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噱头还是大招?康师傅2020年财报有了答案
03-26 16:40 星期五

据悉,3月22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度财务报告。过去一年,无论是营收及净利润的增速,还是两大主营业务的市场情况,康师傅的表现都超出预期。期内公司实现收入676.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10%;公司股东应占利润40.62亿元,同比增长21.95%。方便面营收同比成长16.64%,饮品营收同比成长4.72%。

一场疫情,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品市场火热。进入后疫情时代,市场对必选消费品的热情似乎开始有所消退。疫情红利不再,必选消费企业的高增长是否可以延续?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于传统快消行业而言,疫情像是一场检验,更是一场市场竞争格局大洗盘。而传统企业康师傅到底凭什么在疫情洗礼下,获得方便面、饮料两大业务全部跑赢市场,实现成长的傲人成绩?

近年来,康师傅持续加大在食安领域、数字化转型、搭建全球可持续供应链、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坚持“以善向好”的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引擎,显示出强劲内生动能。

后疫情时代,食品饮料还会被看好吗?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行业发展迅速,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近几年几乎都保持在近10%的增速,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社会消费品又进入了“恢复性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

2020年上半年,疫情催生了“宅经济”,导致消费者对食品饮料这样的“必选消费”需求大大增加。进入后疫情时代,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烟酒、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需求逐渐恢复,也成为近期投资市场的宠儿,食品饮料这样受疫情利好的行业增长是否可持续?

从康师傅公布的全年业绩来看,即使是在下半年疫情缓解之后,依然收获了超过10%的营收增速。

还值得注意的是,凭借顺应健康升级趋势、灵活创新的产品策略,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的市占率有所提高,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康师傅方便面销量市占率为43.7%,较2020年上半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销额市占率为46.3%,较2020年上半年提升了0.5个百分点。

而饮品业务方面,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饮品行业整体销售承压。康师傅通过重点发展新零售渠道、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室内消费市场、完善规格满足化等举措,在下半年实现该业务的逐步回暖。全年来看,康师傅即饮茶、果汁、包装水的销量市占率均较2020年上半年有所提升。其中,康师傅即饮茶销量市占率为43.6%,较2020年上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并继续稳居市场首位;果汁、即饮咖啡销量市占率,均居市场第2位。

疫情大考,康师傅内生增长力凸显

疫情之后,康师傅依然保持着高速 的增长态势。各产品线市占率也在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亮眼成绩之下,我们结合近年康师傅的财务数据和相关调研,试图用动态的视角来分析和讨论这背后的驱动因素。

事实上,如果打开康师傅近几年的年报,可以发现,其实获得这样的业绩增长,不仅是因为疫情利好,更多的是自身变革转型带来了可持续的内生推动力。

2016年之前,外卖兴起蚕食方便面市场,导致康师傅业绩出现了下滑。但2016年之后,随着外卖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加上食品饮料产品迅速迭代、升级,康师傅的营业收入增速转正,并保持稳定增长。

而从利润的角度,康师傅的盈利能力在逐年提升。可以看到,今年来康师傅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大体量、成立久的公司而言,收获这样的增长着实不易。

康师傅是如何做到的?首先,要从宏观上康师傅的整体战略协同说起。

“现金安全”和“食品安全”被视为重要基石。早在2015年的年报中,康师傅便提出了“现金为王,稳健经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开展,通过轻资产与资产活化、组织扁平化等方式,强化资产利用效率,管理资本支出,从而保证公司财务安全。“食品安全”则是一家食品饮料企业立身的根本,通过前期严格把控、全程全链可追溯来实现产品安全。

2017年,康师傅顺势提出了“三个合理化”——供应链配置合理化、组织设计与费用合理化、经销商渠道布局合理化。

康师傅曾在2020年6月接受CNBC采访时分享:面对企业内外各种因素造成的困难和挑战,康师傅制定了包括5个“I”的完整经营战略,通过增强品牌力(Invest in brand building)、产品和服务力(Innovate product offerings)、消费者洞察力(Increase insight into consumers)、数字科技力(Create integration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国际合作力(International alliances)等“五力”来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其中,数字化战略使企业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是康师傅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的关键。

长线布局数字化 降本增利提升效率

康师傅的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商品生产到流通的每个环节逐步摸索发展起来,到现在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闭环。

而从下图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字化是如何在各个环节为企业赋能。

比如通过数字化的产销管理体系,通过对多维度因素的测算来找到产销平衡点。在ERP系统中启用原物料智能管家,通过生产预测对原料的需求及时间进行及时调整,既优化生产成本又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全程可追溯,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这一公司重要基石。

运输和渠道投放也因为数字化发生了巨大改变。云端的可视化运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物流伙伴的协同。而定制化的渠道在线管理工具“师傅通”将数据打通至下游经销商和批发商,并向终端零售店延伸。

从生产的规划到原物料采购,再到物流和渠道,都能够看到数字化的身影,在成本端各环节相互作用,收效明显。

另一方面,在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端,随着技术改变媒介生态,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渐消减。康师傅通过社交媒体分析工具和大数据运用,以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为导向,洞察消费流行趋势的细微动态变化,适应消费分级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细化消费群体,进一步拓展消费需求,在最适合的消费场景实现精准触达。

从生产到销售,从原料到消费者,康师傅的数字化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节约了生产成本,丰富产品形态,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了收入,这也不难解释,为何近几年康师傅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持续稳定增长,也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增长在未来是可持续的。

这样看来,疫情更像是一次检验,将康师傅数字化来带的内生增长力进一步凸显。

赋能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康师傅的数字转型不只是在企业内部,而是作用于产业链,赋能上下游。

康师傅将数字化管理工具开放给下游的经销商及批发商,实现库存可视化,产品周转效率提升。传统快消品行业存在月底、年底或存在压货冲业绩的操作,而数字化渠道管理工具可以透明化经销商,数据共享,确保库存水平良好。得益于资金占用率下降,以及康师傅的渠道伙伴共赢“渠道利润合理化”策略,经销商的现金流更为充沛,可以用在投资车辆和雇佣工人,相应地,渠道进一步渗透、产品触达更广,实现良性循环。

除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线上线下的联动也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消费品线下场景触达居多,但线上的购买行为和消费偏好更易被记录。康师傅与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数字化渠道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分销网络,把数据追踪和分析延展到线下,让百万小店的进销存数据逐步实现数字化和可视化,帮助百万小店根据地域消费者偏好备货,从而开展精准有效的营销活动。

这些零售小店,如果仅仅凭借自己的个体力量,并没有财力和能力去实现数字化。在康师傅的助力之下,百万小店受益,反过来,这些小店们如同整个销售的神经末梢,帮助康师傅触达更深的消费群体。

人均消费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消费行业未来发展可期。数字化逐渐成为传统消费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从康师傅的例子来看,真正的数字化是渗透于产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并能将数字化红利传递至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受益,从农田到餐桌,赋能行业产业链,最后打造的是“整链智慧生态圈”。

如今,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于传统的快消和零售企业而言,消费者在变化,渠道、营销方式等等也在变化,同时,这个赛道也有许多年轻的有着互联网基因的新品牌不断进入。如何不只停留在策略层面,而将数字化运用在各个生产销售环节,真正为企业赋能?康师傅的案例或许会给行业提供更多经验借鉴和思考。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