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月4日讯 本文作为城农商行分析系列报道的第九篇,我们聚焦安徽省。
沿袭此前的分析框架,选取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区域经济水平和股权结构等6个一级指标,并细分为13个二级指标,对安徽省城商行和农商行进行量化评价,按照0-5分进行打分。
量化评分在 2.5 分以上的重点银行发行人具体如下:
农商行数量较多,城商行仅1家,整体股东背景较好
截至2022年6月末,安徽省内共有1家城市商业银行和83家农村商业银行,分布于全省16个地级市。从城市分布来看,多数地级市城农商行数量在4-7家,其中阜阳市和安庆市下辖农商行数量最多均达到了8家;其次为黄山市、宣城市、滁州市和合肥市,下辖城农商行数量均为7家;六安市、芜湖市和宿州市下辖则分别为6家、5家和5家农商行;此外,亳州市、池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均分别为4家农商行;马鞍山市、铜陵市和淮北市则农商行数量较少,分别为3家、3家和2家。
从股东背景来看,安徽省城商行仅徽商银行1家,其前三的股东分别为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国企背景。此外,有67%的农商行为国企背景或国企民企混合背景,具体分布上,83家农商行中21家为民企股东背景,19家为国企股东背景,37家为国企民企混合背景,6家股权关系不明。整体来看,安徽省城农商行股东背景整体较好。
1.市场份额稳定,资产质量较弱,城商行涉房贷款敞口较大
从资产端体量来看,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城商行总资产规模为13836.62亿元,农商行资产规模为16056.17亿元。市场占比方面,2019-2021年,安徽省城商行总资产占全国商业银行比重0.45%、0.45%和0.49%,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同期,安徽省农商行总资产占全国商业银行比重则均为0.60%,市场份额保持相对稳定。
资产增速方面,安徽省农商行和城商行均要高于全国水平。2020年和2021年,安徽省城商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1.88%和18.66%,农商行则分别为10.71%和10.01%,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则分别为11.48%和8.79%。
从资产质量来看,近3年,安徽省内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4%、1.98%和1.78%,年度间波动较大,但略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安徽省内农商行近3年平均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8%、3.19%和3.14%,2021年度虽略有下降,但较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则相对偏高。
此外,徽商银行作为省内唯一城商行,涉房贷款规模较大,近年3年来分别为1089.73亿元、1393.18亿元和1562.00亿元,占总资产规模比重分别为9.63%、10.96%和11.29%,房地产风险敞口持续放大。而省内农商行大部分未对外披露涉房贷款明细。
从负债端来看,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城商行和农商行总负债规模约为12721.46亿元和15795.09亿元,存款规模则分别约为7686.68亿元和13654.21亿元。而从负债结构上看,近3年安徽省城商行存款占总负债比重别为56.98%、61.14%和60.42%,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安徽省农商行负端则更为稳定,2020及2021年存款占总负债比重分别87.83%和86.45%,虽占比略有下降,但要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近3年来安徽省城商行同业负债规模分别为1113.36亿元、935.90亿元和1369.85亿元,占总负债比重分别为10.77%、8.03%和10.68%;而近3年农商行同业负债比重则较低,平均水平在3%以下。
净息差是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3年安徽省城商行净息差分别为2.51%、2.42%和2.20%,农商行净息差水平分别为2.94%、2.46%和2.21%,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2019-2020年安徽省城农商行净息差水平要略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2021年末二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
2.债券规模稳步增长,存量规模553.8亿元
安徽省农商行和城商行存量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安徽省城农商行存量债券规模达到553.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1.6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债、二级债和永续债规模分别达到278亿元、175.8亿元和100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债规模波动较大,2022年末存量规模较2021年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20年末规模,二级债规模则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永续债存量规模100亿元,则仅由徽商银行所发行的“19徽商银行永续债“所构成。
安徽省存量债券信用利差偏高,截至12月30日收盘统计,安徽省存量银行类债券加权信用利差为131BP,在全国31个省份中从低至高排名第9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看,安徽省城商行债券加权平均利差97BP;农商行加权平均利差347BP。同时可以观察到,城农商行AAA、AA+和AA主体的平均利差分别为97BP、261BP和166BP,AAA主体与AA+及以下主体之间差距较大,AA+及以下主体市场认可度也相对偏弱。
安徽省城农商行债券规模如下:
13项量化指标综合排名
本文结合结合数据可得性,选取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区域经济水平和股权结构等6个一级指标,并细分为13个二级指标对安徽省城商行和农商行进行量化评价。具体的指标和对应权重如下:
本文对除股权关系之外的12个二级指标进行样本统计,并对每个指标均设置了5个打分区间,不同指标根据数值所处区间,可获得的分数在0分-5分之间。具体如下:
对于股权关系分项,也按照此前对股东背景的分类,进行直接赋分:国企背景得5分,国企民企混合背景得3分,民企背景得2分, 股权关系不明确得1分。
通过打分卡为安徽省84家银行的二级指标赋分后,我们结合模型设置的指标权重,计算出每家银行的最终得分。
1.徽商银行等得分较高
