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什么呢,是我们在这个苦乐人间,懂得接收到大自然带给我们内心的温暖与力量。”郑阳在他的散文笔记《作为练习者的艺术家》中写道。看过郑阳的文字,至少让人相信,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果然是相通的。
作为木心先生生前的御用摄影师,郑阳还为世界百位名流拍摄过肖像,如尼古拉斯凯奇、大卫贝克汉姆、岩井俊二、陈丹青、郎朗等。但这些仅仅是他摄影世界里的一部分,抽象艺术、环球旅行、摇滚现场、禅修记录、商业摄影,他用镜头传达所有的生活感知,镜头是工具,照片尺幅间的定格才是内心转瞬即逝的灵光。

《你与我》
Q:了解到您本月16号在外滩举办了个人的摄影展“风中的歌”,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抽象艺术的哪一方面最吸引您?
A:风景可以是森林、大海、星空,也可以是透明无形的。“景”一字包罗万象,我心目中的艺术,是在风里歌唱的,传递美好的声音(视觉)。抽象艺术最打动我的,是那种重新塑造,打破旧有的认知,创造全新的画面。在创作时,我也未必全然掌控画面,那么此时的创作,就有着非常令人期待的希望感,也像胶片在冲印前,那种愉悦又激动的心理预期。过程很重要,结果反倒没那么重要,享受“在风中”创作的过程。
郑阳抽象艺术摄影展展出作品
科技为思想和美好生活服务
Q:从最早的胶片拍摄到如今的电子设备拍摄,您个人如何看待两者的区别及科技发展对摄影带来的影响?
A:胶片是古典音乐,数码是流行音乐,前者定义了摄影术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后者确认了摄影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的快乐。现在,手机摄影的各项功能已能够充分满足大多数人的摄影需求,比如华为P40系列全焦段、全时段、全方位影像能力的进步,给大众参与影像创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和可能性,这种发展是非常积极的,任何一种发明与推动,若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美好的,铭记历史与拥抱美好吧。
Q:最近华为与《VOGUE》、《ELLE》和《时尚芭莎》合作,共同举办了华为P40系列《超感知影像·艺术共创》影像展,其中也展出了许多普通手机用户的摄影作品。您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作品被专业摄影展展览的现象?
A:作为一个影像从业者,我觉得华为P40系列《超感知影像·艺术共创》影像展的展出方式,不仅打破了艺术的偏见与创作惯性,更是推动了影像活动的发展。不是摄影师才有资格谈影像文化,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导演,每个人对于世界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手机也好,相机也好,它们只是一种表达的途径。采纳普通人的作品这种形式打破了行业与非行业之间的鸿沟,并促进了两者间的交流。如果我们只是用专业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那我们会看到许多非本能性的东西。我们通常是喜欢什么就去表达什么,工具可能反而会捆绑住一个人的思想。摄影并不是阳春白雪,展览也只是一种载体。所以我非常赞同华为P40系列将专业与非专业作品放在一起展览的方式。华为有着大文化视野,他们看到了大家对摄影的热情,而不是某一个摄影师群体。我相信手机摄影未来也会越来越主流。
Q:您如何看待移动影像技术,又如何评价华为这样的科技品牌为此所作出的努力?
A:我之前看过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里面提到我们现在还未到强人工智能时代,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把一系列的过程和程序变成一秒钟之内就能完成的事。先进的手机技术使人们的拍摄不再构成问题,现在考验的是我们对于美的理解。华为P40系列手机的拍摄功能已经能够模拟摄影棚的效果,手机未来也一定会取代相机,毕竟“科技改变人类”。手机是帮助我们获取美的工具,我们需要去拥抱、用好这个工具。我十分期待华为移动影像技术在P40系列中的呈现,未来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摄影带来的惊喜。
Q:您有手机拍摄的作品吗?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A:我日常也会使用手机记录生活。2018年我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旅行,当时正值当地雨季,我们将车停在一处寺庙门口避雨,专业的摄影器材都放在了车里。在寺内避雨的时候,我看到并用手机抓取了这样一个场景,当时使用的正是华为手机:整个画面采用U形构图,中间是一家四口,右侧是一位步履从容的僧侣,左侧则是一对互换礼物的兄弟。这一瞬间的画面包罗了世间万象,因此我为它取名为《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Q:以高科技产品呈现摄影作品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跨界,您对华为P40系列《超感知影像·艺术共创》影像展中六位摄影师的作品有何看法?
A:华为是一家有着社会责任感与大文化视角的企业,我平日也用华为手机记录生活的点滴,虽然不多用于创作,但手机摄影已经满足绝大部分的场景需求。这次华为P40系列《超感知影像·艺术共创》影像展展出的专业摄影师作品都很有感染力,展区的布置也井然有序,很好地烘托了作品,也丰富了观赏者的感知。从“超感知影像”概念中,能看到华为P40系列为每一个有艺术灵感的人赋能,无论专业摄影师还是大众,值得大家到线下去看一看。作为一个不喜欢“标准”的人,我对六位摄影师的作品可能也有些“不标准”的感想吧。
林海音:纯净的美,在落雪的那一天,她按下了快门。
刘子千:从古典时代走来的你,带来旧时光的声音。
梁恒溢:划地为牢,也可以是一片天地。
Ted:告别城市,做个嬉皮士,但心存红尘。
三纯:最后一班列车,驰往心中的彩虹之地,那里是长焦镜头望见的彼岸。
黎晓亮:平行宇宙,镜面地球,我们是旁观者,亦是主角与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