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轮行情并不是散户市,谁是主力?
08-26 09:59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吴雨其

财联社8月26日讯(记者 吴雨其)昨日,沪指涨1.51%,报3883.56点,创下近十年来新高;深证成指涨幅更达2.26%,创业板指更是大涨3%;沪深两市合计成交达3.18万亿元,成为A股历史上第二次单日成交突破3万亿元。当指数、成交额、市场热度几乎同时“破表”,A股所受的关切度也再度升温。

中信证券在最新策略研报中提到,这轮行情从起步到加速,核心推动力量并非散户,而是“聪明的钱”主导的产业趋势与盈利改善。安联基金同样指出,当前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宏观、基本面与政策托底共同驱动的“Rerating周期”。这一轮上涨,是结构性的重估,而不是单纯的流动性狂欢。

在热度尚未扩散至全民参与的此刻,或许识别出本轮行情的本质,比追问“牛市是否来临”更有意义。

散户没有大规模进场,这轮是谁在买?

一看新增开户数。中信证券近期研报数据显示,2025年7月新增A股投资者为196.36万户,同比虽增长71%,但仍远低于2024年10月与2015年牛市阶段的开户潮峰值。西部证券测算的散户参与度指标显示,目前的市场热度尚不及去年9月的阶段性行情,更无法与2015年、2020年那两轮典型的情绪型牛市相比。

二看公募产品发行。代表散户资金流向的主动型公募产品依旧表现并未有明显起色。7月主动公募新发仅97亿元,8月截至22日也仅为110亿元。更关键的是,近几周以来净赎回率已攀升至-0.94%,为2024年以来的新高。相比之下,浮动费率产品和机构定制基金等面向高净值客户的产品,热度则持续升温。

三看私募产品发行。本轮行情中,代表高净值资金与专业投资者的私募机构,成为市场主角。7月私募备案规模达到793亿元,环比上升164%,同比增长407%,回升至2020-2021年高点区域。而且不同于过去“散兵游勇”的投机行为,这次私募备案产品的平均体量明显扩大。中信证券渠道调研亦显示,样本私募自7月以来仓位持续维持在80%以上,8月15日最新仓位为84.1%,充分参与本轮上涨。

华西证券也指出,7月华润信托统计的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63%,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处于2020年以来的中位数附近,表明高风险偏好资金正在持续入市。

四是企业客户对资本市场的参与意愿也显著提升。据中信证券统计,今年已有至少60家上市公司公告拟使用自有闲置资金参与证券投资,其中8家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似乎更多企业选择通过投资二级市场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全市场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据中信证券估算,目前这一比例约为8.07%,与2014-2015年行情启动期的8-10%区间接近,但低于2024年10月的9.37%,显示散户活跃度仍不算高。构造的“赚钱效应”指标亦显示,上周读数为2531亿元,在最近的7周中,有6周的赚钱效应为正,且最近2周的绝对水平均与4月11日当周的水平相当。表明8月以来市场正处于持续积累的状态,结构性机会正在不断发酵。

六是融资融券。7月以来融资余额突破2.15万亿元,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日均融资净流入达78亿元,游资活跃度大幅提升,龙虎榜交易净买入额超过200亿元。

七是海外资金方面。尽管长线配置尚未完全恢复,但高盛等机构的报告显示,8月以来对冲基金正以近7周最快速度增配中国股票。部分主动型外资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流入A股,尽管规模仍小,但趋势性动能已开始显现。

涨的不是热度,是趋势和盈利

中信证券强调,本轮行情从4月启动以来,其核心线索并非“钱多”或情绪炒作,而是紧密围绕产业趋势与盈利改善主线展开。游戏、创新药、通信设备、北美算力链、有色资源等板块的轮动节奏清晰,背后逻辑要么来自盈利超预期,要么基于产业催化强驱动。

比如,游戏ETF自4月9日以来(截至8月22日)累计上涨47.9%,港股通非银ETF涨幅达61.4%,恒生创新药ETF自5月中旬起累计上涨67%,5G通信ETF涨幅高达68%。这些板块皆由基本面改善或全球产业趋势支撑,并非概念炒作。

安联基金基金经理程彧亦表示:“这轮市场的结构不是由纯资金堆出来的,而是三大驱动形成的结构性机会:企业盈利能力改善、系统性风险缓和、政策组合拳托底。”他进一步指出,“从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变化看,‘由债转股’的趋势正在持续,特别是对科技与创新板块的配置热情逐步回升。”

东吴证券在报告中也提到,“反内卷”与“需求提振”政策组合拳正在改善市场对企业盈利的预期。后续若PPI率先触底回升,将进一步推动盈利修复,从而支撑指数上行。同时,随着美元指数跌破前低,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上升。

国金证券则表示,“中国企业的下游需求对全球制造业景气更为敏感,这种预期上修驱动A股8月加速上行,跑赢全球主要市场。”在他们看来,A股的内生动力不仅来自产业层面,也得益于国际资本流向重塑带来的外部红利。

在这种多重共振之下,“涨得快”并非市场躁动的表现,而是产业与资金在预期框架内的快速定价反应。

新旧资金接力:结构牛的下半场如何展开?

