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 严沁雯)“天地孤影任我行,世事苍茫成云烟!”
几个月前发出此感慨的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似乎没有料到世事无常。
在9月19日这天,当当的“卖身计划”被收购方海航科技的一则公告画上了休止符。
“海航存在流动性困扰”、“收购终止不会影响公司业务”,当当的回应云淡风轻,一如创始人兼CEO李国庆那般“佛系”。
在同一天晚上,美团却处于兴奋状态,因为它就要上市了。72.90港元的开盘股价、510亿美元的市值,随着创始人兼CEO王兴在港交所敲锣,美团成为继BAT后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八年,王兴带领美团从上线到上市成为里程碑;八年,李国庆看着当当从上市到陨落不知何去何从。
起步:意气风发与屡败屡战
大二那年,李国庆策划出一部《中国社会改造之我见》的专著,在受到了北大教授和台湾社会学泰斗的肯定后,李国庆大受鼓舞,开始关注图书出版。在从北大毕业之前,李国庆就通过编译一套首印达到90万册的书,赚到一笔丰厚的资金。毕业后,李国庆进入图书出版领域,一干就是10年。
时间来到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热潮刚刚兴起,阿里在杭州成立,QQ用户刚刚突破100万,而百度尚未出现。这一年,李国庆和华尔街回来的妻子俞渝创立了当当网。
1999年7月,成立三个月的当当拿到了第一笔风投,对此当当在商业计划书中表示准备维持三年。
“这笔钱对于我来说挺多的了,当时也有人愿意给更多,但是我们不愿意要。一是也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投资人,二是我们不想让股份被稀释,我们想让自己的创业股占的比例多一点。”也许李国庆对于控制权的执念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此时正值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赴美国上市之时,李国庆也为当当组建了一个“豪华团队”,奔着上市而去。怎知到了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互联网泡沫破灭,期权变成废纸,李国庆招来的“豪华团队”也跑了。
不过对于妻子已经准备了一笔预留金的李国庆而言,这场互联网寒冬也谈不上难熬,“我一直觉得我的业绩还行。那次互联网的冬天其实是资本的冬天,但是是消费的春天,我们的销售连年翻番,多美妙啊。”他还认为,这是个好时机,让拿着投资者的钱乱烧的企业退出去。
如李国庆所说,在当时保持不赔钱的情况下,当当网还是越来越受欢迎。在借鉴亚马逊经验的基础上,当当建立了累计超过20万名录的数据库。2001年,当当访问量超过50万人,一年之后又突破300万人。
2003年,当当销售额顺利达到一个亿。非典时期,李国庆甚至亲自送快递,保证了当当的正常服务。也是在这一年,当当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中国的亚马逊”。
迅速发展的当当很快被已经开始盈利的亚马逊注意到,1.5亿美金,亚马逊希望获得当当70%的股份。
这样的股权要求对于李国庆夫妇来说显然难以接受,“我提出亚马逊占30%到49%,不要绝对控股,就当大股东;第二,我们要独立上市、独立发展,亚马逊不能涉入太多。”由于在股权比例分配上出现分歧,李国庆夫妇拒绝了亚马逊的收购。
在此之前,李国庆还做了一件事,借着老虎基金的第三轮融资向董事会施压,以辞职要挟获得绝对控制权。
就在当当被资本青睐而有恃无恐之时,有个苦逼的创业者也在探索中国的互联网市场。2004年,他放弃在美国的博士留学生活,选择回国创业,这个人就是王兴。
不同于李国庆的意气风发,创业初期的王兴可以用屡败屡战来形容,从输入法到短网址,从地图到社交网站“多多友”和“游子图”,王兴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却都没有什么存在感。“我折腾了十几个项目都不太成功。”用王兴自己的话来说,过去这十多年他一直是个创业者的状态。
而在王兴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回音的项目中,结局都不算完美。无论是在Facebook启发下创建的“校内网”,还是借鉴推特成立的“饭否”,它们要么迫于资金压力被卖于他人,要么被迫关闭,持续时间都不超过3年。这也给早期的王兴添上了一分悲剧色彩。
战斗:保守与激进
“我的耐心比多数创业者要更多一些,这是我连续创业的体会,也和我的信念有关。”王兴没有放弃,2010年,美团成为了他第三次创业的公司。
同样在这一年,李国庆带领当当在美国上市。为了与“当当”这个名字契合,李国庆在纽交所敲了两下钟,他没有在意钟声背后的寓意:敲一下是开市,敲两下是闭市。
