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海大集团控股股东高位抛售283万张可转债 借此获利约1.3亿
05-08 18:52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徐学成

财联社(广东,记者 徐学成)讯,海大集团(002311.SZ)5月8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东广州市海灏投资有限公司(下简海灏投资)于当日转让海大转债(债券代码128102)283万张,减持比例为该次发行总量的10%。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海大转债于4月16日在深交所上市,截至5月8日的收盘价为145.909元,海灏投资则因此获利约1.3亿元。

据海大集团公告,海灏投资于5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海大转债283万张,减持完成后,海灏投资持有的海大转债数量为13,475,923张,占当次发行总数量的47.62%。

海大集团是以水产、畜禽饲料为核心业务的行业头部公司。据公司披露的信息,海大转债的发行总量为2830万张,发行价格为100元/张,募集总金额28.30亿元主要用于15个饲料生产项目。其中,公司原股东优先配售23,778,682张,占发行总量的84.02%;而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4,451,124张,仅占发行总量的15.73%。

具体来看,海灏投资认购了16,305,923张,占发行总量的比例高达57.62%。

4月16日,海大转债在深交所上市。首日,其收盘价即达到了135.600元。截至5月8日,海大转债收盘价已升至145.9090元。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其他因素,海灏投资此次减持预计将套现4.13亿元,并因此获利约1.30亿元。

海大转债的收盘价曾于4月23日达到过145.151元,5月8日的收盘价则是其上市以来的次高价。对此海灏投资减持可转债的缘由,记者曾于5月8日下午拨打公司电话,但截至发稿前未获接听。

可转债因其成本低、操作灵活的特点,一直是上市公司外部“输血”的主要方式。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券商人士指出,备受市场“诟病”的是,可转债既可以被大股东们高比例认购,又对其的转让、减持没有加以限制,所以可转债已经成为控股股东变相“套现”的工具。

记者则注意到,自海大集团于3月17日(3月17日收盘价是其今年以来的次低位)披露发行公告后,公司股价就一路上行。4月14日,也就是海大转债上市公告披露的前一日,海大集团报收于45.70元的阶段性高位,期间涨幅超过38%。

4月15日开始,海大集团股价步入调整,但海大转债上市后的表现,大有“接力”之势。上述券商人士则进一步指出,控股股东大比例认购可转债,被认为是向中小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在一般情况下,二级市场会因此收获利好,有利于抬升股价。但控股股东通过获得大额配售、高位减持来套现、获利,亦是惯用伎俩,而减持后是否会连累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表现,亦需要中小投资者加以重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