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盘后,格科微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728,以下简称“格科微”)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疫情扩散、俄乌冲突、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以智能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受到明显冲击,需求端进一步承压。因此,放眼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相关厂商,板块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上半年,格科微实现营业收入32.94亿元,同比下滑10.63%;同期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滑20.23%。该公司也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受到海内外疫情、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影响,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
不过,若单看二季度业绩,格科微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两项指标均实现环比正增长——
该公司当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环比增长12.71%;扣非净利润为2.72亿元,环比增长13.44%。
市场优势地位维持产品毛利率 高效运营管理把控库存水平
如今,得益于多个领域需求助推,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迎来新发展机遇。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预计,2022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9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手机依旧是占比最大的终端市场,规模约为156亿美元,叠加汽车、AR/VR等下游新兴终端领域需求驱动,分析师预计,未来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2026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达98.6亿颗,市场规模将达252.9亿美元,分别实现6.5%、5.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在这不断增长扩大的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蛋糕面前,有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试图争抢分食,但格科微也仍旧牢牢把握着市场优势地位。
据Frost & Sullivan计算,按出货量口径统计,2021年,格科微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达19.0亿颗,全球占比达26.8%,位居行业第一;若以销售额口径统计,同年该公司CMOS图像传感器销售收入达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
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尽管智能手机行业终端需求不振、格科微相关产品出货量有所下降,但依托着市占率优势,该公司传统优势产品——200-800万像素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的毛利率水平依然保持在30%以上。
另一方面,若按照经营地区划分格科微上半年合同收入,报告期内,该公司内销、外销金额分别为12.41亿元及20.53亿元,对应占比分别为37.67%及62.33%——从中也能看出,公司产品海外需求较为旺盛。
值得一提的是,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9亿部。其中,三星仍旧是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手机品牌,占该季所有出货量的22%。而三星电子不仅是格科微的合作伙伴,也是其重要供应商及重要战略终端客户;在前者依旧把握市占率优势地位的同时,格科微的海外业务也有望迎来更大的放量助推剂。
至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非手机应用市场中,格科微也早已着手展开布局,加强在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笔记本电脑、物联网等领域推广。其中,正如上文所述,汽车是CMOS图像传感器增长最快的下游应用领域,而汽车则是增长最快的下游应用领域,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到2023年复合增速有望达33%。
机构分析师指出,与手机CIS以超高像素满足分辨率、清晰度、美观度和全场景不同,车载CIS更加注重暗噪声变化、高动态范围、对抗LED闪烁、帧率、量子效率、高温工作性能等,同等分辨率的车载CIS的像素尺寸是手机CIS两倍甚至数倍,动态范围、帧率需求超过两倍,感光度最高超过六倍,再叠加芯片车规要求,形成了更高技术壁垒。
汽车电子领域中,格科微产品目前主要用于汽车后装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360°环视、后视等方面。
中报显示,该公司已连续推出3颗基于自有知识产权65nm+ CIS工艺平台和FPPI专利技术的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系列新品。未来,格科微也计划加快推进公司产品车规认证,并积极将产品向车前装市场推广。
消费电子市场疲软,另一项受到波及的因素便是库存。终端需求不振、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砍单、产业链厂商库存整体水平上升的报道屡见报端。
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格科微通过加强库存管理,做出适时调整,并把控库存水平。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库存商品为13.08亿元,较期初的13.20亿元降低0.12亿元。
技术为本 独创性解决方案铸就核心竞争力
说到底,真正帮助格科微立稳脚跟的,还是技术创新。正如格科微董事长赵立新所笃定的一般,“一个企业没有自己创造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走得远的”。
除去上文提及的“200-800万像素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这一传统优势产品之外,今年上半年,格科微多项产品已取得积极进展。
例如,该公司1,300-1,600万像素产品采用具有特色的工艺路线,已获得品牌认可,并逐步在国内供应链量产;3,200万及以上像素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已于近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单芯片3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GC32E1。
如今,该产品已在首批品牌客户送测,预计2022年底导入量产。
这一GC32E1产品采用格科微最新FPPI专利技术的GalaxyCell™ 0.7μm工艺,配合4Cell Bayer架构,可实现等效1.4μm像素性能,同时支持sHDR视频录像,可为高端智能手机前摄需求提供成熟的高像素解决方案。
而从技术路线来看,GC32E1可谓是“另辟蹊径”,创新性地采用了单芯片集成技术,在片内ADC电路、数字电路以及接口电路多个方面拥有众多创新设计,全方位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相较于如今市场上同规格的双片堆叠式3200万图像传感器,虽然这一技术产品面积增大约8%,但较堆叠式产品晶圆用量减少一张,显著提高了晶圆面积利用率,大幅降低了成本,成本优势更为突出。
纵览整个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海外巨头如三星、索尼等均选择堆叠路线,且已推出双层/三层堆叠式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
从架构上来看,堆叠式CMOS图像传感器上层为图像感光区,下层为模数转换区及数字逻辑区。在工作过程中,下层数字逻辑区所堆叠的逻辑芯片需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发热产生局部高温;而高温则会给对应的上层图像感光区带来像素热噪声,同时引发色彩失真等问题。
相较之下,格科微选择的单片式技术路线,则将数字逻辑区设置在感光区周边、远离感光区,针对性地改善了堆叠式的像素热噪声等问题。凭借这一特色解决方案,该公司也计划最终以高端产品线对海外巨头实现超越。
产能建设如期推进 研发效率逐步提升
不断推进技术发展之外,格科微也在马不停蹄地推动产能扩张建设。
该公司募投项目之一的“12 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去年已完成主体厂房封顶,如今ASML光刻机等部分设备也已如期进场,预计今年三季度投入风险量产。
建成之后,格科微部分BSI图像传感器产品的生产将从直接采购BSI晶圆,转为先采购标准CIS逻辑电路晶圆,再自主进行晶圆键合、晶圆减薄等BSI晶圆特殊加工工序。
依托自有工厂即格科半导体的先进制程,格科微将进一步加快先进CIS工艺和高阶专利像素的研发速度,并在自有工厂实现批量生产验证,从而极大缩短高端产品从研发到大量供应市场的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项目也是格科微由Fabless模式向Fab-Lite模式转变的一项关键标志。由此,格科微高阶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产能保障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未来也有望为客户提供高端化产品定制服务。
格科微也在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建立更为高效的内生性产品研发模式,在公司内部形成由产品设计到批量生产的闭环机制,从而大幅提升工艺研发效率,推动公司在高像素领域达到行业前沿水平,满足客户日益更迭的产品需求。
如今,距离格科微正式登陆科创板已有一年有余。回望当初的招股说明书中的未来发展目标,“在产品定位方面实现从高性价比产品向高性能产品的拓展,在产品应用方面实现从副摄向主摄的拓展,在经营模式方面实现从Fabless向Fab-Lite转变”,这家公司正一步步朝着目标坚定迈进。
正如格科微首席运营官Mark Lee所言,随着格科微全新的单芯片模块化架构和基于FPPI专利技术的GalaxyCell™工艺的不断精进,以及临港12英寸晶圆厂的投产,公司的产品研发速度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未来,格科微将持续推出更多高像素产品,致力于为全球品牌手机厂商提供高性能的手机影像解决方案,进一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手机影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