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从A股横盘历史出发的一种推演:
部分投资者可能认为A股是“盘久必跌”,这是因为在横盘行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由于赚钱效应的缺乏导致部分资金流出,最终跌破下方支撑进入下跌通道。然而,我们通过对A股横盘历史的整理发现,“盘久必跌”的说法并不成立,大多数横盘最终以向上突破结束。我们认为,横盘不能一概而论,“跌不动”的横盘和“涨不动”的横盘分属慢熊/磨底类和慢牛/磨顶类,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我们判断目前上证综指的横盘类型最可能为“慢熊型”横盘,这种情况是在大量利空消息消化后,下跌动能不足,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情绪向上突破,指数可能继续向下探底。另一种可能是,如果指数继续在目前的区间内窄幅横盘,持续50-60个交易日,可能演变为“磨底型”横盘,这将意味着下跌动能的衰竭,中期底部的确立。
总的来说,A股目前的“冷清行情”可能还会继续,短期不会出现太大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投资者“静心平气,徐徐图之”,继续对国内改革进程、去杠杆进程保持关注,等待中期战略买点。继续观察本次横盘的持续性,并做好股指最终向下突破,寻找新的底部的应对。
风险提示:1、历史统计对未来预测能力有限;2、横盘后向下突破的风险。
正文
1、长时间横盘窄幅震荡,让A股进入冷清行情
自今年5月8日开始,上证综指进入到上有缺口(2986-3052),下有缺口(2804-2822)的横盘震荡当中,29个交易日以来,指数波动极小,收盘价始终未偏离5月8日上证综指收盘价±2.5%的水平。于此同时,成交量不断萎缩,A股进入冷清行情。那么历史上A股如此长时间的横盘是否常见?横盘时间的极限有多长?横盘结束后向哪个方向突破更多?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找寻规律。
2、回顾A股横盘历史,两大类四小类横盘表现不同
按照下面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筛选出2000年以来上证综指历次长时间横盘的历史:
持续横盘指自横盘起始日后,每日指数收盘价不超过起始日指数收盘价±2.5%的范围。
持续横盘时间不少于27个交易日。
经过筛选,我们共能够找到23次上证综指长时间横盘的历史。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从横盘持续时间来看:
23次横盘中,持续27-29个交易日的有8次,持续34-35个交易日的有7次,持续42-43个交易日的有4次,持续49-50个交易日的有3次,持续60个交易日的有1次。从时间来看,似乎每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会做一次是否突破的抉择。而时间超过43个交易日的长期横盘较为罕见。
从横盘时间分布来看:
牛市和牛市结束后熊市不存在持续的横盘,可以看到06-10年上半年、11-12年上半年、15-16年上半年均不存在持续横盘。而12-13年,14年,16-17年持续横盘出现频率较高,几乎贯穿全年。
从横盘类型来看:
通过观察这23次长时间横盘的历史,我们将这些持续横盘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小类:
一类是慢熊/磨底类,如12-13年的慢熊,和14年上半年的磨底。这类横盘出现时指数往往处于较低水平,大量利空已经被消化,投资者对利空信息逐渐钝化,但市场人气不旺,指数在此时试图触底反弹。一旦反弹失败,则可能掉头往下,继续慢熊行情。如果多次跌无可跌,则逐渐转化为磨底行情。这时多个连续的持续横盘可能标志的熊市的结束和牛市的开启。
另一类是慢牛/磨顶类,如14年下半年、16-17年的慢牛,01年6月、17年年底的磨顶。当估值水平不高,人气缓慢积聚时,可能出现慢牛型横盘。之后要么出现快牛(如15年牛市),要么出现“涨不动”的情形,演变为磨顶型横盘,随后出现大跌(如17年底)。从持续时间上来看,慢熊和慢牛类持续时间较短,磨底和磨顶型横盘持续时间更长,多为49日以上超长横盘。
从横盘后突破方向来看:
总体来看,23次长时间横盘后有16次上涨,7次下跌,显然上涨概率较大,但也有多次是向上的假突破,很快指数又掉头向下。分类型来看:慢熊型横盘后续往往进一步向下探底;如果下跌空间不大,可能出现多个连续的横盘,演变为磨底型横盘,后续向上概率较大;慢牛型横盘后续往往进一步向上突破;如果上涨空间不大,可能出现多个连续的横盘,演变为磨顶型横盘,后续向下概率较大。
3、A股历史上的多个指数均横盘震荡的情况
我们注意到,当前不但上证综指持续窄幅震荡,其他主要指数也同样处于横盘状态。下表统计了近期各个指数每日收盘价偏离5月8日收盘价情况,可以发现,没有指数偏离超过9%以上。均在极小的区间内横盘震荡。这种情况A股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呢?我们对2010年以来,上证综指长期横盘时其他指数的表现也进行了统计。
我们发现,在10、12、13和14年上证综指横盘时,均出现了中小创上涨的结构性行情,17年则出现了上证综指横盘时,上证50或中小板上涨/创业板下跌的结构性行情。而当前的各个板块指数同时进入横盘,行情冷淡的情况则在16年和18年3-4月出现较多。与当前的情况(上证综指波幅不超过5%,中小创表现偏弱且指数波幅较大但不超过9%)较为类似的是16年7月4日、16年12月12日和18年3月26日开始的三次横盘(分别持续了29、43和35个交易日)。其中前两次是“慢牛型”横盘,后一次是“慢熊型”横盘,可以看到:这三次横盘都没有改变原有行情趋势,横盘结束后继续向原有方向突破。
4、从A股横盘历史出发的一种推演
部分投资者可能认为A股是“盘久必跌”,这是因为在横盘行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由于赚钱效应的缺乏导致部分资金流出,最终跌破下方支撑进入下跌通道。然而,我们通过对A股横盘历史的整理发现,“盘久必跌”的说法并不成立,大多数横盘最终以向上突破结束。我们认为,横盘不能一概而论,“跌不动”的横盘和“涨不动”的横盘分属慢熊/磨底类和慢牛/磨顶类,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我们判断目前上证综指的横盘类型最可能为“慢熊型”横盘,这种情况是在大量利空消息消化后,下跌动能不足,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情绪向上突破,指数可能继续向下探底。另一种可能是,如果指数继续在目前的区间内窄幅横盘,持续50-60个交易日,可能演变为“磨底型”横盘,这将意味着下跌动能的衰竭,中期底部的确立。
总的来说,A股目前的“冷清行情”可能还会继续,短期不会出现太大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投资者“静心平气,徐徐图之”,继续对中美关系、国内改革进程、去杠杆进程保持关注,等待中期战略买点。继续观察本次横盘的持续性,并做好股指最终向下突破,寻找新的底部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