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没有等来国资股东的援手。
距离华南城刊发5只美元债再度展期的公告,已然走过了60多个日夜后。国资大股东特区建发在近日债券公告中,表达了对纾困华南城的态度立场。
2月19日,深圳特区建发在披露的债券公告中指,高度重视华南城本次境外票据违约事宜,并将持续与其保持联系。如有最新情况,将及时予以公告。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预计该事件对公司的存续债券兑付不构成影响。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公告内并未提及相关的驰援计划及纾困方案,亦无此前成为大股东时对美元债的承诺协议。
回溯入股华南城前后,特区建发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试图帮助其走出困境,但如今看来这些动作的意义仿佛是扬汤止沸。
在国内房地产行业运营环境发生变化的当下,华南城困境未因股东转换得到根本改善。
2022年7月,在完成单一大股东交割仪式后,华南城火速推进了5笔美元债的展期工作。此时的华南城,展期前存续的票息区间在7.25%-11.95%之间,且仅有一笔为7.25%。而展期方案指出,拟将所有美元债票息均下调至9%,对债权人来讲投资收益是有所折扣的。
此次展期方案获得了债权人的认可,成功完成展期,并定于2024年4月、6月、7月、10月、12月到期。
市场普遍认为,当时华南城展期方案之所以得到通过,市场更多是期待国资大股东入主后能够带领华南城走出泥潭,实现增长。
根据观点新媒体此前报道,在特区建发入股华南城交割仪式中,曾指出深圳国资入股后,将采取“管资本”的原则参与对华南城的管理,且不改变团队管理、市场化运营以及业务方向,给予了华南城充分的管理“自由度”。
除此之外,特区建发凭借国企优势,帮助华南城提升资信水平,盘活资金流动性,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强化资源导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从实际效果观察,特区建发帮助华南城实现利润抗压、资本结构优化。但与此同时,业务上虽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并未实际改善华南城的收入情况。
2022财年,华南城收入开始录得较大幅度下降,降幅为18.4%,结束了为期6年的持续正增长。
2023年财报显示,收入同比腰斩的情况下,利润水平仍保持6.1亿元,这或许和国资入股后带来的资产配置策略选择与财务管理有关。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应收账款以及投资物业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负债总额也较上年同期减少16.8亿元,至626.3亿元。
由此可见,特区建发入股后华南城资产负债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善迹象。
不过,到了2023年12月,华南城提出了再次展期的方案,方案要求票息进一步下降,偿还期限进一步拉长。
这一次,债权人没有接受再展期方案。
有消息指,再展期方案披露之后,一个匿名的临时持有人团体“在所有五个系列票据中持有至少25%本金”持反对意见。这意味着,再展期方案无法通过。
虽然之后,华南城紧急辟谣“至少一系列票据获得75%以上的持有人投票赞成征求同意”,并续指,已有69.8%的票面总额持有人已投票支持征求同意。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在华南城美元债再展期过程中,华南城发布的澄清公告中,也希望大股东特区建发伸出援手。
华南城公告中指,作为国有企业,特区建发集团提供的任何支援都将受中国法律法规的约束(包括获得所有相关政府批准)。集团债务发生违约事件将严重影响特区建发为集团提供支援,以使其偿还未偿债务,并就进一步提供支援构成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不过行业人士告诉观点新媒体,在地产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时期的当下,深圳国资处置地产项目、企业风险虽一直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但从目前规律上看,亦集中在对项目的盘活纾困上。
以深圳安居建业为例,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应对暴雷企业在深圳存在的项目风险。特别是在旧改板块,重点纾困对象是恒大和佳兆业,二者均在深圳旧改市场中持有巨量货值。
其中,安居建业纾困的恒大岳盟旧改项目已完成退出,计划今年3月入市,命名为塘城壹号花园,推广案名为塘城NEXT TOWN。
对房企的支持上,深圳国资考量的是以项目为中心。比如深铁站台万科背后,是后者储备的优质旧改项目;福田投控接盘金地环湾城,同样是基于项目所带来的利润空间。
现在,华南城之所以没有像金地与万科这般“幸运”,或许是深圳国资之前“兜底”的考量发生了变化。
而在商贸物流经营路线之下,华南城自持资产臃肿,投资物业及厂房设备占非流动资产规模近9成,且持续性收入呈现负增长态势,这种经营模式尚无法实现造血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