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莎普爱思(603168.SH)开盘即遭遇跌停,随后跌停板被打开,最终报收于22.91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33%。
股价下跌源于媒体的质疑。有媒体质疑该公司滴眼液产品铺天盖地打广告,称能预防和治疗白内障,但实际上权威医学资料显示目前没有一个药物能治疗白内障。莎普爱思滴眼液误导消费者,耽误了老年患者动手术的时间。
对此,莎普爱思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广告和监管部门审批内容一致,不存在违规。有业内人士认为,莎普爱思自2014年上市三年来,净利润从1.2亿元增长到2亿元,主要得益于广告投放,其广告支出比例远高于同行,属典型的“高举高打”。相比之下,其研发支出确实有些少。
公司回应疗效争议
公众号“丁香医生”近日质疑眼药生产厂家莎普爱思的主打产品治疗白内障效果差,但是其铺天盖地的广告给中老年患者带来误导,让患者拖延了动手术的时机,甚至导致失明。
这篇文章用严肃的科研资料举例,比如,《眼科学》第 8 版上说:目前临床上有包括中药在内的十余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使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国家卫计委旗下的中国防盲治盲网上刊登:不论何种白内障,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证明能治愈白内障,或阻止白内障的发展。
而美国眼科学会2016年的《成人白内障临床指南》中表明:对于人类来说,目前没有发现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或延缓白内障的进展,眼科医师应该对患者说明这一问题。
文章引用医生的话称,“如果谁能研发出治疗白内障的药物,拿个诺贝尔奖没有问题”。
对于媒体的质疑,莎普爱思发布公告称,该滴眼液(苄达赖氨酸)1983年在意大利获准上市,1994年在国内获得临床批件,1995年在国内完成二期临床,1998年进行了三期临床实验。三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3.73%。该药品于1998年底取得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生产批件。
财联社查阅国家食药监总局核发的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说明书,该说明书在“适应症”一栏标明,该产品“适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莎普爱思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发布的视频广告内容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广告内容一致,不存在违规现象。
对此,一位制药行业人士也向财联社表示,莎普爱思滴眼液虽然广告投放大,但是因为其是OTC(非处方药)产品,根据国家法律,非处方药可以向公众投放广告,而且主管部门已经批准该药适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因此,广告并不违规。
业绩凭广告“轰炸”
“莎普爱思的市场运作模式非常典型,就是通常所说的‘高举高打’,即用广告‘轰炸’带动销售的模式。”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称。
去年莎普爱思实现营收9.79亿元,而广告支出高达2.63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莎普爱思实现营收7.03亿元,广告支出为2.24亿元。
莎普爱思2014年至2017年9月广告投放支出表
而实际上,在莎普爱思去年9.79亿元的营收中,四个业务领域里滴眼液产品销售额只有7.54亿元,广告支出即主要集中于此。另外三个板块,中成药实现销售1768万元,占营收的比例仅1.8%,另外两个板块,大输液和头孢克肟及其他业务均处于萎缩下滑状态,而且不允许打广告。
正是因为巨额广告投放的拉动,造成莎普爱思滴眼液毛利率高达94.59%,远高于中成药的48.62%和大输液的21.10%,以及头孢克肟及其他业务的7.38%。
2016年莎普爱思营收按产品分类的情况
按照莎普爱思年报公开的数据,去年其广告支出2.6亿元,占营收的比例超过26%,2015年,其广告支出2.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也超过26%。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业内同行,甚至是惯打广告的极草。”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如此评论。
财联社对此分别查找极草和葵花药业等公司的相关资料,发现莎普爱思的广告支出占营收的比例高出这些公司数倍。
生产极草的青海春天(600381)年报显示,2015年该公司广告支出1.27亿元,当年营收14.02亿元,广告支出占比仅为9.1%。2016年极草不允许继续生产,导致该公司广告投入仅为百万级,广告投放数据没有可比性。
葵花药业(002737)去年年报显示,2016年该公司广告及业务宣传费用支出为3.41亿元,当年营收33.6亿元,广告支出占比10.1%; 2015年广告及业务宣传费支出为3.01亿元,当年营收为30.3亿元,广告支出占比9.9%,可见都远远低于莎普爱思。
“比起莎普爱思去年2902万元,占营收的比例仅为2.97%的研发低投入,这家公司的广告支出比例高于同行数倍,属于典型靠广告轰炸拓展市场的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上述市场分析人士称。
对于广告费占比过高的质疑,莎普爱思解释为,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较为单一,目前滴眼液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超过 75%(2016 年经审计数),与其他多品种经营的上市公司相比,该公司希望通过广告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弥补公司产品品种单一的不足。(财联社记者 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