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9日讯 小米集团于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01810.HK。小米高管、基石投资者、 “米粉”代表及175名小米员工代表参加仪式,顺丰董事长王卫、TCL 董事长李东生出现在现场。
集合竞价阶段,小米股价跌2.35%,报16.6港元,低于17港元招股价。上午9点30分开盘后小米即告破发,跌2.35%,报16.6港元。截止发稿,小米报16.88港元,下跌0.71%,市值达3773亿港元,跻身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现场说道:“最近正是中美贸易战、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时候,尽管大势不好,但好公司依然会脱颖而出。”
从5月3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文件到正式敲钟,小米被报道的估值数次下调,从最初的1000亿美元到5月中旬的600-700亿美元,再到6月中旬的550-700亿美元,最后发行价定在543亿美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在敲钟后针对小米破发回应:“市场毋须为市场短期波动而担心,今年4月底本港上市制度阶段性改革后,小米是首家以同权不同权形式上市的公司,今天小米的上市标志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新的阶段,预计未来有更多同股不同权公司来港上市。”
小米作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保障了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有效减少恶意收购的可能性。美国是最早实行“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市场,中概企业阿里巴巴、京东等此前均因此原因,相继放弃港股、转战美股。
小米早期投资者纪源资本( GGV Capital)的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对财联社记者称:“公司发展速度保持得很快,生态链打造得很好,发展速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印度都第一名了,一般懂的投资者都还蛮看好他们,不然马云、马化腾不会投资,现在的价格是投资人可以接受的,今天的价格不重要。”
据雷军近期的公开信,小米最早期的VC例如第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今天的回报高达866倍。
对于推迟CDR发行申请,雷军回应澎湃新闻称:“两周前跟证监会反复沟通后,达成一致,决定暂缓。我们先上港股,等港股运转合适后,再上CDR。原因,CDR是很重要的试点,要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上港股和CDR,现在不是最佳时间点。”
敲钟前一个半小时,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十一年前,第一次到港交所去敲锣。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3888.hk)在香港主板上市。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港交所,小米集团(1810.hk)挂牌上市!” 同时他还配上了11年前在港交所的照片。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小米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67.5%,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达85.7%。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排全球第四,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达36%。
据7月6日发布的配发公告,小米最终属轻微超额认购,公开招股部分共收到10.35亿股认购申请,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可认购股数1.09亿股的约9.5倍。近期在港股IPO成功的同类型公司诸如平安好医生和阅文集团,均实现了超额认购,分别为654倍和625倍。
配发公告还披露了小米的基石投资者,共八家。分别是国开装备产业投资基金、天海投资、中国移动、CICFH Entertainment Opportunity SPC — CICFH Innovative Trend Fund I SP、CMC Concor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L.P、Grantwell Fund LP、Qualcomm Asia Pacific Pte. Ltd. 分别占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约1.40%、0.64%、2.12%、4.05%、0.59%、0.67%、2.12%。
农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Best Investment Corporation、BOCHK Riz Fund SP(由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及代表国开装备产业投资基金(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发售股份)、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UBS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JF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均为配售指引所定义联席账簿管理人及╱或包销商的关连客户)获得配售。
雷军在上市前夕发布的公开信透露,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个人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财联社 杨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