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断直连”大限两巨头淡然以对 支付行业或形成三大市场
06-29 20:37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李德尚玉 李愿

财联社6月29日讯,距离支付机构“断直连”仅剩一天,涉及30亿元相关利益调整,进度仍然不乐观,尤其是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二者均无最新的工作进展。

对于“断直连”后的行业格局,业内人士认为,对第一梯队支付机构市场格局影响不大,最可能产生变数的部分是在第二梯队,未来支付行业或将形成“C”端用户支付、“B”端企业级支付服务和跨境支付三大市场。

两大巨头态度淡然

去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就是行业俗称的“断直连”。

网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支付机构接入进度:在协议支付开发方面,115家机构中有107家完成了生产验证,没有未开发的机构;付款开发方面,21家已完成生产验证,没有未开发的机构,另外多数机构集中在“联调测试”、“验证准备”、“生产验证”环节;网关支付开发方面,有5家未开发的机构,10家机构在开发中,22家机构在“联调测试”,72家机构在“验证准备”阶段。

两大巨头方面,今年3月31日,银联与财付通宣布,正式就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完成签约、系统对接、联调测试和生产验证,并完成首笔生产交易,但截至目前为止,合作的进展仅局限于收单侧,发卡侧还未提及。5月11日,网联与支付宝发布合作消息,但不久双方便撤下公告。

对于最新的进展,支付宝回应财联社记者称“暂时无法回复”,财付通则重复了去年6月30日的声明,“尽己所能,与其他机构一起,共同建设公正、公平、资源共享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同时,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有什么创新方法规避“断直连”,支付宝和财付通均选择了回避。

对此,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涉及到利益调整,支付宝和财付通肯定不愿意“断直连”。

据悉,“断直连”之后资金清算模式将转变成“商户-收单机构-银联/网联-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网联-发卡行”,由于清算路径、链条上各家机构手续费收入分成比例调整,将影响第三方机构收入。

曾有数据显示,因第三方机构结算绕转银联,导致银联每年手续费损失约30亿元,显然是很大的一块蛋糕。

4月26日,央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在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发布会上指出,虽然商业银行和大部分支付机构做得比较认真,但有个别支付机构“明显执行不到位”,并直指一些“以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机构”置规则于不顾。

支付行业或将形成三大市场

无论如何,“断直连”政策要求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断直连”后,所有支付公司的银行通道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银行通道的竞争差异不复存在,同时备付金将逐步实现百分百的集中存管又将掐断一部分支付机构的利润支撑线。

种种影响,注定会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对于那种金融渠道能力较为薄弱的支付公司是一个机遇,可以快速实现金融通道的完备性,”连连支付CEO潘国栋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对于金融渠道较为健全的公司来说也间接促进了行业创新性改革。

潘国栋进一步对财联社解释称,“断直连”以后,以支付通道服务作为主要业务的支付公司之间必然会面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而支付机构之间又不能再以低成本的通道费率和通道数量这种底层的基础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这必将倒逼一些支付企业迫切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以及服务创新以保证持续发展和盈利。

“第一梯队企业在场景化的覆盖面已经足够广泛,用户的支付习惯也早已养成,市场格局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未来行业发展格局,潘国栋预测称,最可能产生变数的在第二梯队中,未来支付行业或将形成三大市场,第一个是 “C”端用户支付市场;其次“B”端企业级支付服务市场;第三个是跨境支付市场。“这三个市场都是拥有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决定着在‘断直连’之后支付行业的整体走向,尤其‘B’端企业级支付市场和跨境支付市场属于新生的蓝海市场,潜力无比巨大。”

潘国栋表示,在“B”端企业级支付市场中,向合作企业叠加“支付+”的服务,或许将成为这个领域中唯一一条可行的道路。

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究竟会怎样?或许,还有更大想象空间。(财联社记者 李德尚玉、李愿)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