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月26日讯(记者 余佳欣)今日(1月26日)晚间,晶科能源业绩公告称,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2.50亿元至79.50亿元,同比增加146.92%至170.76%。预计扣非净利润为65.50亿元至72.50亿元,同比上升147.59%至174.05%。
公告显示,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为,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下的激烈竞争,该公司凭借N型TOPCon技术和产品的持续领先,以及全球化运营和一体化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实现N型组件出货快速放量,带动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晶科能源第四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8.957亿元至15.95亿元,同比下降26.62%至28.92%,环比下降约36.47%至64.33%。
晶科能源在2023年12月机构调研时曾表示,“由于季节性因素,四季度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周期,库存消化受物流、项目进度、分销商订单管理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降价过程中,分销主导的欧洲市场库存数量处于短期正常偏高水平。随着明年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预期库存消化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据目前公布消息,2023年组件出货排名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晶科能源在2023年组件实现了超过75GW的销量,时隔三年重回组件出货量榜首,打破由隆基绿能从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组件出货第一的记录。业内人士分析表示,N型产能放量是造成组件厂排名重洗的重要原因。
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晶科能源已达产的N型TOPCon的电池产能达55.20GW,且还在持续增加。去年9月,晶科能源山西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宣布开工。同时在本月公布的2024年规划中,该公司发布N型先进产能超过100GW的目标,TOPCon量产电池效率26.5%+。
不过,当前,光伏行业价格战也愈演愈烈,组件价格正式进入“一元时代”。光伏行业内卷的当下,不少光伏企业正寻求“新战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晶科能源或加大发力储能业务。其不仅在2024年规划中提到“光伏+储能齐头并进,储能贡献可观营收”,同时为推动储能业务发展,该公司在2023年12月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持有的公司二级子公司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49%股权转让给海宁心潮。
据了解,自2020年年底起,晶科能源开始布局储能业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晶科能源首座4GWh储能系统工厂已投产。同时,其12GWh储能电池及系统产能已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年初可实现首期4GWh储能电芯产品投产。
同时,海上光伏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光伏“新蓝海”,当前,头部组件厂开始纷纷下注此赛道。根据不同海域条件,海上光伏目前主要分为桩基式和漂浮式两种。2023年11月,晶科能源宣布成为印尼奇拉塔漂浮光伏项目供应光伏组件,装机容量达192兆瓦。该项目为东南亚最大的漂浮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每年生产30万MWh的电能,为印尼当地节约约11.7万吨标准煤。
对于2024年的预判,近日,晶科能源市场分析师郑天罡表示,基于2023年全年光伏需求超500GW的高基数预判认为,2024年全年,全球市场增速预计将维持在20-30%。加之产业已进入N型时代发展浪潮,他判断,2024年N型组件全球市占率,将从2023年的25%跃升至70%以上。
他还表示,2024年,头部组件效应愈发显著;组件稼动率将保持平稳;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先进产能仍然紧缺;国内储能表现将持续亮眼,2023-2027年中国及全球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