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拐点的美国精酿啤酒产业,如何在趋于平衡的市场中寻求新发展?
07-26 07:38 星期三
作者:方恒博 责编:许若瑜

近日,成立于1896年的美国精酿啤酒厂Anchor Brewing宣布关闭。Anchor Brewing发言人Sam Singer在新闻稿中表示,啤酒厂近年来已经损失了数百万美元,从经济层面看已经不具备可持续运营的潜力,“疫情、通货膨胀(尤其是酿酒厂所在地旧金山)以及竞争激烈的市场使公司别无选择,只能作出停止运营的悲伤决定”。

根据美国饮食文化类线上杂志First We Feast作者Aaron Goldfarb和美国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杂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作者Derek Thompson 的介绍,早期美国的啤酒文化来源于欧洲,移居美国的德国和捷克移民希望将欧洲经典的麦芽啤酒带到新的国家,他们便开始在纽约、圣路易斯、密尔沃基等地开始以欧洲传统方式进行啤酒酿造。

美国精酿啤酒的真正起步源于1965年,美国乳制品制造商Maytag Dairy Farms家族成员Fritz Maytag收购了啤酒厂Anchor Brewing。该啤酒厂于1896年时由移居美国的德国人Ernst F. Baruth 和他的女婿 Otto Schinkel, Jr.创建,经历过大火、美国禁酒令等多重危机后,在上世纪60年代时陷入经营困境并由Fritz Maytag收购。收购后,Fritz Maytag开出了加州第一家精酿啤酒厂Anchor Brewing Co.,自此开启了美国精酿啤酒数十年的辉煌时期。而在近年间,经历过高速发展后的美国精酿啤酒产业也仿佛进入了“停滞期”。

Anchor Brewing生产的精酿啤酒
图片来源:robbreport.com©Erin Conger

美国精酿啤酒行业出现关厂潮

Anchor Brewing的关闭其实已经有迹可循,Sam Singer透露,自2016年以来,Anchor Brewing就面临销量下降问题。2017年时,Anchor Brewing破产并被日本啤酒生产商Sapporo Breweries Ltd.(札幌啤酒)收购,自此札幌啤酒开始缩减Anchor Brewing的产品品类,并且停产了该厂广受欢迎、且已经持续发售了50年的圣诞节特别啤酒。收购后几年间,札幌也曾计划出售Anchor Brewing,但未能找到下一任买主。

疫情的爆发使得精酿啤酒厂面临更严峻的危机,按照Sam Singer的说法,Anchor Brewing约70%的产品销往餐厅和酒吧,而餐厅和酒吧自疫情起一直不太景气。在今年6月时,Anchor Brewing已经停止了全国分销的销售模式,转而变成仅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7月上旬,Anchor Brewing正式宣告关闭。

Anchor Brewing的精酿啤酒
图片来源:visitcalifornia.com

美国啤酒协会(Beer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Brian Crawford表示,“(Anchor Brewing的关闭)凸显了精酿啤酒持续面临的经济阻力......对铝(啤酒瓶身多为铝制品)征收不必要的关税,持续的供应链中断,以及烈性酒产品的税收漏洞等原因,使得精酿啤酒产业面临着重大挑战。”在这种状况之下,多家精酿啤酒厂被主要啤酒分销商收购,或是品牌被改造,或是陷入完全停止运营的状态。

在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精酿啤酒闭店潮也已经初露端倪,精酿啤酒厂Orpheus Brewing于今年春天关闭;成立于2012年的精酿啤酒厂Burnt Hickory Brewery在今年5月关闭; 成立于1993年、佐治亚州最老牌的精酿啤酒厂Atlanta Brewing Company在经历了多轮的成本缩减、人员缩减之后,面临租约终止、没有场地开展业务的艰难情况。

佐治亚州精酿啤酒厂Monday Night Brewing在过去12年间从小型家庭酿酒厂发展成为地区知名的精酿啤酒公司,Monday Night Brewing创始人Jeff Heck已经观察到,亚特兰大的精酿啤酒厂开始悄悄关门,他直言,“试图跟上最新趋势、持续发展和扩张可能会让人筋疲力尽”。

