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板价”债券承销又来了,6家中标机构瓜分6.3万费用,投行人士吐槽
07-11 15:37 星期五
财联社 杨斌

财联社7月11日讯(编辑 杨斌)债券承销商的“内卷”依然十分激烈,“地板价”承销又来了。

市场人士透露一则大行二级资本债承销低价服务费的消息,事涉广发银行。

财联社查询了解,广发银行于今年6月16日发布的“2025-2026年度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服务机构(主承销商)选聘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项目,拟通过采购选定最高不超6家中选供应商,由其为广发银行提供2025-2026年二级资本债券承销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本次承销服务费总额为6.3万元,扣税后供6家中标机构分配。

7月10日,广发银行公布了本次选聘采购项目的中选结果。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兴业银行、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等6家机构中选,承销服务费总额63448元,提供税率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图:广发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服务机构选聘中选结果

(资料来源:广发银行供应商服务平台网站,财联社整理)

有消息称,本次中选结果还公布了中选单位的含税预估服务费情况,但财联社查询了广发银行供应商服务平台网站,截至发稿时,已无中选单位预估服务费的分配情况,整体中选结果的公告依然存在。

企业预警通显示,广发银行存续债券196只(包括同业存单),存量规模5425.22亿元。今年以来,广发银行尚未发行过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融资主要以期限一年内的同业存单为主,滚续融资需求较大。去年8月发行的“24广发银行二级资本债01A”,规模200亿元,期限5+5年,票面利率2.17%。

业内反馈,近年债券承销商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确是事实。

投行业务人士介绍,近年来,债券市场中承销机构“低价包销”、“返费”等现象突出。在一些项目中,部分承销商为获取业务,做大承销金额,以便获取相对高的市场排名,纷纷以极低的承销费率参与竞标,甚至出现“地板价”承销的情况。过低的承销费率主要是由于承销商为了扩大业务规模而恶性竞争,这不仅加剧了券商间的竞争态势,也对行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利。

“承销费下降是趋势,但如果下降得过快,甚至不能覆盖业务成本,承销前的尽职调查就很难做细,一旦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对市场的影响都很大。” 某股份行承销人士此前向财联社表示。

今年6月中旬,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规范的通知》,针对市场成员反映的低价承销费、低价包销、拼盘投资、利益输送等问题明确自律要求。其中,承销机构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率报价参与债券项目竞标。

“但是,监管或协会所称的‘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率报价’,实际上不好界定,说法、规避的手段很多,所以市场乱象仍然不止。”上述投行人士说。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薄荷糖炒栗子回复4天前·北京0
嘿嘿嘿
评论萝卜特回复4天前·上海0
1、背景补充 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通常单次发行规模超百亿元。行业常规承销费率约为0.3‰(如200亿债券对应600万元承销费),但广发银行此次6家机构共享6.3万元总承销费,不足常规费率的千分之一。近年来,券商、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频繁以"地板价"竞标债券承销,甚至出现"零费率"或倒贴返费现象。尽管2025年6月交易商协会新规明确禁止低于成本报价,但因"成本"界定模糊,恶性竞争仍在持续。 2、影响分析 短期冲击: 承销机构利润承压:头部券商/银行通过低价抢占份额,但无法覆盖尽调、销售等成本,长期可能削弱服务质量。 风险管控弱化:超低费率挤压尽调资源,或导致对发行人资质审查流于形式,埋下违约隐患(尤其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 长期趋势: 行业洗牌加速:中小券商因无法承受价格战被迫退出,头部机构垄断加剧,但盈利模式不可持续。 信用定价扭曲:若承销环节无法有效识别风险,可能导致高负债企业融资门槛降低,推升信用债市场整体风险溢价。 监管挑战: 新规缺乏执行细则(如成本核算标准),机构可能通过"财务顾问费"等名义变相返费。需进一步明确违规惩戒措施,推动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来一杯清风回复4天前·上海0
广发银行这次选了6家机构来承销二级资本债,总费用才6.3万,扣税后每家机构分到的钱更少了,这成本控制得也太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