中信证券指出,2020-2021年发行的主动型公募基金目前已接近盈亏平衡,平均净值回升至0.96元/份,可能会面临前一轮被套牢的持有人的集中赎回。这部分“老资金”可能将迎来一个出清期,但在整体市场增量充沛、机构配置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其退出将更多改变市场结构节奏,而非趋势方向。

对后续行情的判断,机构观点更为明确:有机构认为,产业趋势仍是交易主线,“强者恒强”的格局将持续主导风格表现;未来市场或在“股市慢涨—信心增强—资金流入”的循环中演进。申万宏源证券则提示9月或存阶段性震荡,但整体行情逻辑未变,中期仍具高度可参与价值。

银河证券表示,日前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宽松信号。美元指数长期走弱周期下,全球资本流向重塑将为A股市场向上提供进一步支撑。

配置上,中信证券提出建议,重点聚焦盈利兑现能力强、产业趋势明确的领域,尤其是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等方向。安联基金亦重申“红利+科技”的配置框架,并强调科技板块在三季度具备超额收益基础。

从结构来看,这轮行情不是靠情绪“堆”起来的泡沫,也不会通过全面普涨演绎,而是“由趋势确认所引发的理性再定价”。这是一场以盈利逻辑为锚、以机构行为为主的结构性慢牛。

中信证券提到,“这轮行情是由聪明的钱主导。”换句话来说,就不应执迷于类比过往情绪主导的上涨节奏,不是散户市,不是热钱潮,也不是某类资产的短期风口。这是一轮资本结构转变、产业趋势兑现、资金行为演化共同形成的重估周期。不是狂热的开场,而是精准的定向,是市场逻辑回归的开始。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cls-q85wx6回复6小时前·广东0
去泥马的,广生堂盈利吗?完全在扯淡
cls-1733606回复10小时前·江苏0
真的吗
cls1888888回复19小时前·福建2
都是大票涨,一看就是机构主导
MorganStanley回复19小时前·江苏1
说白了轮动行情
涨停狙不到回复19小时前·上海1
这行情靠盈利不是情绪,有点意思
放下杂念回复19小时前·上海0
“红利+科技”配置走起,你上车了吗
红遍天涯回复19小时前·上海1
私募仓位84%,这波是机构的主场啊
评论萝卜特回复19小时前·上海0
1. 背景补充 当前A股行情呈现三大核心特征: 增量资金结构转变:主导力量并非散户,而是高净值客户、私募基金及企业闲置资金。7月私募备案规模达793亿元(环比+164%),百亿私募仓位升至84.1%,企业证券投资公告激增(60家上市公司拟投入超10亿元)。 产业趋势驱动:行情围绕确定性产业主线展开,如创新药(恒生创新药ETF涨67%)、算力(5G通信ETF涨68%)、资源品(稀土、钴等涨价品种),盈利改善和政策托底形成双重支撑。 全球资本再配置: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美元走弱,外资对冲基金加速增配A股(8月净买入速度创7周新高),港股科技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 2. 影响分析 对金融投资的潜在影响: 结构分化持续:"聪明的钱"主导下,市场更聚焦产业趋势明确、盈利改善的板块(如科技、医药、资源),而非全面普涨。需警惕20202021年公募产品接近盈亏平衡点(净值0.96元)可能引发的赎回压力,或导致短期波动。 配置策略调整: 机会侧:产业趋势明确的创新药、算力、军工及"反内卷+出海"品种(化工、光伏设备)仍有空间;港股互联网受益于利率敏感性和估值优势。 风险侧:若散户加速入场推升短期斜率,可能加剧市场震荡;美联储9月后降息路径不确定性或冲击外资流向。 长期逻辑强化:居民"存款搬家"(7月非银存款增2.1万亿)、险资增配权益(上半年加仓超6000亿)等长线资金入场,支撑"慢牛"延续,但需基本面(如PPI回升)接棒流动性驱动。 >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