精酿啤酒厂的关闭不止是某个企业或者某个州的“偶发性事件”。美国酿酒商协会在今年4月发布的“Annual Craft Brewing Industry Production Report”(译:《年度精酿啤酒生产报告》,以下简称《生产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年美国新开啤酒厂549 家,关闭 319 家;新开啤酒厂的数量连续第二年下降;闭店率较上年有所上升,达到3%。

美国所有在运营的啤酒厂中,超过98%为精酿啤酒厂,数量总计有9552家。根据美国酿酒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Bart Watson去年给出的数据,仅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就有至少53家精酿啤酒厂关门,高于2021年第一季度的42家。虽然相较于运营中精酿啤酒厂的数量,关闭的精酿啤酒厂只是非常小的比例,但闭店率的上升已经可以看出,产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图片来源:njmonthly.com

产业面临增长“拐点”

从开店情况与闭店情况看,美国精酿啤酒产业的热度已经不如往昔。另外,在精酿啤酒的生产与销售层面,数据也发生了变化。《生产报告》指出,按产量计算,2022年,美国精酿啤酒厂总共生产了2430万桶啤酒,与2021年持平;2022年精酿啤酒的整体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3.1%升至今年的13.2%。市场份额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精酿啤酒表现出色,而是因为整个啤酒市场的产量下降了3%,按照Bart Watson的说法,“在这个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该类别的集体增长已经很难实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ircana追踪的数据,从2022年2月26日至2023年2月26日,精酿啤酒在大型卖场和便利店的销量下降了8.6%。面对精酿啤酒表现不佳的情况,批发商已经感受到库存的压力,Bart Watson表示,“批发商通过减少购入精酿啤酒而降低库存的情况只会越来越普遍......经销商将转向其他类别,零售商将削减精酿啤酒的货架空间”。

图片来源:corporate.target.com

美国缅因州精酿啤酒、优质葡萄酒及烈酒商店Perk's Beer & Beverage负责人Jason Perkins观察到了精酿啤酒市场的停滞甚至下行状态,而且他意识到,只喝啤酒的人更愿意作出新尝试,“十五年前(或者没那么久远),如果你是一个啤酒爱好者,你就是一个纯粹的啤酒爱好者......但现在这群人已经不存在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来,他们夜晚的典型酒单可能是一杯啤酒、一杯苏打水和一杯鸡尾酒,或者一杯啤酒、一杯苏打水和一杯葡萄酒”。

啤酒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服务酒饮品牌的营销机构Feel Goods Company 分析师Bryan Roth介绍,“二十年前,入门级产品是酒精含量4.2%的美国产啤酒”,但从5年前开始,入门级产品变成了酒精含量5%的硬苏打水(Hard Seltzers,含酒精、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的碳酸饮料),“大众开始饮用酒精度数更高的酒作为入门款,且目前精酿啤酒的销量增长主要依靠酒精度数更高的精酿啤酒品牌”。

在美国酒类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酒饮品种已经越来越多。美国酒饮研究公司Lost Lagers总裁Michael Stein介绍,如今,美国消费者拥有着美国历史上来自各类生产商的最多样化的酒类选择,“对饮酒者来说这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酿酒商来说可能不是”。

图片来源: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

买家在变化,产业也在变化。酒类饮品资讯网站VinePair专栏作家Dave Infante形容产业现状时称,“精酿啤酒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合格的买家很少,而不稳定的酿酒厂却很多。”Michael Stein指出,“如果你的啤酒厂非常大,或者如果它非常小,你可能会找到舒适的避难所,以躲避市场即将到来的风暴”,相反,中型精酿啤酒酿造商即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没有大到拓展国际业务,或者足够小到仅供应周边区域的制造商,可能会面临更艰难处境。

在阐述这一现象时,Michael Stein认为,小型精酿啤酒酿造商更为灵活,且运营所需成本相对较低。而对于中型酿酒商而言,“他们可能会因为购买了新的酿酒厂、生产线或者更多设备进行生产而背上贷款”,这些投入在过去精酿啤酒产业快速增长时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增长已经放缓。一方面中型精酿啤酒生产商需要和其他啤酒厂抢夺市场,在规模上,中型精酿啤酒生产商无法与大型生产商匹敌,在价格上,他们的定价也不一定具备优势;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层出不穷的新的酒饮酿造商、品牌的冲击,这些都会让中型酿造商疲于应付。

