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再融资 让上市公司赢得发展先机
04-13 17:37 星期一

4月3日,财联社“董秘思享汇”邀请到华创证券投行部业务董事、保荐代表人、CPA、CFA三级候选人程明先生做客直播间进行分享。

本期直播分享围绕“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的选择策略”展开,程总表示:在最不需要钱的时候去融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布局,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程总基于资本市场新近出台的再融资政策,结合自身丰富投行经历,生动详尽介绍了上市公司各种再融资方法及选择策略。此外,程总还结合市场实践,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几家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做大做强的案例。

再融资最新政策及变化

2020年2月14日,再融资新政出台,拟放宽发行条件、发行价格、发行对象数量、锁定期、批文有效期等方面限制。

再融资得到松绑,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再融资尤其是非公开发行门槛和发行难度、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久违的“活水”,也引爆了市场的再融资热情。以下是新政主要概述:

1、降低发行底价:非公开发行底价由9折调整为8折,参与认购的投资者安全垫增加;

2、调整投资者人数、发行对象计算:非公开发行投资者人数统一放宽到35名,减少发行难度;增加证券公司、QFII、RQFII以其管理的二只以上产品认购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的规定;

3、增加发行规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占发行前总股本的比例上限由20%调整为30%“超预期”;

4、调整定价基准日:董事会确定全部发行对象的,非公开定价基准日可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

5、缩短锁定期:非公开锁定期相应减半,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

6、延长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发行期选择空间更大;

7、创业板特别调整,放宽发行条件: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45%资产负债率要求;取消非公开两年盈利要求;取消前募资金使用要求,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

8、保底承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不得向发行对象及其关联方做出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

上市公司各种再融资品种介绍及对比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既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也可以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债务融资。

目前,资本市场上再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优先股、可转债、分离债等。

程总从募集资金用途、发行规模、定价方式、锁定期和发行对象等多个维度,分别比较了不同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公开增发由于其发行条件要求高、审核难度大,又面临极大的发行风险,使得其成为市场上的罕见品种。其主要特点在于面向全体投资者发行,市场影响力较大;可支持较大规模融资;同样融资规模下,老股东股权比例稀释较少等。

针对配股而言,2005年以后,在再融资市场规模中占比较少。主要由于其发行条件相对较高(主板中小板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创业板公司要求最近二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存在发行失败风险;配售股份数量不得超过30%,融资规模受到限制等因素。

2003 年起,可转债在三种再融资方式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03 年、2004 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分别占据了再融资总规模的 54%、45%,显著大于配股与增发。其主要优势在于发行时间无间隔期限制;债券利率低,转股不折价;对盈利指标的摊薄较为缓和等。

相比较上述再融资方式,优先股比较独特。自2013年优先股办法出台以来,整个市场优先股的数量才37家,而且主要是集中在银行业。

再融资核心品种非公开的详细分析

再融资的非公开发行也就是俗称的“定增”,即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是此次再融资新规的重要部分。新规出台后,定增的认购对象、发行条件、规模、定价等得到放松,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

程总在直播分享中指出,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参加非公开发行,往往是一种以较低成本实现增持的一种方式,参与认购对目前股东不稀释股权比例、乃至提高持股比例相当有利。

其次,定增能向市场释放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往往会带动公司股价二级市场后续良好的表现,某种程度对股东也是一种好的投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证券公司定增出现新的玩法,即给上市公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金融开放以后,证券公司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方案,再融资业务不只是单纯的融资通道业务。不同的券商考虑将诸如资管业务、投资业务、研究业务、信用交易业务一揽子为客户提供服务。

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的选择

再融资对于上市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首先是支持公司发展战略,拓展公司发展类业务,实现业务战略转型;其次能够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再者调整资本结构,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尤为关键,选择出最适合自身的,得到稳妥而持续的资本注入,才能让公司畅享受“雨露甘霖”。程总分享到:“上市公司应该结合公司经营规模、发展方向、融资难易程度、条件高低和融资额多少等面进行考虑,在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和公开股等多种融资方式中进行选择。”

那么,再融资以后,如何将再融资这一“甘霖”充分发挥出来,让公司焕发新生机和活力?程总指出,上市公司应当启动及实施增发新股、资产注入、发行可转债与股权激励计划共同实施的策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拉动公司整体业务转型和升级。

“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已不少,但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提高。未来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应该与公司的业务转型及并购战略系统考虑”。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