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碳中和周报|两会明确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英国新财政预算多项涉绿色产业;国家电网发布行动路线;宝马利用水力发电生产电动汽车
03-07 18:03 星期日
科创板日报特约编辑 郑远方

《科创板日报》(特约编辑 郑远方)讯,本周,碳中和领域重要事件包括: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英国公布2021年财政预算,多项涉及绿色产业;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路线等。

【热点聚焦】

深度:“新能源车”7年来首度缺席政府工作报告后:基础配套设施将多点开花?

深度:行业观察|“碳中和”下煤化工行业加速升级,龙头企业或强者恒强

深度:掘金“碳中和”|凯赛生物:“酿”出新型生物基材料 性能优于传统化工品 只待需求放量

深度:碳中和掘金正当时 这类半导体需求有望暴增 机构高呼:能量管理作用“居功至伟”

深度:掘金“碳中和”|风口已来 十二赛道“坡长雪厚” 科创板哪些公司准备好了?

【国际概览】

欧洲金融市场协会发布首份欧洲ESG金融季度数据报告

日前,欧洲金融市场协会(AFME)发布了其首份欧洲ESG金融季度数据报告,展示欧洲可持续金融市场增长规模。报告显示,2020年欧洲ESG债券和贷款发行量增长58.8%;ESG债券发行量占欧洲债券发行总量的8.3%,高于2019年的5.0%。2020年欧洲企业债券的绿色溢价为+5bps。

英国公布新预算,促进净零碳排放

3月3日,英国公布2021年财政预算案,多项涉及绿色产业。英国将在利兹成立首个基础设施银行,初始资本120亿英镑(约合167亿美元),计划投资可再生能源、碳捕获等多个绿色产业领域。英国还将在今年夏天推出绿色金边债券与绿色零售储蓄产品。此外,英国还将建立“碳市场工作小组”,旨在将英国及伦敦金融城打造成为领先的自愿碳市场。

能源创新方面,英国宣布在其10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净零创新投资组合中增加三项新技术投资项目:海上浮式风力发电、绿色能源存储系统以及能源作物和林业。

意大利发行首笔政府绿色债券

3月3日,意大利发行第一笔政府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85亿欧元(约合101亿美元),是欧洲迄今发行的最大一笔政府绿色债券。此外,该次绿色债券的申购金额达到800亿欧元(约合953亿美元)。

美国计划大举投资强化清洁能源

近日,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格兰霍姆宣布计划恢复400亿美元能源项目贷款,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加快低碳经济转型。该计划将为多种清洁能源项目担保,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地热以及核能。

韩国与阿联酋签署氢经济合作协议

周四,阿联酋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长与韩国能源部长举行会议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合作发展氢经济,并开展联合氢、碳回收和低排放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和试点项目。此外,双方探讨了生物、制药、电子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韩国召开氢能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近日,韩国政府召开氢能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韩国五大巨头和中小、中型骨干企业将力争在2030年前向氢燃料生产、储运、利用等氢能源经济发展领域投资43.3万亿韩元(约合390亿美元)。同时,政府也将为此提供制度支持。

深度:谁将更快进入氢能源时代?中日韩加速推进 国内大规模商业化仍需突破成本关

【国内动态】

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碳中和成新亮点

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

两会提案碳中和成重要议题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碳中和。金鹏辉建议明确碳市场金融属性,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和机制,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武钢建议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出台绿色用电的碳排放认定机制和核算办法,对风资源开发与地方产值税收进行松绑。张明森建议鼓励高电耗企业自建光伏发电站风电场,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降碳目标。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引导金融资源向低碳及绿色转型项目倾斜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表示,央行初步确立“三大功能” “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三大功能”:一是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引导金融资源向低碳及绿色转型项目等倾斜。二是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五大支柱”: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及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国家部门鼓励社会投资电力项目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投资。降低准入门槛,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等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各类电源、储能及增量配电网项目,或通过资本合作等方式建立联合体参与项目投资开发建设。

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3日发布《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1.4%。到“十四五”末期,国内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41亿吨,煤炭年消费量将控制在42亿吨左右。

【行业动向】

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日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未来将采取18项相关措施,成为首个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央企。

三峡集团发行碳中和绿色债券

3月3日,三峡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批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10亿元,期限3年,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已成功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共发行30亿元碳中和债券。

联邦快递承诺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营运

近日,联邦快递(FedEx)表示将减少全球业务的排放,承诺最迟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联邦快递计划在电动汽车、可持续能源及碳封存三个关键领域投入初始资金20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将用于捐助耶鲁大学建立自然碳捕集中心。

恒华科技计划转变能源布局

前日,恒华科技表示能源电力将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促进国家清洁能源发展。

维尔利与上海宝碳签订碳中和合作协议

近日,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相关协议,拟利用各自业务领域的优势互补,开展碳中和项目方面的探索合作。协议不涉及具体项目和金额,不影响公司的业务独立性。

【技术与投融资】

我国将发射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

我国首个专门用于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的卫星“大气一号”即将完成正样研制,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厂并择机实施发射。该卫星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可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

宝马集团利用水力发电生产电动汽车

近期,宝马集团宣布公司在丁格芬和慕尼黑的工厂将百分百使用当地的绿色水电为新型电动BMW iX和BMW i4的生产提供动力,已与Stadtwerke München和RWE Supply & Trading签订了长期合同,未来将由伊萨尔河和莱希河的水电为工厂提供能源。此外,宝马集团也在增加自我生产可再生碳中和电力的比例。

丰田将上市销售燃料电池系统

丰田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封装式燃料电池(FC)系统模块,并计划在2021年春季之后开始销售。新的FC模块将可被开发和制造燃料电池产品的公司利用,应用范围广泛。这些应用包括实现卡车、巴士、火车、船舶和固定式发电机的可移动性。

深度:丰田推出燃料电池模块化产品 为“碳中和”目标再添一份力

蓝晓科技已开始向欧洲市场提供碳捕捉吸附材料

3月4日,蓝晓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三年前提出“未来环保概念”,创新研发二氧化碳捕捉材料。通过与欧洲大型化学品公司合作,现已开始向欧洲市场提供二氧化碳捕捉的吸附材料,形成数百万美金的订单。

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正式获上交所受理

3月2日,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正式获上交所受理。这是节后(2.17-3.3)科创板的首单受理。

深度:开年后科创板首单受理来了!这家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获嘉元科技投资

雪佛龙、微软、斯伦贝谢合作开发碳捕获技术

3月4日,雪佛龙、微软和斯伦贝谢宣布与清洁能源公司Clean Energy Systems合作,在加州开展新生物能源项目。项目计划建立碳捕获发电厂,并开发一项碳负生物能技术,帮助碳捕获与封存。

Turntide Technologies完成8000万美元融资

近日,美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初创公司Turntide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比尔·盖茨创立的“突破能源”风投基金领投,亚马逊“气候承诺基金”、“足迹联盟风投”等参与。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