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电运通发布年报,2020年总营收为64.14亿元,同比微降1.27%;净利润为7亿元,同比下降7.65%。公司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业务规模收缩,但2020年Q4营业收入达24.92亿元,环比增长72.53%,后疫情时代增长拐点显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科技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广电运通的业务天花板正被打开,公司AI+金融行业市场需求强劲,且基于AI构建的城市智能业务也在持续突破,一个传统的ATM大厂,正迎来华丽转身。
数字金融打开成长空间:广电运通AI+金融业务发展向好
广电运通是一家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是国内第一家ATM类设备生产企业,其金融机具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多年保持第一。尴尬的是,ATM大厂也成为广电运通身上难以撕掉的标签。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进入支付行业,移动支付逐步取代现金支付,ATM行业也进入深度调整,广电运通的成长性也受到了市场质疑。
然而,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广电运通的多项财务指标向好。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达157.1亿元,同比上涨10.73%;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接近100亿元,达到99.57亿元。
事实上,2020年,广电运通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22亿元,同比增长31.54%。
广电运通多项财务指标好转背后,是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金融科技业务。2020年,即便受疫情影响,公司金融科技板块也保持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为41.48亿元,同比增长0.71%,据《金融时报》调研显示,广电运通连续13年蝉联银行网点设备销售第一。
事实上,广电运通之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87亿元—2.16亿元,同比增长30%—50%。广电运通表示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浪潮,加快AI+场景业务拓展,开展重点研发项目攻关,全面推进公司精实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公司的AI+金融业务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的大背景是,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金融与科技正加速融合,AI、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对银行业务形态、产品模式和服务方式产生深刻变革。
川财证券研报称,未来银行前台变革的方向是“金融+场景”的智慧金融生态圈,按照全国22.8万个网点,每个网点改造费100—200万元预算进行计算,这是一个千亿级的新兴市场。
近日,六大国有银行已开始推行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这意味着数字货币距离多场景、大规模应用更近一步,而相关的金融设备终端改造需求也就凸显。广电运通入围了六大行各类网点机具,占据了最高市场份额,凭借与六大行的良好合作关系,有望受益于数字货币带来的金融设备改造需求。
华西证券研报称,未来数字货币将在C端、G端广泛应用,甚至有望延伸至B端小额支付,三端形成持续交互与联通,新的数字货币大生态闭环将构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形态。在此背景下,拥有较大维保覆盖率、服务信息化完善、服务经验丰富的厂商更具有竞争力,而截至2020年底,广电运通拥有近6.7万名工程师。
研发能力不断增强:AI全要素持续突破
而对于数字经济浪潮,广电运通正力争站在潮头。广电运通在年报中称,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十四五”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公司以加快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为导向,提出了“124”战略:“1”指的是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2”是聚焦金融科技和城市智能两条主线业务,构建新发展格局;“4”是强化“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四大核心要素的能力建设与协同发展。
近日,在“黄埔金融峰会暨影响力中国”时代峰会上,广州无线电集团总经理、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也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如今从金融电子到数字金融,已成为广电运通的产业发展之路。黄跃珍并表示,发展数字金融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硬仗。
事实上,从金融电子到数字金融,对广电运通而言,的确是一场硬仗,这是因为,公司在数字金融业务的发展首先需要从研发上破局。
近年来,公司极为重视自主研发,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1.31%。目前,广电运通已建立起“研究总院+专业研究院”的研发组织体系,设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申请专利总量3668项,其中授权专利2134项。主导、参与制定或修订20多项国家标准,包括国内首家完成全部主流生物特征识别国家标准布局,牵头主导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金融标准等,并入选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事实上,当下广电运通已在“数据、算力、算法、场景”等AI核心要素不断取得突破。以算法为例,公司开发了钞票识别、票据识别、OCR、文本分类、文本结构化、人脸识别、人脸活体检测等多种算法,以此为基础全面发展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人等核心算法;其中已掌握的钞票识别算法服务12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90%的人口。基于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的算法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与智能终端融合应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在数据方面,广电运通搭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aiCore System,以及维护轨道交通 AOC、平云小匠、运通购快等为客户提供行业数据平台,有效提升运算性能和扩展能力。
今年3月底,广电运通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告显示公司已收到募集资金6.94亿元。定增的顺利实施给公司的AI战略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公司加强研发投入,保障公司长期发展。
城市智能业务不断突破:深度参与大湾区数字化建设
更值得关注的是,AI+金融的生态演进与构建与公司拓展赛道的逻辑高度契合,这将有利于公司金融科技领域与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政务、智能文旅等业务的充分联动与高效协同,形成未来更大的综合竞争优势。
今年3月,广电运通公告披露,中标1.3亿“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字政府运营中心‘穗智管’运营服务项目”。此项目以“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为运营对象,通过政企合作有效整合数字资源,破解数字政府建设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使“穗智管”真正成为城市运行统揽全局、监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位一体的“城市大脑”。
这次中标对于广电运通城市智能较为重要,因为公司可以通过打造这个标杆项目为未来城市智能业务打开新局面,以可靠的城市服务体系、城市治理能力,赢得政府客户信任;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公司城市智能业务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
而作为国企的广电运通,在公司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在体制机制方面也在持续改革。在公司控股股东无线电集团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背景下,广电运通力图在国企改革浪潮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作为,目前,公司正通过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外投资收购、分拆子公司上市等资本运作推动公司做大做强,未来还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推动业务扩张,并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在面对移动化支付及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下,广电运通没有墨守成规地守在在日渐萎缩的行业里,而是力图站立在数字经济的潮头,这一份担当本身就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