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25日讯(编辑 宋子乔) 今日,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
以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等为原则,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
《方案》还提到,每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鼓励在重点旅游景区周边等大流量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停车场等场所,探索建设或者改造充电基础设施。
其中,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维护被重点提及,包括给予运营商合理的收入预期,鼓励充电运营商兼顾投资运营主体合理收益与用户使用经济性,在市场培育期实施服务费优惠,确保充电服务费合理、规范收取。同时,鼓励地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充电基础设施场地租金实行阶段性减免。
另外,方案对配套电网建设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加强大功率充电等示范类设施的补贴力度,电网企业要合理预留高压、大功率充电保障能力,对部分电网暂未延伸到位、不具备大容量供电条件的偏远服务区(站),应优先采用分布式电源等方式就近供电。
▍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超两千亿元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国内充电桩数量仍在逐月增加。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6月全国新增130万台充电桩,是去年同期的3.8倍。
8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范围”。
光大证券认为,此举意味着一方面新能源充电桩将进一步加速建设,另一方面意味着通过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支持将有效缓解企业前期充电桩布置的资本投入,拉动企业积极性。
咨询公司亿渡数据表示,政策补贴、下游需求、技术革新三因共振,预计2025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超两千亿元。
具体到投资机会,东莞证券称,设备生产商将受益于充电桩建设规模扩容。国联证券表示,高压快充桩将率先得到规模建设,并带来高压充电模块、继电器等新硬件需求;此外,快充占比提升能够改善运营商盈利能力,也将加速运营商盈利拐点的到来。
A股上市公司中,充电桩核心设备供应商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科士达、盛弘股份等;核心零部件厂家包括通合科技、英可瑞、宏发股份等;头部充电桩运营商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等。其中,特锐德是特来电的上市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