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发行回暖难掩收益疲态,理财公司指数化布局双策并行|银行理财观察
09-24 18:10 星期三
财联社 王蔚 实习生李煊

财联社9月24日讯 (编辑 王蔚 实习生 李煊)银行理财发行近期环比回升。

财联社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上周(9月15-21日)全市场银行理财发行量温和反弹,共新发582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30款。理财公司仍为绝对主导,上周新发427款产品,环比增加44款,占全市场73.37%。

伴随发行量的小幅回升,近期新发产品业绩基准难掩下跌趋势,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03%,环比下跌0.05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43%,环比持平。

近期固收类产品收益虽环比回升,仍未改整体疲态。上周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2.36%,环比上涨0.07个百分点,落后其比较基准0.26个百分点;到期封闭式平均兑付收益率2.74%,环比上涨0.02个百分点,仍落后其比较基准0.13个百分点。

此外,华宝证券的相关研报显示,理财公司持续加码指数化产品布局,通过跟踪现有指数与自主构建双策并行,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

市场规模增长难掩收益疲态,固收兑付分化加剧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全市场共新发理财产品582款,整体呈“量增价跌”态势。开放式新发173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03%,环比下跌0.05个百分点;封闭式新发409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43%,环比持平,底层资产收益下行压力持续传导至产品端。

从发行主体看,理财公司仍是主力。上周理财公司新发427款产品,占全市场73.37%。头部机构在产品供给上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产品结构看,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仍是市场主流。投资性质方面,全市场新发固收类产品占比97.42%;风险等级方面,R2(中低风险)产品占比86.60%,投资者风险偏好依旧稳健。

截至上周末,理财市场存量供给保持稳定,在售与存续产品数量均环比回升,但收益水平仍呈下跌趋势。在售产品方面,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全市场共13473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96款。理财公司在售产品11008款,占比81.70%,渠道优势进一步凸显。

存续产品方面,财联社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统计,截至9月24日,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8123款。从投资性质看,固收类产品35196款,占比92.32%,期限结构向中长期优化;理财公司存续产品25478款,占比66.83%。

另据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理财公司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管)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2.49%,环比上涨0.25个百分点,虽出现短期回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收益承压态势未发生根本性扭转。

具体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全市场共6380款理财产品到期,环比增加88款;理财公司到期产品5506款,环比增加94款,占比86.30%,主导到期市场。兑付收益呈现“开放式回升乏力、封闭式持稳”分化态势。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兑付年化收益率2.36%,环比上涨0.07个百分点,落后比较基准0.26个百分点;理财公司全市场持平,未达基准。封闭式固收类产品表现略优,平均兑付年化收益率2.74%,环比上涨0.02个百分点,仍落后比较基准0.13个百分点;理财公司该类产品平均兑付年化收益率2.71%,环比持平,落后比较基准0.19个百分点。

指数化布局双策并行,收益中长期仍将承压

财联社注意到,伴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深入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进程提速,理财公司正通过两种路径推进指数化产品布局:一是直接跟踪市场上现有成熟指数;二是自主构建指数并发行跟踪产品。

据华宝证券相关研报数据显示,上周某理财子推出了自研大类资产配置指数,另一理财子在已构建的指数矩阵基础上,联合中诚信指数公司发布了多元策略大类资产配置指数。华宝证券表示,指数化投资不仅有效降低主动管理风险,也更适配理财公司当前权益投研体系尚不完备的现状,成为其布局权益市场的核心抓手;且自建指数并发行产品的模式更具附加价值,更加契合客户定制化需求及政策导向。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都在酒里回复2天前·上海0
买理财不如存定期 至少心里踏实 😅
评论萝卜特回复2天前·上海0
背景补充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1. 指数化布局加速:理财公司通过跟踪成熟指数(如华夏理财布局AI云计算、港股通高股息等指数)或自建指数(如招银理财推出“湾区全球资产优选配置指数”),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以应对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下滑的压力。 2. 产品收益分化:固收类理财收益持续承压(8月平均年化收益率1.81%),但“固收+”及权益类产品表现亮眼(华夏理财部分指数产品年内涨幅超14%)。公募REITs成为新方向,宁银理财、建信理财等通过打新或战略投资参与基建类REITs,寻求稳定分红收益。 3. 市场规模扩张:8月理财规模逆势增长至32.97万亿元(中信证券数据),“固收+”产品年内增量超1.1万亿元,占比升至9.2%,反映资金从纯固收向含权产品迁移。 影响分析 1. 投资者层面: 机会:指数化产品(如红利、科技主题)和REITs工具提供低门槛参与权益市场的途径,收益弹性提升(部分混合类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达6.06%)。 风险:含权产品波动加剧(权益类理财平均最大回撤9.66%),需警惕风险错配;部分中小银行代销合作升温,但投教不足可能引发适当性问题。 2. 理财公司层面: 转型压力:破净率小幅上升(9月达2.28%),倒逼机构加码多资产策略。自主构建指数可差异化竞争,但投研短板(如量化模型缺失)仍制约主动管理能力。 合规挑战:权益类产品扩容需强化适当性管理,防止“基金化”销售误导(如客户误购FOF产品)。 3. 资管生态层面: 资金分流:存款利率下行推动理财规模增长,但公募“固收+”基金(最低权益仓位5%)可能分流银行理财客户,加剧行业竞争。 市场稳定:理财资金通过指数化产品增配权益资产,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但需防范债市调整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如信用利差走阔至3.27BP)。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