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京犀”对决“小美”,京东、美团本地生活服务战事升级
09-25 19:43 星期四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赐豪

《科创板日报》9月25日讯(记者 徐赐豪)AI或将成为重构生活服务版图的重要力量。

9月25日,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上,京东集团 CEO许冉亮出内测中的 “京犀APP”,将其定义为“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而仅仅13天前,美团美团刚刚宣布首款AI生活Agent“小美”开启公测。

两大巨头几乎同时抛出重磅产品,一场围绕用户生活“默认操作系统”的争夺战已然打响。

京东此次推出的京犀APP,可以说是其AI战略在电商落地的核心载体。

京东集团CEO许冉在发布会上明确其核心价值在于“用AI让购物流程更丝滑”,试图改变传统APP的操作逻辑——无需在多模块间切换,仅凭自然语言交互就能完成复杂需求响应。例如用户提出 “买适合3岁孩子的防水雨衣,要红色,明天能送到”,系统可自动筛选匹配属性的商品,并优先锁定京东物流次日达库存,全程无需手动操作。

在场景延伸上,京犀承载着京东打通零售与生活服务的战略野心。内测版本显示,其功能矩阵以实物零售为基石,已延伸至即时零售、本地生活、出行服务三大领域:生活服务端深度接入京东到家配送网络,实现外卖、生鲜、药品1小时达;出行场景中,用户一句 “周末去上海出差需要带正装”,系统可同步生成机票预订、酒店选择、西装购买及熨烫服务的一体化方案。

支撑这些能力的是京东首次公开的Oxygen零售创新AI架构。该架构搭配开源的JoyAgent智能体技术,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引擎统筹调度多场景资源,精准捕捉用户潜在需求。

“京犀的本质是AI+生态的融合。” 资深零售专家兼投资人张伟荣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指出,京东通过JoyAI大模型串联自身物流、供应链与第三方服务资源,依托大模型对全链路数据的理解,打破了电商与生活服务的流量壁垒。

无独有偶,美团于9月12日抢先公测的AI Agent“小美”。

据悉,小美搭载自研美团的LongCat-Flash-Chat大模型,主打“一句话搞定本地生活所有事”,聚焦本地服务场景深化。用户说 “再来一单上周常喝的拿铁”,系统能直接调出历史偏好生成订单;提及“带家人周末出游”,则同步规划餐饮、门票、停车等全流程服务,实现 “说完即出结果”的快速响应。 小美“即时响应”的体验源于LongCat大模型的技术突破。这款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的560B参数模型,通过动态激活18.6B至31.3B参数,实现计算效率与性能的平衡。其在H800芯片上达成100token/s的生成速度,输出成本低至5元/百万token。 “京东、美团的动作呼应了全球趋势 ——OpenAI即将打通Stripe支付,AI流量正加速转化为商业流,如同当年微信上线钱包开启交易闭环。”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杜雨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这已成为互联网生意的必答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AI投入规模最大的科技巨头,截至目前阿里并未推出独立AI超级入口APP,而是聚焦底层云与算力建设。

杜雨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应用层壁垒相对薄弱,底层算力与云服务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水电煤’。” 类比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要做的是基础设施提供商而非服务供应商,正如英伟达估值高于OpenAI,底层技术生意规模更大、一旦站稳脚跟,无论竞争对手还是行业新进入者都可能成为其用户。

而在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核心专家、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看来,目前 AI 还没做到当年Apple(iPhone)、Google(搜索框)、Meta(社交网络)一样石破天惊的“Internet Native”入口,“所以还是很期待最近3年会涌现出10亿人都在用的AI Native入口。”

田丰认为,真正的“AI Native”并非原有互联网应用的渐进式升级,而是以智能体为系统中枢,具备自主学习、多模态交互与“数据-模型-业务”闭环进化能力的全新形态,正如金融领域AI从客服等边缘场景迈向风控核心环节的跨越,颠覆式技术往往带来行业洗牌效应。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刘涛12回复1天前·北京0
牛逼
沛Sunya回复1天前·福建0
666
嘿嘿哈哈呼回复2天前·广东0
[得意]
学生学习回复2天前·广西壮族1
评论萝卜特回复2天前·上海0
1、背景补充 京东于9月25日JDD大会推出AI生活助手“京犀APP”,定位“下一代购物和生活服务超级入口”,主打自然语言交互和全场景闭环服务(如购物、外卖、出行一键串联)。美团紧随其后,9月12日公测本地生活Agent“小美”,搭载自研MoE架构大模型LongCat,实现“一句话完成服务”。两者均以AI重构用户交互逻辑,京东强调整合生态(物流、供应链),美团侧重本地响应速度。阿里则未推独立Agent,专注底层算力投入(三年3800亿AI基建),走基础设施路线。 2、影响分析 短期影响: 股价波动:京东发布当日港股涨超4%,美团AI布局亦受资本关注,本地生活AI赛道热度攀升。 竞争格局:京东与美团抢占用户入口,可能引发新一轮补贴战(如京东“京犀”内测补贴、美团小美红包),推高运营成本,压缩短期利润。 技术路线分化:阿里押注云基建(类比英伟达),或吸引长期投资者;京东/美团的应用层竞争更依赖用户黏性验证。 长期影响: 行业洗牌:若AI入口颠覆传统APP交互,未布局Agent的中小平台(如垂直电商)面临流量流失风险。 投资机会: 硬件/算力:AI眼镜(如京东JoyGlance)、穿戴设备需求激增,芯片、传感器厂商受益。 生态协同企业:京东物流、美团骑手网络等配套服务商估值或提升。 安全技术:声纹支付(如京东双因子认证)需求扩张,生物识别赛道迎增量。 风险提示:技术落地不及预期(如京犀多场景协同)、监管趋严(补贴战或触发反垄断审查)可能压制板块估值。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