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AI在绘画方面是从拼接画开始的,现已逐步进化到与人类画家作品相差无几的程度。早在2018年,AI画作便已登上拍卖场参与拍卖,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AI已经在设计,广告,出版等艺术相关行业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对于AI技术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一问题也备受瞩目。本文将讨论AI绘画的发展历程、AI绘画的主要争议点,以及AI对艺术行业产生的影响。
AI绘画的“日新月异”
在2018年10月25日的佳士得拍卖会上,全球第一幅参加艺术品拍卖的AI画作《埃德蒙·贝拉米肖像》,以43.25万美元(约3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幅画作是由巴黎一个名为“OVBVIOUS”的艺术团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而成。佳士得为这件作品给出的估价在7000至10000美元之间,相比起同类型的人物肖像画的估价非常便宜,但是作品的成交价超过了估价的45倍。
这幅看不清人脸的《埃德蒙·贝拉米肖像》是团队通过AI算法,利用15000幅从14世纪到20世纪的肖像画收集的数据制作而成。在绘制的过程中,AI算法可以将新作品与已有的“人工艺术作品”数据进行集中比较,直至无法分辨两者的区别。
《埃德蒙·贝拉米肖像》
《埃德蒙·贝拉米肖像》并不是AI画作取得成功的个例,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上,《太空歌剧院》获得数字艺术类别的冠军。这幅作品是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Jason Allen)的绘画作品,Allen使用AI绘画工具Midjourney生成,再经Photoshop润色而来。
《太空歌剧院》
在短短几年间,AI从只能生成拼接画,进化到与人类画师的作品相差仿佛。随着网友不断完善图库,AI不仅能够快速生成画作,还能够轻松绘制2D图、3D模型以及仿真人。一些对于作画效率有着较高要求的工作,可以使用AI绘画来代替人工绘画,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电子海报等中要大量使用的手绘风格插图和封面。只需要在AI绘图软件中文字输入想要图片的样子,它便能在几分钟内生成相应的图片,而且能够长时间,高效率运转,且保证画作的高质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并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AI绘画还可以用来复原受损名画。AI绘画软件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大量名画,基于数据库,能够分析某位画家在某一时期的绘画特点,从而形成一套绘画系统,并应用到名画修复中。例如,2022年7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研发的飞桨和文心大模型技术仅用1秒就复原了《富春山居图》的残卷。AI技术能够修复并拯救人类艺术瑰宝,使其能够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得以永久保存。
红框中为百度AI“补全”的《富春山居图》
目前看来,AI绘画在提升工作效率和复原受损画作等方面都产生了利好作用,然而,在人们享受科技带来新鲜感的同时,AI绘画却在版权领域引发了伦理危机。
AI绘画的版权之争
一方面,AI绘画的争议在于著作权的归属。一幅AI绘画诞生之后,它的作者到底是属于技术开发者、平台还是用户?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著作权的归属可以协商。也就是说,AI绘画软件的开发者、平台和用户可以事先通过用户协议或其他方式来约定AI画作的著作权。如发生著作权纠纷,可以按照协定的内容来断定著作权的归属。值得关注的是,原则上这些AI产出的图片不得进行公开和传播,如若因此行为产生了纠纷或者索赔,应由用户承担责任。
另一方面,AI绘画是否侵犯原创画师的版权。虽然AI平台会为了规避侵权风险在素材库中录入无版权的图片,但是由于AI技术边界不清,艺术家状告AI平台侵权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例如,在2023年1月23日,美国三名漫画艺术家针对包括Stability AI在内的三家AIGC商业应用公司,在加州北区法院发起集体诉讼,指控Stability AI研发的Stable Diffusion模型以及三名被告各自推出的,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付费AI图像生成工具构成版权侵权。2022年插图博主洛柒也发微博,指出AI绘画软件Nijijourney生成的一些图片风格和一些画师的作品高度相似,甚至有些图片上还附有画师原本的水印和签名。然而,这些案例想要将AI绘画的成果定义为侵权其实很难。
AI技术远比想象的要发达,在深度开发下,AI绘画可以避免重复使用数据库中的作品来规避侵权。也就是说,由于AI数据库巨大,一幅作品可以使用成千上万幅已有作品中的元素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一幅新的作品。即使是某位画师觉得一些AI画作有自己作品的影子,也无法证明它就是抄袭这位画家的作品,因为无法轻易地证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目前,由于涉及著作权法,版权法,专利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AI绘画的版权问题至今任然没有定论。想要突破伦理困境还需要各方努力,建立一套适合AI绘画的规则。
人工智能会取代艺术家吗?
人工智能将改变绘画产业格局,但不会取代艺术家。AI绘画工具Midjourney的创始人David Holz曾说:“我认为艺术家不仅仅是图像的产生者,艺术往往是关于故事和情感的,而AI没有故事和情感,AI创作的影像的叙事来源于使用它的人。贝壳皆来自大海,但海洋非造物者。美石皆来自川河,但河流非孕育者。这套系统并无创造的能力,但美可以来自其中。”人工智能是基于人类目前已有的画作进行学习和模仿的,而人类才是创造力的掌握者,因此拥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人才能够创作出新的作品。
对于艺术家来说,AI技术提高了绘画的准入门槛,因为AI技术可以替代一些基本功不够扎实,滥竽充数的画师。另外,AI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做一些基础的事情,把人从重复性的工具化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AI技术对于艺术世界的冲击已经产生,人们无法对它视而不见。无论AI技术最终会走向何方,重要的是,人不能过于依赖AI技术,而是应该将它视作工具,驾驭它,使它能够充分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