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指出,今年以来,“涨价”成为一条重要的投资线索,而梳理来看,产能受限、供给约束是推动多数行业和品种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研报全文如下
一、年初以来,行业缘何涨价?
今年以来,通胀相对平稳但行业提价信息较多,“涨价”成为一条重要的投资线索,而自5月以来,涨价的行业和品种数量进一步增多。我们基于321个细分品种的高频价格数据,计算价格同比上涨的细分品种数量占比。能够发现,今年以来涨价的细分品种数量占比在持续提升,截至5月末,已有近六成的细分品种价格同比转正。
而观察年初以来价格上涨较多的行业和品种,产能不足、供给受限是导致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以来价格上涨较多的品种主要集中在化工品、有色、航运等行业;从细分品种看,价格涨幅排名靠前的为TMA、制冷剂R32、SCFI、锑、仔猪、金属汞、CCFI、铟、制冷剂R125、硅锰等,这些涨价品种的共性特征是需求相对平稳或刚性,部分品种需求存在边际改善,而由于供给侧面临较强约束,导致价格水平大幅上涨。
因此,若要寻找还有哪些行业和品种可能涨价,从供给的角度观察哪些存在产能受限、面临较强供给约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思路。
二、哪些行业产能受限、供给约束、有望涨价?
我们将从两大维度出发,全面梳理产能受限、供给面临较强约束的行业和品种:一是从政策角度,重点梳理由于环保、更新换新标准提升等强制性政策导致供给面临较强约束的行业和品种。二是从财报角度,观察产能与库存状态,并进一步结合资本开支与需求变化,寻找库存低位、产能受限的潜在涨价行业和品种。
1、政策角度:哪些行业的供给面临政策性约束?
政策角度,我们将重点梳理近年来高层级政策文件中涉及供给约束的行业和品种,包括《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以及《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1)《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梳理来看,《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煤炭、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明确要求置换落后产能、控制新增产能和合理布局新增产能,具体包括:
要求严格落实产能置换的行业和品种: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有色金属(电解铝、铜、铅、锌)、建材(水泥、陶瓷、平板玻璃);
要求控制或禁止新增产能的行业和品种:半焦(兰炭)、钢铁、石油化工(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焦化)、有色金属(铜、氧化铝、电解铝、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建材(水泥);
要求合理布局新增产能的行业和品种:硅、锂、镁等。
(2)《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梳理来看,《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针对九大行业、36个重点领域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将进行淘汰,具体包括:
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的行业和品种(共25个):石油煤炭加工(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非金属矿物制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钢铁(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有色金属(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
要求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的行业和品种(共11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橡塑(子午线轮胎),有色金属(工业硅),造纸(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纺织(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化纤(粘胶短纤维)。
(3)《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简称《实施指南》),对于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给出指引,要求到2025年绝大多数高耗能行业清零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
梳理来看,《实施指南》主要针对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和钢铁四大类、共17个细分行业和品种做出了能效提升的具体要求,包括:
石化化工:炼油、乙烯、PX(对二甲苯)、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焦化;
有色金属:铜、铝(电解铝)、铅、锌;
建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
钢铁:钢铁、铁合金(硅铁、锰硅合金、高碳铬铁)。
(4)《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2024年3月, 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制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到2025年共完成重点国家标准制修订294项。
梳理来看,涉及环保和能耗能效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的行业和品种主要包括:
涉及环保/能耗能效相关标准的行业和品种:火电、炼化、煤化工、钢铁、焦炭、多晶硅;充电桩、锅炉、电机、变压器、泵、冷水机组、冷库;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光伏拉晶;通信基站;农药、酒类;焦化、铅锌、煤矿、塑料、乘用车、重型商用车等
涉及安全相关标准的行业和品种:燃气用具(燃气软管、切断阀等)、安全产品(防爆电气、钢丝绳等)、高危行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产品(火灾探测报警、防火分隔、自动灭火设备等消防产品)、家电、家具、建材(建筑涂料、木制地板、厨卫五金、卫生洁具、陶瓷砖)、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整车、充换电等。
(5)小结
总结来看,政策对行业供给的强制性约束主要通过置换落后产能、控产、或提升能耗能效标准和安全标准等方式实现;梳理近年来主要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的行业和品种,主要集中在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煤炭和钢铁行业。
从具体品种看,石化化工中的炼油、乙烯、氯乙烯、电石、合成氨、焦化、磷铵、黄磷等;有色金属中的电解铝、铜、铅、锌等;建材中的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以及煤炭、钢铁,政策关注程度高,供给侧或将面临更强的约束。
2、财报角度:哪些行业产能受限、库存低位、存在供给约束?
