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商行不良率3个月升逾1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接近监管红线
08-13 18:51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李愿

财联社8月13日讯,在已经曝出的10多家农商行因不良率暴露导致主体信用评级被下调的背景下,全国农商行平均不良率也在快速上涨,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农商行不良率为4.29%,较一季度大幅提升1.0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甚至拨备覆盖率也已经降到120%的监管“红线”附近。

多位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表示,在小微企业、“三农”不良贷款高发和监管加强的背景下,不良率提升是必然结果,预计未来不良率还会继续提升。

农商行不良率创历史新高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全国农商行不良率数据最低时在2016年四季度末,为2.49%。随后陆续提升,在去年四季度末首次突破3%,今年二季度末再次大幅提升至4.29%。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对于大多数农商行来说,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小微企业、“三农”等弱信用资质主体,随着去杠杆政策的推进,这些企业再融资压力和经营困难加大,信用风险上升,导致财务状况及还款能力恶化。而农商行的风险防控较为薄弱,化解不良的能力和手段也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不良率居高难下。

此外,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强化了银行业对不良贷款分类的认定要求,促使银行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也进一步加速了真实不良的暴露。

6月初,有媒体报告称,监管要求属于银保监会直管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6月30日之前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计入不良。但暂时并未将农商行纳入此监管要求之列。

受此不良率陆续提升影响,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呈不断下降趋势,截至二季度已经降至122.25%,接近监管120%的“红线”。

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邹恒超表示,未来农商行不良率还会持续攀升,理由是农商行资产质量历史包袱较大,随着监管强化要求贷款分类真实反映,原来划分在逾期、关注类贷款中的潜在不良将逐渐浮出水面。

“经济较为落后、省联社强管理的地区农商行不良率先会率先引爆,”邹恒超认为,除上述地区外,河北也值得关注。

农商行不良率不断暴露,是否会引发市场对农商行资产资产的担忧?吴琦认为,一方面,农商行不良率压力客观存在,但另一方面也是农商行规范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东方资产《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18)》预计,未来3-5年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于2020年见顶。

(财联社记者 李愿)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