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冠疫苗研发动态:三款进度领先 其他技术路线4、5月陆续进入临床
04-14 15:39 星期二
徐红|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治疗还是预防?在如何控制新冠疫情这个问题上,答案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后者。

近日,治疗新冠“人民的希望”——吉利德在研抗病毒新药瑞德西韦(Remdesivir)公布了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首个小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53名来自美国、欧洲、加拿大及日本的严重和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中,虽然瑞德西韦给68%(36人)的患者带来临床改善。

不过,13%(7/53,7名患者在完成瑞德西韦治疗后死亡)的死亡率也引发了众议。为此,有临床专家认为,从目前的证据来看,瑞德西韦只算是治疗新冠的有效药物,但还谈不上是特效药。

在包括瑞德西韦、氯喹/羟氯喹等在内的新冠潜力治疗药物暂时还没有传来更多好消息的情况下,疫苗研发就显得更为迫在眉睫,而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加速推进新冠疫苗的审评审批。

继上个月康希诺(06185.HK)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批临床之后, 4月12日和13日,国家药监局再次批准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这两款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

灭活疫苗是指将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处理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了病毒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在我国也有着较好的研究基础,甲肝灭活疫苗、流感灭活(裂解)疫苗、手足口病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均已获得广泛应用。

与其它类型的疫苗相比(如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灭活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等优点。

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共布局了12项研发任务。

而截至目前,这5条技术路线中进度最快的当属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两条技术路线共有三款疫苗获批临床。其中,首款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目前已经在筹备启动II期临床,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在12日拿到批件后也已同步启动I期临床试验。

另据记者了解,北京科兴中维临床试验用新冠灭活疫苗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临床试验也将很快启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纳斯达克上市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asdaqGS:SVA)旗下的子公司,在2003年~2004年的非典疫情期间,科兴曾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CDC病毒所等单位合作开展了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研制工作,确定了疫苗的制造检定规程并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

此外,按照新华社报道,此次药监局授予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对此,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这也意味企业在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以后,可以直接进入II期临床,“这属于审批流程上的处理方式,并不涉及具体临床研究操作”。

“现在很多药物的临床试验许可都是一到三期的大批件,据我所知EV71手足口病疫苗就是如此,不过大多数疫苗的临床还是一期一期做,所以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还是不错的,可以加速疫苗研制。”对方表示。

核酸疫苗方面,目前国内已公开的正迅速推进的新冠mRNA核酸疫苗由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设计开发,该款疫苗预计会在4月中下旬申报临床。而美国Moderna(Nasdaq: MRNA)公司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mRNA-1273)则已在3月中启动一期临床试验。另外,德国BioNTech和辉瑞联合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预计最早也可于4月底首次进行临床试验(注:BioNTech新冠疫苗的中国区权益由复星医药获取)。

另据中信证券研究,国内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研发涉及到的公司可能有智飞生物(300122.SZ)、四川三叶草生物等,而长春高新(000661.SZ)旗下疫苗研发子公司百克生物则在推进新冠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的研发。

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以上其他技术路线的候选疫苗也将于4、5月份陆续进入临床试验。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