十大要点:法国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背后的故事
08-23 15:02 星期二
佳士得

8月19日是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生日,人们可能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却对画作背后这位法国印象派画家知之甚少。他的重要作品《雨天的巴黎街道》(Rue de Paris, temps de pluie)亦是提及西方美术史中时常出现的作品。《窗边的年轻男子》(Jeune homme à sa fenêtre)2021年11月在佳士得纽约以超过5,300万美元成交。值此卡耶博特生日之际,用十个要点来认识这位印象派运动的重要人物。

01 并非来自艺术世家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于1848年生于巴黎一个中产家庭,父亲马提亚尔‧卡耶博特(Martial Caillebotte)是商事法院的法官,也是向军队供应寝具的Chambry et Cie公司创始合伙人。少年时期的卡耶博特每年夏天也会与家人到位于耶尔的大庄园避暑,期间他开始绘画,并培养出浓厚的艺术热情,从此改写人生。

02 印象派艺术圈的灵魂人物

最初,卡耶博特没有想过以艺术为生,反而选择攻读法律学位。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被征召加入国民卫队,直至回国后才决定成为艺术家。

卡耶博特加入写实派画家兼艺术导师里欧·博纳(Léon Bonnat)的工作室研习艺术,博纳与艾德加‧德加(Edgar Degas)、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及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等艺术家都是好友,他亦鼓励卡耶博特以更认真的态度看待艺术,并报读法国美术学院。

约于1874年,卡耶博特认识了多位参与第一届印象派展览的艺术家,并与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彼埃‧奥古斯特‧雷诺瓦(Pierre-Auguste Renoir)及卡密尔‧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等成为好友。他随即开始探索新的艺术题材,专注于印象派艺术家推崇的现代生活主题。

03 第二届印象派展览初亮相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1848-1894)《窗边的年轻男子》,油彩 画布,116x81 cm.,1876年作。此作于2021年11月佳士得纽约 “考克斯珍藏:印象派的故事” 拍卖以53,030,000美元成交

1876年2月5日,卡耶博特收到雷诺瓦及其邻居亨利·鲁阿特(Henri Rouart)的正式邀请,于第二届印象派展览展出他的作品,该展览于春天在杜兰德·鲁埃尔画廊(Paul Durand-Ruel)的画廊举行。于是,卡耶博特挑选了8幅新作参展,当中包括《窗边的年轻男子》。

他的作品广获好评,获媒体形容为 “前途无限的成熟画家”,其中一位艺评家更认为 “卡耶博特是会获各界欢迎的新秀”。

“他是现代主义艺术家、写实派画家兼破格先驱。他是一位大胆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突破界限。” 佳士得全球私人洽购部主管Adrien Meyer如是说。

04 全力支持及赞助同代印象派艺术家

卡耶博特的父母及弟弟不幸相继离世后,他与其他兄弟继承了家族财产,并利用这笔财富积极支持生活艰苦、渴望成功的印象派艺术家。

自1878年起,卡耶博特资助、推广并筹划多场印象派展览,并直接支持几位艺术家,当中最著名者包括莫奈及毕沙罗。卡耶博特不但为他们提供资金维持生计及租用工作室供他们使用,有时更会代他们清偿债务。

也许最重要的是,卡耶博特以自己的财富直接买下同代艺术家的作品,因而搜罗了大批画作,当中包括莫奈的《公寓一角》(Un coin d’appartement,1875年作)、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的《农舍庭院》(Cour de ferme,1879年作)、艾德加‧德加的《阳台上的女人》(Femmes à la terrasse d’un café le soir,1877作)及爱德华‧马奈的《阳台》(Le balcon,1869年作),目前全部作品均藏于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

05 用作品捕捉巴黎的巨大变化

卡耶博特在世期间,见证巴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如Adrien Meyer所言:“这些街道都是奥斯曼男爵 (Baron Haussmann)当时新建的。” 1853至1870年间,奥斯曼男爵在巴黎展开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及改革计划,古老的中世纪城区变成重新设计的城市景观,让巴黎成为现代化的首都。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1848-1894)《雨天的巴黎街道》,1877年作,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奥斯曼男爵规划的巴黎成为卡耶博特作品的焦点,他从不同角度描绘在巴黎宽阔大道上穿梭的行人。这类作品包括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的《雨天的巴黎街道》(1877年作)及现藏于小皇宫美术馆(Musée du Petit-Palais)的《欧洲桥》(Pont de l’Europe,1876年作),两者均捕捉了巴黎重建后的繁华街景。随着卡耶博特身处的巴黎逐渐蜕变成一个新世界,他亦透过描绘现代街头的日常风景,为艺术创作注入现代气息。