由于部分银行数据缺失,本文打分最终对29家安徽省城农商行进行打分,其中徽商银行、合肥科技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3家银行得分较高,其中徽商银行和合肥科技农商行得分均超过2.5分,亳州药都农商行、长丰农商行、肥西农商行、庐江农商行、肥东农商行和巢湖农商行7家农商行得分超过2分,剩余农商行得分则均小于2分,其中铜陵农商行、青阳农商行和祁门农商行得分较低均小于1分。
量化评分在2.5分以上的重点银行发行人汇总
2.徽商银行等3家重点银行分析
结合量化评分、主体存量债券情况和利差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重点推荐关注量化得分在2.5分以上的3家城商行,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徽商银行
徽商银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国企业背景。该银行在量化评分模型中得分为2.97分,在29家安徽省城农商行中排名第1。截至2022年12月30日,徽商银行存量债券余额为500亿元,其中永续债100亿元,二级资本债140亿元。此外,由于近期债市波动引发机构赎回负反馈,银行二永债受到冲击较大,截至12月30日,徽商银行存量二级资本债的加权平均信用利差为149.38BP,较11月初走阔了122BP,跌幅较大;永续债的利差为164.55BP,较11月初走阔131BP,跌幅同样巨大。
涉房贷款敞口较大,拨备覆盖水平有所提升。2021年末,徽商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3836.62亿元,同比增长8.80%,近三年实现持续增长。贷款规模也由2019年的4639.8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547.95亿元。
2021年末,徽商银行不良率为1.78%,同比下降0.20个百分点,略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1.86%的不良贷款率。同时,徽商银行2021年末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为1562.0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23.85%,风险敞口较大,且仍旧呈增长态势。同时,近三年来徽商银行拨备覆盖率波动较大,分别为303.86%、181.90%和239.74%,2021年末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19年末水平,且覆盖水平较为一般。
净息差持续下滑,但盈利能力尚可。近三年,徽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47.26亿元、257.52亿元和268.56亿元,净息差分别为2.51%、2.42%和2.20%,呈持续下滑态势,但要高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此外,2021年公司ROE则为10.83%,较2020年10.06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19年度12.64%的水平。
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2021年末,徽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2.23%、9.54%和8.45%,均满足监管要求,但资本充足率要低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徽商银行没有因违规事项被监管处罚,但公司内部治理及小股东之间股权之争值得关注。根据公开信息,2022年11月17日,中纪委对徽商银行原董事长吴学明进行立案审查调查,且徽商银行另外2任前董事长亦同样被立案调查。此外,虽2021年以来,公司小股东中静系与衫衫系之间就徽商银行股权之争未再起波澜,但仍需保持关注。
合肥科技农商行
合肥科技农商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市湖滨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合肥兴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判定为国企背景。该银行在量化评分模型中得分为2.92分,在29家安徽省城农商行中排名第2。截至2022年12月30日,合肥科技农商行存量债券余额为15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债10亿元,商业银行债5亿元。此外,由于近期债市波动引发机构赎回负反馈,银行二永债受到冲击较大,截至12月30日,合肥科技农商行存量二级资本债的信用利差为339.66BP。
涉房贷款敞口较小,且拨备覆盖水平一般。2021年末,合肥科技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107.71亿元,同比增长6.00%,近三年实现持续增长。贷款规模也由2019年的437.9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58.93亿元。
2021年末,合肥科技农商行不良率为1.7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农商行3.18%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同时,合肥科技农商行2022年3月末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为78.4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5.49%,风险敞口较小。同时,近三年来合肥科技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分别为196.61%、210.14%和226.18%,但覆盖水平较为一般。
盈利能力尚可,近三年,合肥科技农商行贷款利息净收入分别为9.71亿元、8.38亿元和9.09亿元,净息差分别为1.76%、1.90%和0.69%,其中2021年净息差水平降幅较大,主要系公司将债券投资、信托/资管计划收益不再计入利息收入所致。2021年,公司ROE则为11.33%,较2020年有所提升,且高于安徽省农商行7.85%的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2021年末,合肥科技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3.45%、12.82%和12.28%,均满足监管要求,且均高于安徽省农商行平均水平。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合肥科技农商行没有因违规事项被监管处罚。
马鞍山农商行
马鞍山农商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盛世达投资有限公司和安徽安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判定为国企民企混合背景。该银行在量化评分模型中得分为2.41分,在29家安徽省城农商行中排名第3。截至2022年12月30日,马鞍山农商行存量债券余额为15亿元,其中5亿元为二级资本债,10亿元为商业银行债。此外,由于近期债市波动引发机构赎回负反馈,银行二永债受到冲击较大,截至12月30日,马鞍山农商行存量二级资本债的信用利差为308.79BP,较11月初走阔了81BP。