财报角度,我们将重点观察一季报中各行业的产能和库存状态、并进一步结合资本开支和需求变化,寻找库存低位、产能受限、具备涨价基础的行业和品种。
产能利用率-库存:以固定资产周转率TTM的近十年分位数刻画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以存货同比增速的近十年分位数刻画行业的库存水平。当行业产能利用率较高、但库存处于相对低位时,说明行业的供给大概率是偏紧的,具备较强的涨价基础。
资本开支-需求:以资本开支TTM同比和营收TTM同比的边际变化刻画行业资本开支和需求变化。对于这些供给偏紧的行业和品种,当需求端企稳或出现改善时,供需矛盾开始凸显,从而会推动行业涨价;同时,对于其中部分需求还不强或者偏刚性,但随着资本开支下降,供给端存在进一步收缩压力的行业,也将具备涨价的潜力和空间。
(1)周期
首先,从产能利用率与库存水平看,当前供给相对偏紧的周期行业主要包括:石油石化(油气开采、油服工程)、钢铁(特钢、普钢)、煤炭(动力煤、焦煤)、有色(铝、金属新材料、小金属)、橡胶(炭黑)、化工(化肥、民爆制品、涤纶、无机盐、纯碱)、航运、火电、燃气等;
进一步的,结合周期行业的资本开支与需求的变化看,在供给相对偏紧的行业中主要关注三类:
需求企稳或回暖、而资本开支下降或者提升有限,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主要包括:石油石化(油气开采、油服工程)、钢铁(特钢、普钢)、有色金属(铝、其他金属新材料)、航运港口、火电、燃气、钾肥、纯碱等;
部分行业随着需求企稳或回暖,资本开支提升较多,但是从资本投入到实际达产仍需时间,供给偏紧的格局短期较难改变,主要包括:涤纶、钨其他小金属、环保等;
需求不强或偏刚性、资本开支出现下降或者提升有限,供给仍紧甚至存在进一步收缩压力,主要包括:煤炭(动力煤、焦煤)、有色金属(稀土、锂、磁性材料)、民爆制品、复合肥、无机盐等。
(2)制造
首先,从产能利用率与库存水平看,当前供给相对偏紧的制造行业主要包括:商用车、摩托车、光伏(辅材、电池组件)、电网设备(电网自动化设备、电工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火电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农用机械)、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磨具磨料)、自动化设备(工控设备、激光设备)、电机等;
进一步的,结合制造行业的资本开支与需求的变化看,在供给相对偏紧的行业中主要关注三类:
需求企稳或回暖、而资本开支下降或者提升有限,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主要包括:商用车、专用设备(火电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磨具磨料)、电网设备(电网自动化设备、电工仪器仪表)、自动化设备(工控设备、激光设备)、电机等;
部分行业随着需求企稳或回暖,资本开支提升较多,但是从资本投入到实际达产仍需时间,供给偏紧的格局短期较难改变,主要包括:农用机械、摩托车及其他等;
需求不强或偏刚性、资本开支出现下降或者提升有限,供给仍紧甚至存在进一步收缩压力,主要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光伏辅材等。
(3)消费医药
首先,从产能利用率与库存水平看,当前供给相对偏紧的消费医药行业主要包括:轻工制造(造纸、生活用纸、文娱用品、体育)、农林牧渔(肉鸡养殖、农产品加工)、纺织(纺织制造、饰品)、家电(黑色家电、照明设备、家电零部件)、白酒、中药等;
进一步的,结合消费医药行业的资本开支与需求的变化看,在供给相对偏紧的行业中主要关注三类:
需求企稳或回暖、而资本开支下降或者提升有限,行业供需矛盾凸显,主要包括:体育、造纸、纺织制造、照明设备、白酒等;
部分行业随着需求企稳或回暖,资本开支提升较多,但是从资本投入到实际达产仍需时间,供给偏紧的格局短期较难改变,主要包括:黑色家电、文娱用品、生活用纸等;
需求不强或偏刚性、资本开支出现下降或者提升有限,供给仍紧甚至存在进一步收缩压力,主要包括:中药等。
(4)TMT
首先,从产能利用率与库存水平看,当前供给相对偏紧的TMT行业主要包括:消费电子、面板、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制造;
进一步的,结合TMT的资本开支与需求的变化看,供给相对偏紧的行业均属于需求企稳或回暖、而资本开支下降或者提升有限,行业供需矛盾凸显,包括消费电子、面板、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制造等。
3、总结
综合政策、以及行业库存、产能、资本开支与需求变化,重点关注两类供给偏紧、产能受限、具备较强涨价基础的行业:
第一类,具备供给偏紧特征,且政策关注程度较高、产能面临较强约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上游周期及部分中游制造业: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铝、锂)、基础化工(民爆制品、无机盐、纯碱),以及火电、火电设备、电机、商用车、造纸等。
第二类,政策未明确涉及强制性约束,但供给格局较紧的行业:(1)上游周期:有色金属(小金属及金属新材料)、基础化工(复合肥、钾肥)、航运等;(2)制造:电网设备(电工仪器仪表、电网自动化设备)、光伏(电池组件、辅材)、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农用机械)、通用设备、摩托车等;(3)消费医药:纺织(纺织制作、饰品)、文娱用品、家电(家电零部件、照明设备、黑色家电)、农产品加工、体育、中药、白酒等;(4)TMT:面板、消费电子、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制造等。
风险提示
关注经济超预期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