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是比上衣使用场景更丰富,也更容易损耗的品类。近年来,成衣品牌千人一面的男士长裤、卡其裤终于出现变化,更容易找到元素组合更加多样、适应不同风格的多种款式裤装。随着定制产品的价格不断扁平化,定制一条满足自己各种需求或奇思妙想的裤子基本已经不存在门槛。以下经典裤装元素将给购买裤装或定制裤装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腰头
一件裤装从上到下,腰头是第一个重要元素。以下三点经验将帮助消费者选择一款合适的腰头:有皮带袢(又称裤鼻、裤耳,主要功能是用来固定腰带防止滑落)的普通款式实用性更强;廓尔格款(一种裤型名称,由英军根据廓尔格当地特点设计而成)更适合在短裤中使用;侧面或者后半带有松紧带的长裤穿起来更方便,但在职场上不讨巧。

口袋
侧兜有三种基本形式:直兜、斜兜和挖兜。直兜适合搭配出精致感;斜兜更休闲,和卡其裤是很好的经典组合,基本没有太大的使用限制,是最实用的侧兜款式;而挖兜两侧都有装饰空间,常与双开线等元素组合,常应用于礼服和一些特别款式上。此外,一条合适的裤子在上身的时候,侧兜是绝不能自然张开的,应保持闭合的原状,否则大概率是这条裤子的围度太紧张了。

直兜,斜兜,挖兜
礼服后侧经常是没有口袋的,尤其对于一条高腰鱼尾裤而言。在裤装右侧设置一个兜是传统,在两侧都设有裤兜则更实用,而对于休闲运动或者棉裤等裤装则设有加袋盖的裤兜。

无袋,单侧开线口袋,带盖口袋
图片来源:CW X KIRIN
常见的牛仔裤或者棉制五袋裤上,会保留着小小的内兜,这是最初用来放置怀表的“watch pocket”。很多老定制品牌或裁缝店还会默认保留这个细节,“watch pocket”有些在内,有些在外。另外,也有带有袋盖内兜,能为裤装增加几分户外感,但如今这些内兜基本已经不发挥功能性了。

前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裤褶是在两侧的,即裤褶会沿着两侧缝合的位置熨烫,在正面呈现又宽又平的外观。直到英王乔治五世时期这仍然是很多男装的标配,现在一些复古工装或者军装玩家也会这样处理。
《二十世纪英语服装手册》提及了现代正面裤褶的出现:“Pleating into the waistband, said to be an invention of a French tailor, was introduced at this time(1910-1914).”这句话中提出了正面裤褶出现的时间点及其发明者,很多研究认为这位发明正面裤褶的“法国裁缝”最有可能是成名于法国的丹麦裁缝拉森(Lars Larsen)。

Lars Larsen(拉尔斯 拉森),是一位出身丹麦并成名于巴黎的裁缝。目前,有几种资料都证明拉森是男士西裤褶裥的发明人。人们一般认为,褶裥出现在1911年至1914年之间,它的出现使西裤腰腹部更服帖,并助推了运动风潮的兴起与室内室外服饰的融合。

单褶向外,双褶向内
裤褶转到正面之后,一道褶或两道褶都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活动空间,让裤子穿起来更加舒适。褶向内一般被认为是经典的英国习惯,褶向外则是目前世界主流的处理方式,常被认为是受到欧洲大陆式或意大利传统的影响。
贴边
裤子侧面的缝(féng)缝(fèng),除了缝合裤子裁片之外,也可以通过缝制贴边(或侧章)来体现礼仪意涵或特殊款式的要求。常见礼服长裤的侧章装饰,在不同国家地区和职业服饰之中,便具有非常丰富的涵义。

有侧章装饰的军礼服长裤
裤脚修饰
对于翻起的裤口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某次一名英国人在美国参与活动,为了对抗泥泞的路面,匆匆翻起裤口,到现场却忘记翻回原样,于是这一裤口款式被美国人蜂拥模仿,风靡世界。

翻边常用在法兰绒裤子或者卡其裤之类休闲款式上,与其运动源流有一些关系。翻边可以提供垂坠感,保护裤脚,留出更多修改余地,有其功能性特点。

有时也能见到这种让裤口有扩大容量的小设计,这种设计常见于一些高尔夫长裤上。

此外,前高后低的马蹄口让裤子与鞋子的线条连接更加和谐,视觉垂顺感更好。Military hem(即斜裤脚)一般叫做“马蹄口”,指的是裤口前高后低的做法。关于这种裤型的来源有一种说法:当裤长正好压鞋面的时候,后侧靠不到鞋跟,裤脚甩来甩去不太雅观,所以做了前短后长的处理。裤脚没有翻边的时候,“马蹄口”能做到前后3cm的差别,有翻边的时候可以做到约15cm左右的差别。“马蹄口”曾是定制长裤的标配之一。
以上这些元素基本能在成衣品牌里看到,是历经考验的一些经典元素,为需要定制或购买裤装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