上市之后的当当并没有走上康庄大道。由于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对新业务的尝试也只是为了解决亏损,当当显得迟缓又被动。在2011年的互联网大会上,李国庆甚至表示”当当网做3C产品只是权益之际,若对手放弃当当也会放弃。“
除了品类扩张的被动,即使烧钱,李国庆也是烧的最少的那个。在他宣布斥资4000万元对电子商品及百货类商品降价之后,京东以8000万元、卓越亚马逊以1亿元跟进降价,加上淘宝商城的年终大促都让当当败下阵来。
“读书人搞电子商务,难免比草莽出身的手笔小一点。”然而,李国庆却小看了电商流量变现的逻辑。
在淘宝宣布“三年不盈利”,京东在图书频道以亏损战略与当当抗衡之时,当当还在承诺不向银行借款。从上线到上市,当当融资 4400 万美元;而京东在10年间融资近 30 亿美元。
尽管如此,李国庆还是对当当的前景表示乐观,“当当穷得只剩下钱了”,他任由其他电商烧钱,待它们消耗殆尽,再准备绝地反击。 不仅如此,他还炮轰淘宝假货泛滥,抨击京东刘强东的扩张思路有问题,“既没有战略,也不懂事”。
渐渐的,对待资本的敌对态度让李国庆收获了“李大嘴”这个名号,当当在美国的股市也水土不服起来。
从上市到私有化退市,当当在美国的股市只存在了6年。这期间,当当的股价由22美元跌到6.7美元,B2C市场份额由9.2%下滑到0.4%。
李国庆这样的保守态度显然不会在一路披荆斩棘的王兴身上出现,“探索性”、“好奇心”、“深度学习机器”.......外界给王兴贴的标签充满了激进的意味。
他曾说,“如果你把自己的业务范围设得太小,有时会固步自封,最后你会发现你在格局上完全输了,不管多么努力都是不可能赢的。”
在美团上线初期,王兴依旧与这个自己的新项目经历着一段比较艰难的时刻。通过复制Groupon,美团开创了中国的团购模式,但正是团购模式的低门槛,给美团带来了无数竞争对手。窝窝团、拉手网……国内的团购网站接连上线,2011年最高峰时期甚至达到5058家。
千团大战之下,压力空前。面对竞争对手燃烧着经费不眨眼的态势,在计算投入与产出比之后,王兴得出结论:这些无差别的烧钱模式是低效率、不合理的,如果不划算就不扩张。和李国庆一样,王兴的策略也是“熬”。
只不过,李国庆谨慎控制着资金坚定在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却忘记了发展业务;王兴的“熬”却是有效率的“熬”,他提出“公司要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2011年底,王兴利用“熬”出来的资金整合了中小团购平台,美团顺利成为行业第一。
而在此时,王兴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互联网对服务业的改造会翻天覆地,更符合用户体验的O2O迟早把团购干掉。“团购只是美团的冰山一角,是美团切入更加庞大的O2O市场的切入点。”
王兴不想停下来,电影票务、外卖、酒店旅游,美团一个都不落。大战“饿了么”,与巨头阿里对抗,王兴被冠以“挑战者”的名号。
在2015年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王兴一边融资一边将美团的触角伸向了出行、共享经济和新零售等任何有想象空间的领域,滴滴、携程、阿里、饿了么,甚至京东都成为了美团的竞争对手。
“美团点评对标的公司是亚马逊。”王兴对亚马逊布局的认可比拥有“中国亚马逊”的李国庆似乎深刻一些。
未来:踌躇与眺望
在当当私有化退市后,李国庆作了反思,他认为当初上市是个失误,“上市之后会有各种对盈利的要求,经不起亏损,于是就捆住了手脚,而在高速爆发的行业中必要的亏损是需要的。”
只是中国的电商格局已经改变,当当很难再有一席之地,李国庆不忍看自己“孩子”落寞,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了当当的新选择。
2015年,当当计划在3~5年内开1000家实体书店;2016 年,李国庆在微博中宣传当当在各地新开书店的照片与店址;2017年,全国共有160余家当当实体书店开业,当当宣布转型文化电商,回到“卖书”老本行。
若按照李国庆原来的计划,当当应该会再次独立上市,只是现实却不按他的剧本发展。曾经拒绝了百度,拒绝了腾讯,如今妥协的对象却终止了收购计划。若不是今年3月妻子想要卖掉当当,李国庆也不会有现如今纠结的心境。
八年之前,李国庆没有想到,当自己的竞争对手逐渐发展成为综合电商时,当当会渐渐淡出第一梯队,成为人们眼中的“互联网弃儿”;八年之前,王兴或许已经想到,美团有朝一日会上市,但世界是无界限的,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或许如今意气风发的王兴可以让李国庆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