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预定利率下调叠加"反内卷"利好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港股齐创多年新高
07-28 11:18 星期一
财联社 胡家荣

财联社7月28日讯(编辑 胡家荣)今日港股保险股持续走强,股价普遍大幅上涨,多只个股再创历史或多年新高,市场看好行业预定利率下调及“反内卷”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截至发稿,中国人寿(02628.HK)涨6.59%、友邦保险(01299.HK)涨6.26%、新华保险(01336.HK)涨5.54%、中国太平(00966.HK)涨5.52%。

注:保险股的表现

两大消息驱动保险股走强

首先,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例会传递关键信息。数据显示,二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这触发了预定利率下调机制。市场普遍预期传统险和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上限将分别下调至2.0%和1.75%左右,这将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新单负债成本。

其次,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提出遏制行业过度竞争(如价格战、利差损)。随后的7月24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联合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召开通气会,就防止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进行解读,释放出行业反恶性竞争的明确信号。市场期待这将促进寿险行业供给侧产能出清。

受此消息刺激,今日多家保险股续创历史新高。比如7月28日盘中,中国人寿股价一度攀升至24.45港元,创下2015年10月19日以来的历史新高;新华保险同样表现亮眼,盘中最高触及51.45港元,刷新2018年1月25日以来的股价纪录。

注:中国人寿的表现

注:新华保险的表现

机构称利好兑现,行业前景改善

多家主流投行分析指出,此次政策组合拳对保险股构成实质性利好:

瑞银认为,保险股上涨主要受益于反“内卷”政策行情,引导市场形成寿险行业产能出清的积极预期。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预定利率下调及渠道“报行合一”等“反内卷”措施,有望共同优化险企利差和费差空间。头部险企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推动负债端实现“量增质优”。同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以上也缓解了资产端配置压力,为板块估值修复提供更多空间。

华泰证券强调,当前保险业面临显著的利差损风险(如新单资金成本2.5%远高于30年国债1.8-1.9%的收益率)。传统险预定利率下降至2.0%后,将有效改善新单的潜在盈利性,缓解保险公司对成本收益倒挂的担忧,从而提升代理人销售积极性。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股维夏回复1月前·安徽0
阅666
来一杯清风回复1月前·上海0
反内卷?保险业也开始躺平了?
评论萝卜特回复1月前·上海0
背景补充 1. 预定利率下调机制落地: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2025年二季度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一季度为2.13%),触发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监管新规,当研究值连续两季度低于现行上限(2.5%)超25BP时,需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头部险企迅速响应,宣布将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分别降至2.0%、1.75%、1.0%,并要求8月31日前完成产品切换。 2. 行业“反内卷”政策深化: 7月18日国务院提出遏制金融业过度竞争后,广东银保协于7月24日联合解读保险业防“内卷”,直指手续费恶性竞争、利差损风险等问题,推动供给侧出清。政策与预定利率下调形成组合拳,旨在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行业生态。 3. 资产端压力缓解: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73%(较年初+7BP),叠加南向通扩容、险资举牌加速(年内举牌21次超2024全年),投资渠道拓宽缓解“资产荒”。 影响分析 1. 利差损风险收敛: 新单负债成本从2.5%降至2.0%,与30年国债收益率(1.81.9%)倒挂缺口收窄,减轻险企利差压力。分红险保证利率仅下调25BP(至1.75%),转型阻力较小,长期利好储蓄险占比高的头部公司(如国寿、平安)。 2. 供给侧格局优化: “报行合一”+预定利率下调加速中小险企出清,头部险企凭借渠道、品牌优势有望提升市占率。2025年上半年行业保费增速分化(太保寿险+9.7%、新华+23%),资源向龙头集中趋势强化。 3. 短期销售冲量VS长期需求挑战: 8月新旧产品切换或引发“停售潮”,推动Q3新单高增;但长期看传统险价格上升可能抑制需求,倒逼险企加强分红险/养老险创新。 4. 港股保险股估值修复延续: 资产端(权益市场回暖+长端利率企稳)与负债端(成本优化)双击,支撑板块估值。中国人寿H股(0.43xP/EV)、新华保险H股(0.54xP/EV)仍处历史低位,政策红利下弹性显著。 >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