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研究员 万千)10月30日,八菱科技公布了三季度报告,创造了上市以来最差业绩。第三季度净利润仅256.65万元,同比下跌89.4%。2018年前三季度,八菱科技总营收5.2亿元,同比下降6.5%,净利润1327.5万元,同比减少87.1%。
2018年业绩持续下滑,或许也是八菱科技转让20%股权的原因所在。近日,八菱科技回复了深交所关于股权转让的问询函,而回复函作出的解释让整个事件更加错综复杂起来,其中逻辑让外界很难窥得一二。
回顾一下事件始末,10月17日八菱科技的实控人杨竞忠拟转让公司20%的股份给南京红太阳金控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红太阳金控”),合计5600万股,以20元/股的价格,溢价近一倍吸纳红太阳金控的11.2亿元资金。随即,深交所发来问询函,三问八菱科技合规问题。
大股东6676万股质押合同能否解除?
八菱科技的董高监普遍存在高质押的问题,其中,大股东/实控人杨竞忠质押股权6676万股,占其无限售流通股的93%。而此次转让的5600万股均出自无限售流通股。也就是说,杨竞忠得在和红太阳金控正式签订合同前,解除这5600万股的质押。尽管八菱科技方称,只要杨竞忠按约履行《质押合同》的法律义务,就能提前赎回质押的股份,但显然杨竞忠目前无力靠个人和公司来支付这笔赎款。根据公告,解除质押的资金来源有一部分来自股权转让的预付款,意味着,红太阳金控实际上是购买杨竞忠质押的那部分股权。
溢价近一倍的商业逻辑何在?
八菱科技截止11月6日收盘价10.97元,距离股权转让的20元/股依然有近一倍的差距。红太阳金控一次性高溢价收购八菱科技20%股权,据公告称,一是认为走二级市场增持耗时太久,二是截止10月17日,八菱科技二级市场可交易的股票数仅为8635.88万股,占公司总股票数的30.47%,二级市场增持较难达成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公布发布回购议案以来,八菱科技近期股票回购进展顺利。截至2018年10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15,731,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5%,耗资1.99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根据公司的《回购报告书》,公司拟回购金额为1-3亿元,意味着公司最高仍可能回购约一亿元,但也可能停止回购。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控股权如何守住?
红太阳金控已于10月22日聘请中介机构对八菱科技展开尽职调查,如果八菱科技没有任何重大经营风险或重大资产减值、未披露的外债和担保等问题,双方协议达成的可能性很大。一旦达成协议,红太阳金控将成为八菱科技第二大股东,占股20%。而杨竞忠与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股份为22.27%。不排除未来12个月红太阳金控增持公司股份,或杨竞忠与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公司股份的可能性。八菱科技存在实控权变更的风险。
红太阳金控此次战略性投资八菱科技,双方合作方式仍难以被外界看破。红太阳金控于2017年11月成立,其法人代表和实控人为杨寿海。杨寿海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红太阳,主营农药生产,大股东为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红太阳金控的成立,是农化巨头红太阳集团为了拥有自己的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资源。从其经营范围来看,主要是提供供应链管理与咨询,商业保理,市场调查,信息咨询等。公告称,八菱科技专长汽车行业,符合杨寿海的产业链构建,即将来双方会合作发展汽车领域(零配件与设备)。但合作能否真的达成,而达成后,八菱科技又要怎样保住自己的控股权,都还前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