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18日讯(记者 陈美) 在成都高新区天使投资峰会上,水木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唐劲草谈到了国内母基金的整体情况。其表示,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母基金包括378支,其中政府引导基金283支,市场化母基金86支,以及S基金9支,上半年母基金在管规模相较于2022年底的增速为6.9%,较同期2022年16.13%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唐劲草认为,背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中国母基金总体在管规模基数已较大;二是2023上半年部分新设母基金的资企为整合原有存量母基金而来,因此中国母基金整体在管规模的增加不多。
“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大湾区以及北京地区,这是中国母基金最活跃的区域。与此同时,北京的母基金还包括很多国家级和央企层面的母基金。不过,成都作为西部城市近两年来‘异军突起’,发力资本招商。”唐劲草谈到,仅从支数上看,成都就有8家活跃的母基金,分别是成都交子金控、成都天投集团、成都高投创业投资、先进资本、天府文投、策源资本、成都科创投、龙雏基金。而全国范围上,也只有25只比较活跃的母基金。
更重要的是,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规模高达100亿元,成为西部地区最大规模,以及全国地区最大规模的天使母基金之一。另一只是深圳天使母基金,规模也为100亿元。此外,成都高新区百亿天使母基金,具有主打出资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资弹性足、返投认定活、激励力度强、容错幅度大等特点。
但对于政府投资平台而言,唐劲草认为,如此大的规模,不管是做天使投资母基金还是直投基金,最大的挑战是失败率高,因此真正拥有容错机制、对早期投资宽容的管理机构,才能把天使投资做好。
特别是天使投资,唐劲草呼吁,不能把属于正常投资风险的范围,作为追责依据,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容错免责机制,鼓励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
除政府类母基金快速增长以外,唐劲草认为,券商系母基金、产业资本也成为母基金群体新趋势。“比如,今年已有超过30家券商系LP出资,投资对象涉及近50支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代表如中金资本、国泰君安创新投等。”
与此同时,券商私募管理公司也从简单的母基金管理人向市场化母基企发起人+管理人角色发展。“可以说,券商私募资金正成为中国VC/PE行业重要的专业化力量,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券商发起设立科技等专业化领域的母基金和直投基金。”
上市公司方面,唐劲草表示,2023年这类母基金也是频繁出资。上半年共有超200家上市公司LP进行出资。从投资方向上来看,所投基金大多围绕在上市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展开投资,与公司主业存在高度和关性。
”在当前产业发展快速更迭的大背景下,许多上市公司都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因此有动力作为产业基金的LP,甚至自己出资设立母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