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17日讯(记者 李明明)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二期再次布局半导体领域。
近日,北京清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微智能”)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公司注册资本由约3318万人民币增至约3890万人民币。
清微智能为何能引来大基金二期的青睐?《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半导体领域正在出现新变化,随着AI芯片缺货潮的持续发酵,近期,多家公司陆续官宣算力租赁费用提价。火山引擎、腾讯云、微软Azure的A100租赁零售价,相较此前的市场平均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一位半导体领域投资人认为,该背景因素或也促使大基金二期投资清微智能。
清微智能已完成三轮融资
清微智能成立于2018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欧阳鹏,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委托加工电子产品、技术检测等。其核心成员来由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魏少军等带队的可重构计算(简称CGRA)团队,从事芯片研发十余年。
2019年, 清微智能量产全球第一款可重构智能语音芯片TX210,当时业界认为,其用市场证明了可重构计算的商业价值,而且使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设计理念发生了一定改变。
据悉,目前,清微智能共有边缘端的TX2系列、TX5系列芯片和用于服务器领域的TX8系列三类芯片。其中,TX2和TX5系列芯片已应用至智能安防、金融支付、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此外,面向云端市场的TX8高算力芯片,主要场景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主要应用于部分国家级的智算中心、垂直行业的边缘服务器等。
公开信息显示,清微智能为可重构智能计算芯片设计企业。该技术出现较早,1991年,国际学术界开启可重构芯片研究,发展到了当下,以软件定义硬件为主要特征的可重构计算架构,正成为芯片的新风潮之一。随着芯片行业的发展,昔日权威的摩尔定律正面临失效讨论,而数据激增,也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清微智能创始人王博此前介绍,相比传统架构,可重构计算在算力越大的场景里,优势越明显。同时它具备即时重构、高能效、低功耗、通用性、灵活性等诸多特点。以用户端感受而言,在使用手机时,电话降噪效果更好、待机时间更长。
上述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大基金二期入股清微智能,意味着国家队要发力国产算力方向,这也是国产化迫切需求的新风口。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芯片算力提出更大挑战,在可重构芯片问世之前,AI算力芯片主要有专用和通用GPU两大类,但在此领域,英伟达、AMD、英特尔等占据强势地位,因此,要想胜出的话,就需要架构的层面进行突破和创新。而且,可重构芯片还将专用和通用GPU的优势“合二为一”,将成为通用GPU的新一极。
据了解,2019年起,清微智能历经三轮融资,背后包括国开装备、百度战投、君海创芯等较为知名的投资机构。2022年3月,清微智能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国开装备基金领投,商汤国香资本、明智资本、北京集成电路尖端芯片基金及原股东君海创芯、卓源资本跟投。
大基金二期投资版图再扩大
大基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公开资料,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与大基金一期主要投资芯片制造等重点产业不同,大基金二期的投资方向更为多元,涵盖了晶圆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工具、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以及应用等多个领域。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除了清微智能,大基金二期在半导体领域动作频频。
11月8日晚间,士兰微发布公告称,大基金二期参与认购公司定增,拟认购金额为15亿元。根据其公布的三季报,大基金二期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
8月15日,华润微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润鹏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拟增资扩股并引入大基金二期等外部投资者。本次交易完成后,润鹏半导体注册资本将由24亿元增加至150亿元。
3月底,晶瑞电材公告称,其参股子公司湖北晶瑞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其中大基金二期以现金方式向湖北晶瑞增资1.6亿元。
上述投资人认为,大基金二期对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投资明显加大,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的布局在加强。
大基金二期的投资动向也成为行业风向标。根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大基金二期陆续在半导体一级市场投资了逾40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超600亿元。持有的上市公司有17家,包括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中芯国际等。
今年下半年以来,消费电子板块呈现复苏回暖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半导体行业正出现见底迹象。9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环比增长1.9%,实现连续7个月增长。随着国产AI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将加快成熟,有望给半导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