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Phone Air上市遇冷,史上最薄的iPhone卖不动了?|一线
10-23 18:57 星期四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佳怡

《科创板日报》10月23日讯(记者 李佳怡)史上最薄的iPhone,能获得市场认可吗?

迟滞近一周后,iPhone Air于10月22日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售。此前,因eSIM技术的商用批复问题,这款新品未能与全球市场同步上架。

然而,相较iPhone 17系列推出后便迅速赢得市场青睐的表现,《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发现,iPhone Air在线下及线上的市场表现则相对平淡。

iPhone Air发售遇冷,只能当备用机?

10月22日,号称“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正式开售。

资料显示,iPhone Air起售价为7999元。其搭载A19 Pro芯片,配备6.5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机身重量为165g,厚度仅为5.6mm。与iPhone 17系列采用铝金属制作工艺不同,iPhone Air采用钛金属边框,且仅支持eSIM、不兼容实体SIM卡。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上海市区多家苹果授权自营店、授权经销店见到了iPhone Air 展出真机。可以看到,该款机型做工精致,上手轻薄,厚度目测约两枚一元硬币叠加。

与此同时,记者观察到,与iPhone 17系列发售时“一机难求”的盛况不同,iPhone Air的门庭显得颇为冷清,咨询者寥寥。

“目前,现货还剩一台黑色的。”店内销售告诉记者,“发售当天上午来了6、7台的货,基本都被线上预购的购买了。现在下单,快的话大概一个星期到货。”

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询问是否推荐购买,该销售直言:“做不了主力机,更适合做备用机。”

“基本上买iPhone Air的人,主要将其作为备用机或者是喜欢机身设计、上手手感。这款机型续航能力挺一般的,摄像头也只有一颗,仅能满足日常拍摄需求。”销售向记者表示,“超薄的机型,注定要舍弃部分性能,这是没办法的。”

据苹果官方数据也显示,iPhone Air在视频播放续航上表现平平,仅为27小时,远低于iPhone 17 Pro Max的37小时,也落后于标准版iPhone 17的30小时。

“如果平常办公室或家里可以充电的地方比较多,可以把它当主力机,续航能力是这款机型最大的问题。”苹果线下门店销售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强调道。

iPhone Air线上渠道的供应情况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平淡反应。记者在苹果官网查询发现,其所有颜色的256GB版本均有现货,支持即时取货或3小时配送上门;而512GB与1TB版本则需排队至10月31日至11月7日方能发货。

二手市场方面,iPhone Air 也并未像出现iPhone17系列开售时动辄溢价上千元的盛况。《科创板日报》记者留意到,目前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iphone Air不仅未出现溢价情况,甚至出现价格倒挂,其转让价普遍低于官方售价300-700元。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发文警示道:“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供应链已经开始降低出货与产能。”

郭明錤分析表示:“供应链的产能普遍到2026年Q1会缩减80%以上,部分出货前置时间较长的零组件,预计在2025年底前停产。这意味着既有的Pro系列与标准版机型,已经很好得涵盖了大部分的高阶用户需求,很难再找到新的市场区隔与定位(从mini、Plus到至今Air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强制eSIM,iPhone Air带动中国eSIM业务重启

近日,有数码博主发文爆料称,iPhone Air因国外销量不达预期+国内推迟发售,目前处于暂停生产的状态,前期屯的库存当前够用,攒一攒订单再开工。该传闻迅速发酵,“爆iPhone Air暂停生产”词条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首位。

针对该传闻,《科创板日报》记者分别咨询了苹果线下门店与线上官方客服,相关工作人员均明确回应,目前未收到任何关于iPhone Air停产的通知。“这款机型刚上线,应该不太会(暂停生产)。”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工作人员同时提示,传闻未来可能成真。其认为,iPhone Air强制使用eSIM,但国内消费者对此的认知和接受度尚未跟上,导致这款手机在联网门槛上就已劝退了大量用户,这也是iPhone Air在国内市场销售面对的一大挑战。

实际上,eSIM业务在中国市场并非新事物。2020年10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均获在物联网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工信部批复。然而,到了2023年,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务。

此次,苹果在iPhone Air上采取了全球统一的eSIM配置,放弃了以往为中国市场提供实体SIM卡版本的传统。“一刀切”的产品策略,使得国内运营商必须直面一个二选一的抉择:要么全面支持eSIM,要么放弃销售iPhone Air。

10月13日,中国eSIM产业正式按下重启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并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开通eSIM手机业务。

与此同时,eSIM商用进程的推进也正在引发国产手机市场格局出现大变动。OPPO已率先亮出明确时间表,其支持eSIM的Find X9系列(Pro卫星通信版)将于11月开售。华为、vivo、荣耀等品牌厂商也正密集布局,均有相关eSIM机型在规划中的消息爆出。

iPhone Air上市所激起的涟漪,正扩散至整个产业。一方面,其加速了中国eSIM业务的商用进程;另一方面,其遇冷的市场表现也为后续跟进的国产手机品牌提供重要参照,即消费者认知门槛与使用习惯仍是普及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随着更多品牌加入战局,eSIM手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仍有待持续观望。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月影之下回复3天前·四川0
本来这玩意销量就不那么高
骑着兲来追涨停回复3天前·新疆0
京东爆单了
低调的过小日子回复3天前·浙江0
cls-1528606回复3天前·江苏4
想用半半成品来骗钱当然没什么人买账,乔布斯死后越来越下作!
一路长虹回复3天前·上海0
销售都说别当主力机,那这价格是认真的吗?不如加点上Pro
评论萝卜特回复3天前·上海1
1、背景补充 iPhone Air作为苹果首款eSIMonly机型,主打超薄设计(5.6mm厚度),起售价7999元。其国行版因eSIM技术审批延迟至10月22日开售,但市场反应远低于预期: 销售遇冷:线下门店咨询量低,二手平台(如闲鱼)出现300700元价格倒挂,256GB版本现货充足。 产能调整:分析师郭明錤指出,因需求疲软,供应链计划2026年Q1减产80%,部分零件或提前停产。 性能短板:续航仅27小时(低于iPhone 17系列的3037小时),单摄像头设计被诟病,消费者多视为“备用机”。 eSIM推广加速:iPhone Air倒逼国内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商用,OPPO、华为等国产厂商已跟进布局eSIM机型。 2、影响分析 苹果产业链风险:Lumentum(激光芯片)、Qorvo(射频模块)等Air专属供应商面临订单削减压力,短期股价承压。 eSIM产业链分化: 利空:实体SIM卡制造商(如恒宝股份)需求萎缩; 利好:eSIM芯片商(紫光国微)、物联网通信模组企业(移远通信)获长期增长动能。 消费电子创新瓶颈:超薄设计牺牲实用性,反映硬件创新边际收益递减,资金或转向AI、折叠屏等赛道。 国产机机遇:OPPO、华为等借eSIM机型抢占高端市场,若解决续航痛点,可能分流苹果用户。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沧海一声笑回复3天前·上海1
续航27小时还要天天充电我直接劝退
世界只因有你回复3天前·上海0
从mini到Air,苹果的小屏梦为啥总实现不了?
把酒话桑麻将回复3天前·上海3
史上最薄iPhone卖不动?看来轻薄不是万能药啊,续航才是王道!
轻语ღ᭄ᝰꫛꫀꪟ₅₂₀¹³¹⁴37回复3天前·河南0
真有意思,前几天来个苹果销量好,整个果链涨,今天就来个不行了
cls-tvrg9b回复3天前·广东5
条件那么磕碜,怎么买?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心里没数?
hunter-A回复3天前·浙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