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 华南房企坐拥逾2亿平米土储
10-24 21:45 星期三
财联社记者 陈业 杨依依

【财联社】(记者 陈业 杨依依)今日,筹备6年、建设9年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9城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楼市,再度受到关注。

对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多土地储备的企业而言,无疑将受益于大湾区建设红利。据财联社统计,仅计算总部位于华南的房企的总土储规模,就轻松突破2亿平方米。其中,中国恒大(03333.HK)、碧桂园(02007.HK)、万科(000002.SZ)、保利地产(600048.SH)、雅居乐(03383.HK)、佳兆业(01638.HK)等,在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均超千万平方米。

谁是最大地主?

财联社记者根据恒大2018年半年报数据统计得出,该公司在包括广州、深圳、佛山、惠州、江门、湛江、肇庆等城市的总土地储备为6952.8万平方米。

尽管在2018年中报中,碧桂园并未披露大湾区的土地储备,但中报显示,碧桂园在广东的总土储为1.49亿平方米,这意味着其在大湾区的土储规模也相当可观。

保利地产在其2018年半年报中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待开发面积 8950万平方米,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核心城市群 4124 万平方米。另据国泰君安早前的统计数据,保利地产在粤港澳大湾区待开发面积近1600万平方米。

万科的业绩报告并未透露具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其官方资料显示,万科于大湾区多城在开和待开的楼盘共67个,其中广州17个、深圳10个,在佛山则有18个,合计建筑面积约945万平方米。

万科过往公告显示,今年前9个月,其新增了15宗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东莞最多有10宗,其余在佛山、中山两城,新增土地合计建筑面积为209.2万平方米。另外还新增了一处广州的物流项目。万科在开和待开项目加上今年新增地块,土地储备破千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尽管佳兆业、雅居乐等房企年销售规模尚未突破1000亿元,但其在大湾区的土储规模也超过了千万平方米。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佳兆业在大湾区内土储建筑面积为1261万平方米,其中深圳317.3万平方米,广州129.8万平方米,惠州556.6万平方米。土储内旧改项目建筑面积为310万平方米。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雅居乐于69个城市及地区合共拥有预计总建筑面积达354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当中1081万平方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据龙光地产(03380.HK)2018年半年业绩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储权益货值为5193.72亿元,建筑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占总土储的比重为62%。

除上述企业之外,富力地产(02777.HK)、华润置地(01109.HK)、招商蛇口(001979.SZ)等房企在粤港澳大湾区也拥有不少土地储备。

富力地产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待开发面积8950万平方米,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核心城市群4124 万平方米,占比约46%;奥园半年报披露,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团总土地储备约为3001万平方米,已实现大湾区“9+2”城市全覆盖,区域内项目55个,货值接近1050 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时代地产在广州、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江门、惠州等城市拥有土地储备1552.26万平方米。

据华润置地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截至报告期末,华润置地华南大区的土储总建筑面积为1286.7万平方米。其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华润置地共新增72宗地块,其中有17宗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合计建筑面积279.9万平方米。

招商蛇口财报则显示,截至 2018年6月30日,招商蛇口在全国的土地储备面积为433.60 万平方米,133个正开发和预计开发的项目中,有28个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此外,作为珠海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华发股份(600325.SH)、格力地产(600185.SH)及世荣兆业(002016.SZ)在大湾区也有一定的土储。但其未在财报中做详细披露。

调控或继续收紧

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大湾区规划对于区域发展是利好,但对开发商而言,只有区域经济发展起来,房地产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9个城市楼市政策会否加码,还要看各个城市的成交量和价格。”黄韬告诉财联社记者。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均已限售,仅肇庆、惠州两城尚未限购。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从楼市格局来说,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情况不一样,后者原有的经济规模在全国占比较少,即便采取严厉的调控政策,对全国影响也不大。但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占全国GDP约12.1%,这一比例是很高的。”

宋丁称,为抑制房地产的炒作,不排除大湾区部分城市楼市政策升级的可能。而在新的政策导向下,开发商会寻找各种机会,而不是一味追求房价的上涨。

“过去整个珠三角的发展,实际上存在两大红利,一个是土地红利、一个是人口红利。现在这两大红利基本不复存在。如果继续延续以往高地价、高房价的模式,就不能形成优势,反而会对区域发展形成阻碍。”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执行会长韩世同表示。

韩世同认为,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已经有30余年了,未来重点发展是通过科技研发等,让粤港澳湾区通力合作、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财联社记者 陈业 杨依依)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