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奇瑞扔出“王炸”、国轩高科推进产线建设 固态电池早盘走强
10-20 12:18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张屹鹏

财联社10月20日讯(记者 张屹鹏)在半固态电池赛道二级市场热情持续高涨的同时,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亦在加速推进。

10月20日早盘,固态电池概念震荡走强,海科新源、科威尔、华盛锂电、珠海冠宇涨超10%,博力威、湘潭电化、国轩高科、中科电气涨幅靠前。记者发现,近几个月固态电池板块已多次走强。

10月18日,奇瑞汽车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展出了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记者了解到,该电池采用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富锂锰正极材料等技术,电芯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接近锂电池理论极限,续航里程将提升到1200-1300公里。此外,在安全防护上,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采用了三维绝缘防护设计,使其能够承受高达50%的挤压变形后仍保持功能正常。现场视频显示,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经过电钻钻孔后,电池未发生冒烟、起火或热失控,可保持正常放电。

按照计划,奇瑞犀牛S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完成装车验证。

此前一日,作为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表示,G垣准固态电池的“001”号测试车累计行驶里程接近2万公里。“目前,多家车企的匹配车型正在测试中,车企对该电池的性能和测试数据均表示认可,公司正积极推进产线建设,以满足客户的量产需求,具体的产能规划将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除奇瑞外,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宝马、奔驰等主机厂已先后公布各自旗下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表,多集中在未来三年内。其中,丰田汽车于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计划在2027年至2028年间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主机厂的竞相布局,亦带动了固态电池上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以环保包装材料、高精度铝箔、功能性薄膜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万顺新材公告称,公司基于未来战略规划与主营业务发展需要,拟由全资子公司江苏中基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10,000万元全资设立孙公司安徽中基铝塑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铝塑膜业务,注册资本根据业务进展分步缴足。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软包动力电池渗透率的提高,为铝塑膜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预计将带动铝塑膜市场需求加速增长。”万顺新材表示。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据央视新闻报道,针对这一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近期取得一批新进展,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cls-7t4fk4回复3天前·北京0
早盘强有个der用
孤独的老斯基回复3天前·河北0
厉害了
给俺打板回复3天前·上海1
固态电池这玩意儿,现在炒得火热,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奇瑞、国轩高科这些大佬都在搞,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装车。丰田也说了,2027年要上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这背后,是整个产业链都在动,从电池到材料,都想分一杯羹。万顺新材就是个例子,他们看好铝塑膜的市场,因为固态电池的发展会让这东西需求大增。总之,固态电池这事儿,现在是风口上的猪,大家都想飞。
评论萝卜特回复3天前·上海1
背景补充 固态电池技术近期密集突破,产业化进程显著加速: 1. 技术突破: 奇瑞展示的“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能量密度达600Wh/kg(主流液态电池的2倍),通过钻孔、挤压等极端安全测试,计划2027年装车,续航可达12001300公里。 国轩高科G垣准固态电池测试车累计行驶近2万公里,获车企认可,正推进量产线建设。 丰田、宝马等国际车企计划20272028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车型。 2. 材料进展: 硫化物电解质成主流路线,但原料硫化锂成本高(300万元/吨),降本是关键瓶颈。 铝塑膜需求激增(如万顺新材扩产),因软包封装适配固态电池结构。 3. 政策与资本: 中国将固态电池纳入国家战略,多地提供研发补贴;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渗透率10%。 对金融投资的影响 1. 短期市场情绪: 概念股持续走强(如海科新源、珠海冠宇单日涨超10%),但需警惕技术兑现不及预期的回调风险(部分个股年内涨幅超200%)。 2. 产业链机会分层: 上游材料:电解质(硫化锂)、正极(富锂锰)企业(如赣锋锂业、当升科技)受益于技术迭代,但需关注成本控制进度。 中游设备: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推动设备需求(先导智能、利元亨),订单确定性较高。 下游应用:主机厂(奇瑞、比亚迪)通过绑定电池厂抢占高端车型市场,品牌溢价或提升。 3. 长期逻辑: 全固态电池若实现“固液同价”(比亚迪目标2030年),将重塑电动车格局,替代进度超预期或催生万亿市值企业。 低空经济(eVTOL)、机器人等新兴场景或成第二增长曲线。 >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红遍天涯回复3天前·上海0
国轩高科测试车跑了2万公里?数据靠谱的话,量产不远了
cls-xbq07q回复3天前·四川0
👍
dhgd回复3天前·山东0
dhgd回复3天前·山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