资产质量相对优质。2021年末,马鞍山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773.48亿元,同比增长18.16%,近三年实现持续增长。贷款规模也由2019年的367.1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4.87亿元。
2021年末,马鞍山农商行不良率为1.23%,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且低于全省农商行3.18%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同时,近三年来马鞍山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分别为220.72%、233.91%和245.69%,但覆盖水平较为一般。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但资本回报率较高。近三年,马鞍山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14.30亿元、15.48亿元和16.39亿元,净息差分别为2.42%、2.42%和2.34%。2021年,公司ROE则为13.22%,呈连续3年下滑趋势,但高于安徽省城商行7.85%的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2021年末,马鞍山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9.66%、17.21%和17.21%,均满足监管要求,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2月19日,马鞍山农商行分别因银监管数据报送不准确以及开展同业存放业务严重不审慎而受到银保监会行政处罚,需持续关注公司内部治理情况。
3. 铜陵农商行等得分较低
铜陵农商行
铜陵农商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铜陵市瑞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铜陵市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铜陵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判定为国企背景。该银行在量化评分模型中得分为0.90分。对比省内其他高分银行来看,铜陵农商行资产规模较小,且不良贷款率偏高。截至2022年12月30日,铜陵农商行存量债券余额为5亿元,均为二级资本债。此外,由于近期债市波动引发机构赎回负反馈,银行二永债受到冲击较大,截至12月30日,铜陵农商行存量二级资本债的加权平均信用利差为761.50BP,较11月初走阔了80BP,跌幅明显。
资产规模小且质量偏弱。2021年末,铜陵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43.07亿元,同比增长3.79%,近三年实现持续增长。贷款规模也由2019年的140.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1.95亿元。
2021年末,铜陵农商行不良率为7.64%,同比下降2.14个百分点,且呈持续下降态势,但仍旧明显高于全省农商行3.18%的平均不良率水平。不过,铜陵农商行涉房贷款规模较小,信贷主要投向行业为批发零售以及租赁行业。此外,近三年来铜陵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持续增长,分别为53.89%、60.22%和50.69%,覆盖水平较差。
盈利能力下滑,近三年,铜陵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4.42亿元、4.56亿元和4.32亿元,净息差分别为2.29%、2.26%和2.07%。2021年,公司ROE则为5.86%,虽较2020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19年8.32%的水平,且低于安徽省农商行7.85%的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2021年末,铜陵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2.11%、9.42%和9.42%,均满足监管要求,但均低于安徽省农商行平均水平。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铜陵农商行没有因违规事项被监管处罚。
桐城农商行
桐城农商行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桐城经开区产城一体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桐城经开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北京泰一百年科技有限公司,判定为国企民企混合背景。该银行在量化评分模型中得分为1.13分, 对比省内其他高分银行来看,桐城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偏弱,且盈利能力亦较弱。截至2022年12月30日,桐城农商行存量债券余额为2.7亿元,为二级资本债。此外,受近期债市波动引发机构赎回负反馈影响,桐城农商行存量二级资本债受到冲击,截至12月30日,桐城农商行存量债券的加权平均信用利差为737.38BP,较11月初走阔了89BP,跌幅较大。
资产质量偏弱。2021年末,桐城农商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81.16亿元,同比增长7.39%,近三年实现持续增长。贷款规模也由2019年的211.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51.60亿元。此外,就涉房贷款占比来看,2021年末,该行房地产业、建筑业及住房按揭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合计占比达到42.35%,风险敞口较大。
2021年末,桐城农商行不良率为5.58%,虽去年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城农行3.18%的平均不良率。同时,近三年来桐城农商行拨备覆盖率虽持续提升,但覆盖水平仍旧较弱,别为53.89%、64.62%和82.81%。
盈利能力较弱。近三年,桐城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7.35亿元、7.80亿元和8.21亿元,净息差分别为2.53%、2.42%和2.34%。2021年,公司ROE则为2.17%,要明显低于安徽省农商行7.85%的平均水平。
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2021年末,桐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1.67%、10.76%和10.76%,均满足监管要求,但要低于全省农商行平均水平。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桐城农商行没有因违规事项被监管处罚。
(特约作者杨为敩 陈鑫荣,分别为国元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信用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