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机构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
01-18 07:52 星期一
经济日报

“逻辑千万条,赚钱第一条”,业绩好,说什么都有听众。于是,在“机构抱团”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下,很多人乐于用基金业绩来评判“机构抱团”的合理性。

赞同抱团的人认为,各国股市抱团炒股的现象很常见,近来A股的抱团说明“好东西人人都爱,就该热卖,贵也值得”。无论是2013年抱团成长股,还是2015年扎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概念股,基金投资赚钱才是硬道理,没必要纠结短期估值。更何况基金持股比例没有违规,资金抱团在业绩确定性强或预期充分的行业龙头股避险和“取暖”,是“英雄所见略同”。

反对的人则认为存在一定问题:基金“代客理财”的宗旨是为了有效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抱团名义上是主动管理之举,实际上“行被动投资之实”,跟风抱团不同板块,轮流做业绩冠军,一时赚得盆满钵满,却未履行管理人的选股、调仓和择时义务,反而推高估值泡沫,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与往年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的机构抱团行情有几个特点:一是抱团未集中在“白马股”,也未拉指数,仅涉及新能源车、白酒、医药等少数行业龙头公司;二是抱团集中度高。国信证券根据2020年公募基金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4100余只股票池中,所有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前400只重仓股市值占全部重仓持股市值的比例已达93%,目前机构持股已非常集中,并且有更趋集中的特征。

是A股优质资产太少导致机构抱团?看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2019年以来,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场对新股供给产生良好预期,从诞生近20年的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可见一斑。10年前以金融、地产股为支撑的沪深300指数,如今前5大权重行业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银行、医药生物、电子,板块更加丰富,优质标的明显增加。这还不算,截至1月13日,沪深两市共有477家上市公司的2020年报业绩“预喜”,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一半还多。市场没有理由为优质标的发愁。

受宏观经济环境、退市制度落地、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影响,机构短期抱团避险确实情有可原,但长期、过度抱团爆炒龙头股,等于“偷懒赚快钱”,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义精神相违背。用这样的抱团基金业绩来认定“机构抱团”的合理性,忽视了机构投资者最重要的主动管理能力,无异于“一俊遮百丑”。真正着眼于长期业绩的基金管理人,不会拾人牙慧、盲目从众抱团,而应尽早选择自己的赛道,精选行业和个股,发掘低估值机会,在未来长期的业绩比拼中彰显真正的资管实力。

原文标题:用基金业绩评判“机构抱团”不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华华华华华华回复4年前0
那是去买黑五类嘛
cls-1773118回复4年前4
这其实就是机构利用资金优势,抱团坐庄,爆炒自己手里的股票,和以前披露的那些手握几百个账户拉抬一只股票的庄家没有任何区别
回复4年前0
大家都擅长追涨杀跌
雲在青天水在瓶42回复4年前0
报业人员媒体人员还是少出来评论,让市场自己选择
王经纬回复4年前0
这都能引来一片骂声,看来都是喜于抱团的
双42回复4年前1
果然都是管赚钱的,亏钱的不管
你开心起来回复4年前0
科技涨一涨?
莎sa13回复4年前2
那是不建议长线投资了,非要人短炒
cls-1390936回复4年前1
真是多管闲事
wilson回复4年前1
人才缺失的体现吧
嗯哼回复4年前3
是你,你愿意买业绩不好的基金吗?这是根儿!
166******49回复4年前0
炒垃圾股的时候说不让炒,炒白马股有说
奇葩大A股回复4年前6
那些业绩一般动不动爆雷的你也不敢抱团啊
TGBO73回复4年前1
并不是抱团,他们看好后市,在快速建仓
蔡市场回复4年前4
资金就是女儿,炒股类似嫁女儿,大部分是更愿意嫁给现成龙头股,而不是潜力股。
桑东亮回复4年前8
相信市场的选择,何必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