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庆假期结束,A股也将“开盘见”。对于今年10月份的行情将如何演绎,机构近日纷纷发声做出预判。
“节后新的机会仍需等待时机,当前以谨慎为主”。银河证券表示,未来短期市场将决定于两种因素:四季度通胀无需担忧,国庆前后维稳政策仍具期待性,或将释放更加明确的信号。
估值洼地效应凸显,节后A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前海开源基金表示,节假日期间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但整体跌幅不大,所以对节后A股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从估值上来看,A股的估值处于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不仅会吸引外资的流入,而且会吸引国内的一些机构资金,从传统行业退出来的资金以及从楼市流出的资金进入,这些都将会给A股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A股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金九银十的走势,随着利好政策的逐步兑现,A股市场有望出现继续回升的态势。
华创证券表示,在美国降息周期确立条件下,预计进一步推动全球央行宽松潮,国内改革深化条件下,A股有望迎来盈利端、资金面和风险偏好预期三重改善。进入四季度,中级反弹行情可期。
政策面发力,牛市第二波主升浪将加速向上。海通证券表示,8月初上证综指2733点以来的行情为牛市第二波上涨的初期,即热身阶段,形态特征是折返跑,为未来加速上涨蓄势。判断当前的折返跑尚未完成。预计11月份到年底,有望看到基本面企稳逐步确认,政策面进一步发力,牛市第二波主升浪将加速向上。行情加速往往靠低估的银行带动,岁末年初是窗口期,中期而言科技和券商更优。
东兴证券表示,进入10月份,随着三季报披露在即,市场关注点再次回归基本面。建议关注消费+科技龙头应对当前市场分歧。业绩确定性强的消费龙头依然是市场热点,同样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科技类主题同样具有确定的持续性,订单的扩张带动相关子行业业绩修复,建议关注5G产业链、电子半导体等景气度向好的科技细分板块。
结构性机会比较突出。国信证券表示在展望四季度的市场行情时表示相对谨慎的态度,并建议配置“逆周期、重防守”:低估值防御属性较强的金融、建筑等板块,预计四季度会有超额收益;与经济周期关联度较弱的科技板块,预计结构性机会依然比较突出。
天风证券表示,回顾过去十年,A股出现“红十月”的概率高达70%,国庆后首周上涨的概率更是高达80%。随着9月下旬市场的快速调整,对10月份的市场表现并不需要过于悲观。从过往情况来看,10月份超跌反弹的概率较大。行业配置策略方面,四季度“稳定类板块”占优,年底完成估值切换的概率极高,明年主战场仍然看好消费和科技龙头。
三大因素支撑 中国股市值得期待
“十一”国庆节期间,全球股票市场出现波动走势,10月2日美股盘中大跌,跌幅超过2%,道指一度跌破26000点。全周来看,9月30日至10月4日,道琼斯指数跌0.92%,纳斯达克指数涨0.54%,标普500指数跌0.33%,富时100指数跌3.65%,恒生指数跌0.52%。
外围市场的大幅波动也让国内投资者对“十一”假期后的A股市场行情有所担心,笔者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有宏观经济做坚实的后盾,有改革红利做发展的动力,有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来提升市场的活力,未来中国股市亮点频频值得期待。
首先,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有所加大,但主要指标仍保持总体平稳,特别是在一系列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作用下,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虽然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但依然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增速。尤其是服务业增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累计增速连续14个季度运行在7.0%-7.9%区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3%。
而随着大量依靠科技创新的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1月份-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和10.4%。
此外,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1%,略高于8月份0.1个百分点,显示我国企业生产运营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成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坚实后盾。
其次,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落地,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改革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支撑未来经济增长、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
近年来,证监会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大改革平稳推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
9月10日,在证监会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总结推广科创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稳步实施注册制,完善市场基础制度;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上市、再融资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试点;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等多项改革举措。
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渐次落地实施,资本市场将不断迎来改革红利,夯实市场的中长期底部,成为市场发展的动力。
第三,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加速推进,源源不断的境外资金流入有利于提升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自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今年7月份提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后,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在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后,今年6月份,中英资本市场的沪伦通业务正式开通;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及彭博巴克莱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我国股票和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230亿美元,其中,股权投资项下净流入20亿美元,债券投资项下净流入210亿美元。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市场交易和跨境资本流动。
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源源不断的境外资金成为A股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