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训练痕迹不一定明显,但穿上健身服,足以让很多人健身动力暴增。
女生的legging(裹腿裤),男生的训练服,像一种强仪式感的制服,冠以某个群体光环。一项2000人的调研或许有说服力:仅是套上健身服,就足以让近60%的运动者,在健身动力殆尽之下,走进健身房,踏上跑步机。
这种现象,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叫穿衣认知(enclothed cognition)。具体体现在,瑜伽初学者身上的lululemon,是对“yogi 瑜伽大师”的向往,而踏上耐克运动鞋的新晋跑者,将收获“Just do it”的精神鼓励。
健身服更像是健身房内的职业装,就如白大褂象征医生的认真严谨,健身服象征着专业和自信。这种专业和自信的源头,是健身服饰品牌成功营销的结果。
举例来说,穿上健身服获得的专业感,更多来自健身服饰品牌的社群氛围。无论是Gymshark的健美网红矩阵,还是lululemon的瑜伽社群,都给瑜伽裤、紧身衣贴上了专业的标签。
当然,颇具特点的健身服裁剪设计,也构成了用户自信的基础。
让臀部曲线更加明显的bum-contouring(臀部轮廓线),使女性健身者在深蹲、拉伸时,无需担心底裤暴露。而对副乳凸显的内衣弊端进行改造,也增强了更多亚洲女性的跑跳自信。
相比秀翘臀,瑜伽裤更能练翘臀。健身服的意义在于鼓励更多的初学者走进健身房,让更多健身路上的初学者更加自信。
健身服让健身动力暴增
套上健身服就如痛饮一剂强力氮泵,使健身动力暴增。
2018年,美国健身服饰品牌Barbell Apparel邀请2000名健身房会员填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10人中就有7人表示穿上运动服、戴上健身装备,可以有效增长健身动力。
而在这些健身者排列的“健身动力榜单”中,“穿运动服”是58.2%健身者的健身动力,在排名榜单中高居第二,仅次于健身者对于看到自己清晰的马甲线、下降的体脂率等健身成效的期待。
“穿运动服”是58.2%健身者的健身动力
来源:Barbell Apparel
拥有一套好看的健身服,对79%的健身者来说是达到健身目标关键的第一步,且能让85%的健身者在高手云集的健身房里变得更加自信。
为了探究原因,2012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Hajo Adam和Adam Galinsky发表了一篇关于穿衣心理的研究,解释为何脱下休闲T恤,套上健身服这10秒的动作能让人产生健身动力。
两名研究者提出穿衣认知(enclothed cognition)的产生是由于服饰有“某种身份”的象征性意义,从而使穿衣者获得该身份的心理和行为。
穿着专业实验服的一组,明显有更优的测试表现
来源: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两组受试者,一组穿着实验服,一组穿着日常服饰进行注意力测试。结果表明,穿着专业实验服的一组,明显有更优的测试表现。换句话说,穿上科学实验服,可以帮助人成为科学家。
研究者表示,类似的“穿衣认知”,也可以在健身服饰中运用。就像白大褂象征着医生、西装象征正式稳重,一套健身服,象征着专业的健身者,带来属于健身者们挥汗如雨、认真生活的荣耀感和群体归属感。
当身上的衣服象征的是“健身爱好者”时,穿着者可能也会更愿意将自己联想成一位喜爱健身的运动者,变得更加活跃也更愿意举铁跑步。
健身服的动力来自于品牌的营销策略
更多的健身服饰品牌,正在应用这种“穿衣认知”,让穿着者“专业、自信”。而这也来自品牌的营销策略。
lululemon营造瑜伽社群文化,也塑造了穿上瑜伽裤即拥有专业感的形象。比如在品牌早期,瑜伽教练必须在学员面前穿着lululemon的瑜伽裤授课,形成了“瑜伽专业者都在穿瑜伽裤”的联想效果。于是,lululemon瑜伽裤的风潮从白领、家庭主妇开始蔓延,随后逐渐影响明星、KOL(意见领袖)。
心理学家Susan Rudnicki在接受《亚特兰大报(The Atlantics)》采访时提到,即使作为专业的瑜伽教练,当她看到穿着lululemon健身服的练习者时,也不由得会想“她们一定练得很好”。而对于穿着者自身来说,这样的联想作用,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而另一新晋品牌Gymshark,则是通过塑造“健美爱好者”的品牌形象成为健身房新宠。Gymshark的营销模式,几乎完全基于与网红健身博主合作,使自己的品牌出现于大大小小的“健身跟练视频”中。
比如,百万博主Chole Ting的许多健身视频中,都有Gymshark的品牌身影。能代言Gymshark,更是成为了许多大小网红健身博主的目标和动力之一。创始人Ben在Youtube上制作的一期“如何成为我们的代言人”的视频,目前的点击量高达80万之多。
除此以外,健身服对美观的注重,是提升穿着者自信的原因。
比如,现代瑜伽裤布料解决了伸展时遮盖性的问题,在瑜伽不同体式的状态下也不会因为面料延展透薄露出底裤或皮肤的肉色。同时通过设计剪裁,避免骆驼趾带来的美观减分。
类似的,Gymshark 品牌的起源,是为了开发一款适合瘦小青年的健美背心。Gymshark 塑造的品牌定位,鼓励了更多的初学者走进健身房,拿起哑铃,成为自己心中的健身榜样。
更多女性健身裤的设计剪裁,使女性可以大胆健身。
MAIA ACTIVE(玛娅),针对裤子太长、脚口太松的欧美健身裤,和副乳凸显的内衣弊端进行改变,让选择健身的亚洲女性可以穿得更美观。同样,使臀部曲线更加明显的bum-contouring,让女性健身者在深蹲、拉伸时无需担心“是否会露出底裤”。
健身服不仅使对镜自拍更令人满意,也让“穿上健身服”健身之人变得更加自信。
穿上健身服,也是健身的第一步
对于健身房新手或重返健身房的健身者来说,一条健身裤,可能也是健身开始的第一步。
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s), 是健身初学者“规律运动”的经典模型。
概括而言,初学者需要经历从思考阶段,准备阶段,到行动阶段,并最终在规律运动6个月以上的维持阶段后,才能养成一个较稳定的健身行为习惯。
而相比“道理都懂”却久坐不动的思考阶段,购买一条健身裤,就是初学者踏入准备阶段的第一步,也更容易实现。
心理学家 Susan Rudnicki 指出,与其想着“瘦了之后再穿这条健身裤”,不如先穿上好看的健身服饰,并利用“穿衣认知”带来的自信养成健身习惯。
总结而言,健身服带来的榜样力量和自信,虽不是让所有人突然爱上健身的魔法药丸,却也鼓励了更多人走进健身房,成为下一个健身榜样。
经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授权转载。原文及标题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