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核心人物曝光Meta最新战略:欲开发机器人版安卓 投入或达数十亿美元
09-28 16:14 星期日
科创板日报 宋子乔

《科创板日报》9月28日讯(编辑 宋子乔) Meta要做机器人行业的安卓开发商。

据The Verge最新报道,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在该公司总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对人形机器人的下注规模堪比此前的增强现实——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展相关研发。该计划由CEO马克•扎克伯格直接推动,内部团队代号为"Metabot"。

据博斯沃思透露,今年早些时候他在扎克伯格的指导下组建了一个机器人“研究团队”,此前已有报道提及该团队的存在,但博斯沃思在最新采访中揭示了Meta的机器人战略——聚焦软件

博斯沃思直言,“我不认为硬件是难点……我不是说硬件不难,而是它并非机器人的瓶颈所在,瓶颈在于软件。”他表示,灵巧精细的操作是机器人技术的一大难点,“很多机器人能站立、能奔跑、能翻跟头,因为地面是非常稳定的。”相比之下,拿起水杯这个动作对机器人来说难度更大。

博斯沃思设想,Meta将把软件平台授权给其他机器人制造商,“我不在乎我们是否成为硬件制造商。”相反,Meta计划采用与谷歌类似的模式——谷歌将其软件授权给手机厂商。博斯沃思表示,这一思路的核心是:Meta将开发一个开放的软件平台,允许第三方硬件厂商使用,目标是让该平台成为行业通用标准。

他还提到,Meta新成立的“超级智能人工智能实验室”(Superintelligence AI lab)正与机器人团队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能够模拟真实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以提升机器人对环境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帮助机器人“进行软件模拟,从而实现灵巧的手臂动作”,未来可能扩展到更复杂的动作和任务。该项目由前Cruise CEO马克•惠顿带队,MIT教授金相培等多位顶尖专家也已加入。

比Meta更早一步,谷歌近年来积极投身打造“机器人界的安卓系统”。与早年自研机器人本体不同,谷歌现在希望通过提供强大的AI模型,让不同的机器人制造商采购,类似于安卓系统在手机行业的模式。

软件是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与“灵魂”,硬件决定了机器人“身体能力”的极限,而软件则决定了它在现实中能真正发挥出多少能力。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共识是:硬件的发展已经相对超前,而软件的落后严重限制了机器人的通用性、实用性和商业化进程。

这正是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众多创业公司集中火力攻克软件(特别是AI大模型、强化学习、世界模型等)的原因。

华泰证券日前发布研报称,机器人早期为主题行情,后产业逐步在软件端硬件端实现技术突破、并形成较成熟的硬件方案,开始在简单工业场景和特种应用场景落地,赛道逐步开启趋势行情,核心标的也由T链向国产链扩散。市场对机器人的“审美”从最早“看视频剪辑的运控能力”,该机构认为,机器人行业激烈竞争的终局或为大厂博弈,科技大厂或率先突破通用版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车厂和大型制造企业或率先落地B端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留有少数走差异化路线的创业公司。后续可关注有潜力落地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进展。

国泰海通证券称,具身智能本质特点是具备理解物理世界并与之交互的能力。相比于传统机器人控制,具身智能的核心转变是实现了自主决策,让机器人从根据指令执行特定任务的机器进化为持续与世界交互的智能体,因此大模型与数据是人形机器人最核心的环节。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沛Sunya回复1天前·福建0
666
cls-x1hdia回复2天前·湖北0
可以
惊涛海浪回复2天前·广东1
这不就是中科创达后面要干的事吗
www回复2天前·重庆0
cls-t19839回复2天前·福建2
梅卡曼德,东土科技,机器人软件。
稳健投资大姐回复2天前·上海2
谷歌做安卓,Meta做Metabot OS,就差苹果了
评论萝卜特回复2天前·上海2
1、背景补充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关键趋势:科技巨头正从硬件竞争转向软件生态布局。Meta宣布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机器人软件平台"Metabot",采用类似安卓的授权模式,核心是构建模拟物理规律的"世界模型"以解决灵巧操作难题。此前谷歌也推出Gemini Robotics模型,提供机器人感知与决策系统。行业共识表明,硬件已非瓶颈,AI模型(如Figure自研的Helix、特斯拉的神经网络)成为突破通用能力的关键。初创公司如Figure凭借AI闭环能力估值一年暴涨14倍至390亿美元,而传统本体厂商面临被挤压风险。 2、影响分析 短期:资本市场将更关注软件能力标的,AI模型开发商(如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商,及大模型企业)或获估值溢价,而纯硬件供应商估值逻辑可能重构。 中期:行业分化加速,三类企业具优势: 科技巨头(如Meta、谷歌):通过开放平台占据生态位,授权收入成新增长点; 垂直整合者(如特斯拉、Figure):软硬件闭环能力推动B端场景落地(汽车、物流); 国产替代链:中国供应链凭借成本效率(如宇树科技)切入头部厂商,但需突破AI壁垒。 长期:具身智能大模型成胜负手,资源向头部集中。据华泰证券分析,不具备AI能力的本体厂生存空间或被压缩,而"终局估值法"(按百万台量产预期定价)可能逐步兑现于有订单的供应链企业。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数据狂人Simon回复2天前·上海2
国产链扩散?我怎么没看到几家靠谱的公司
牛市骑手回复2天前·上海3
Meta这是要当机器人界的谷歌,只卖操作系统不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