Anchor Brewing的酿酒设备
图片来源:The Chronicle 2019/Yalonda M. James

精酿啤酒走向产业发展下一站

从精酿啤酒产业的闭店情况、销售额、消费者需求方面看,精酿啤酒似乎已经风光不再,但是Bart Watson指出,产业增速放缓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出现,新厂与关闭的旧厂之间的数量差距正在缩小,且这种趋势还将在未来几年持续,直到“达到产业的平衡状态”。

在Bart Watson看来,这并不代表着产业走向下坡,相反,“这很正常”,而且意味着精酿啤酒产业正在结束野蛮生长期,并且更加接近正常产业的状态。就像餐饮业一样,“没有人预计餐饮产业的餐厅数量会同比增长20%,而且任何餐饮门店都不关闭”。Bart Watson预计,精酿啤酒产业的平衡大致停留在“9500至10000家酿酒厂之间”。现在,精酿啤酒厂的数据已然来到了他所认为的“平衡范围”,因此不论是酿酒厂还是饮酒者首先要正确看待产业数字的变化。

其次,精酿啤酒产业趋于正常并不意味着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如果想要保持精酿啤酒的市场,了解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Bart Watson指出,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千禧一代是精酿啤酒的核心消费群体之一,他们对精酿啤酒的热情依然存在;而Z世代对精酿啤酒的需求“可有可无”,因此考虑新世代的需求并作出相应调整是关键。

美国精酿啤酒生产商New Belgium Brewing已经通过产品组合的调整成为了精酿啤酒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品牌。在原有传统精酿啤酒的基础上,New Belgium Brewing一方面在2022年推出大容量、9.5%酒精度、果味浓郁的IPA(印度淡色艾尔啤酒,是一种精酿啤酒)Voodoo Ranger Juice Force,以大胆口味和包装吸引年轻的饮酒者;另一方面重新推出经典精酿啤酒 Fat Tire 的改良版,啤酒配方和包装都在旧版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并将其打造成为了美国首款经过认证的碳中和啤酒,在回应消费者对环保诉求的同时满足了千禧一代(指1981年至1996年出生者)、X世代(指1965年至1980年出生者)对传统精酿啤酒的需求。

Voodoo Ranger Juice Force(左),Fat Tire(右)
图片来源:brewbound.com

根据New Belgium Brewing首席执行官Steve Fechheimer的说法,2022年是New Belgium Brewing创纪录的一年,由于成功的产品组合打造,2022年其产量突破了120万桶,同比增长15%。酒类饮品资讯网站VinePair专栏作家Dave Infante评论产业发展时表示,“在当代美国精酿啤酒产业,怀旧永远不会像新奇一样取悦观众”,在他看来,New Belgium Brewing的成功也得益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以及对产品组合的正确把握。

最后,咨询公司GHJ食品酒饮业务负责人Maria Pearman表示,精酿啤酒产业从业者保持竞争力离不开创新。她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精酿啤酒制造商开始将自己视为饮料公司而不是啤酒厂”,他们不仅生产啤酒,也开始生产硬苏打水、非酒精饮料、即饮鸡尾酒等更丰富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但实际上这样的转变和创新并不能直接与成功划等号。

图片来源:craftmasterstainless.com

Maria Pearman认可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她认为创新不能仅停留在产品,“成功转型需要高效的生产、合理的定价、可靠的供应链和强大的分销系统”。而且在Maria Pearman看来,真正成功的创新取决于品牌“是否有能力创造与消费者心意相通的生活方式品牌”,只有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才有机会与其建立更牢固的联系,并推动销售。

美国精酿啤酒产业已经渐趋饱和,过往所经历的飞速增长期已然很难再现,因此对精酿啤酒酿造商而言,“为了在当今市场中获胜,他们需要平衡来自各方的压力,既需要忠于品牌基因,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Maria Pearman如是表示。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保持生存并不简单,但想要发展,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题图来源:slate.com/Anjali Kamat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