06 直接取材自身生活

卡耶博特的作品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及时刻,经常描绘朋友、家人及相识的人身处于豪华的室内场景及为人熟悉的环境之中。例如,他在1875至1876年间创作了最少三幅描绘家人的画作。在《窗边的年轻男子》中,卡耶博特的弟弟勒内(René)背向观众,在布置时尚的公寓中望向窗外的巴黎新风景。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1848-1894)《弹钢琴的年轻男子》,1876年作,现藏于东京Artizon美术馆

现时由私人珍藏的《午餐》(Le déjeuner, 1876年作)则描绘他的母亲与勒内一同吃午餐的画面:母亲身旁的管家正准备从盘子端上食物。而现藏于东京Artizon美术馆的《弹钢琴的年轻男子》(Jeune homme au piano, 1876年作),则描绘卡耶博特最年幼的弟弟马提亚尔(Martial)在家中弹奏Érard钢琴的情景。

07 风格受摄影影响

与许多印象派艺术家一样,卡耶博特熟识各种摄影技巧,这种当时相对新颖的媒介对其作品亦影响深远。卡耶博特的绘画及素描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并会“裁切”构图的边缘,这些手法皆令人想起摄影艺术。

此外,卡耶博特的弟弟马提亚尔也是一位业余摄影师,据知卡耶博特在创作时也参考了马提亚尔的摄影作品。也有人认为,卡耶博特画作所采用的部分摄影技巧,其后才在摄影中出现,因此他堪称引领时代的艺术先驱。

08 艺术并非唯一热忱所在

1881年,卡耶博特与弟弟在小热讷维耶买了一间宅邸,并于1888年定居于当地。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理花园、建造游艇和赛艇,享受远离城市的生活。这些兴趣亦明显影响了他在这段时期的作品。

他以附近塞纳河的游船景象创作了多幅作品,例如《阿让特伊塞纳河上的帆船》(Voiliers sur la Seine à Argenteuil, 1893年作),画作充分体现印象派画作的轻盈明亮感觉。卡耶博特亦记录了家中花园里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他与莫奈均热爱园艺,二人经常通信分享这方面的心得。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1848-1894)《白菊与黄菊》,1893年作,现藏于巴黎玛摩丹美术馆

他经常写信给莫奈分享自己对乡村及自然美景的欣赏,而他的多幅后期作品亦以此为题材,例如现藏于巴黎玛摩丹美术馆(Musée Marmottan Monet)的《白菊与黄菊》(Chrysanthèmes blancs et jaunes, 1893年作),以及曾在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Museo Thyssen-Bornemisza)展出的《小热讷维耶花园中的向日葵》(Tournesols dans le jardin du Petit Gennevilliers, 1885年作)。

09 大部分艺术收藏留给法国民众

1876年,卡耶博特在弟弟勒内离世后立下遗嘱,表明将珍藏悉数捐赠予法国政府。他的遗嘱列明,法国政府可全数接收他珍藏的68幅佳作,而这批作品后来成为卡耶博特艺术遗赠。

当时,法国政府对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兴趣不大,因为艺术家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而这批遗赠亦有违公共博物馆只能展出任何艺术家3幅作品的政策。然而,当卡耶博特于45岁英年早逝时,其遗嘱执行人雷诺瓦与马提亚尔‧卡耶博特(Martial Caillebotte)决定达成他的遗愿,与法国政府几经磋商,最终后者勉强同意接收其中的38件作品。

虽然数量减少,但这批遗赠仍然包括印象派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并于各大公共博物馆中展出,对印象派艺术家于二十世纪及以后奠定地位至关重要。

10 作品多年来被忽视

卡耶博特财富丰厚,因此不必出售自己的作品来维持生计,而他在遗嘱中指明捐赠的珍藏亦并无包括自己的作品,反而其大部分作品也由亲属继承。因此多年来,公众对卡耶博特的画作十分陌生,大多只视他为印象派艺术家的赞助人兼收藏家。

在卡耶博特死后70年,随着越来越多画廊及博物馆展出他的画作,例如1960年代中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展览,大众开始欣赏他的作品。于1988至2001年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绘画及雕塑总策展人的艺术史学家柯克‧瓦内多(Kirk Varnedoe),于1987年发表有关卡耶博特的研究《Gustave Caillebotte》,令学术界对这位艺术家产生兴趣。卡耶博特描绘的巴黎生活成功引起公众的共鸣,如今他获肯定为推动印象派艺术演变及发展的重要人物。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佳士得”(ID:christies1766)授权转载。原文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佳士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原文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