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人更多了,筋膜健身是时候被重视了
01-12 14:58 星期二
碧纹 精练GymSquare

作为现代病的后果之一,很多人在忍受疼痛。中国疼痛健康指数在2020年首次发布,几乎每10个中国人,就有7个在忍受疼痛。而打开大众点评,每一个按摩馆的招牌项目,都离不开“肩颈疼痛、腰部不适”。


看起来是短暂的身体不适,但很有可能是人体筋膜出现了问题。如果用专业词汇表达,他们都遇到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数是因运动和错误的的姿势导致的慢性疼痛。



筋膜就像一张网,包裹着全身的肌肉骨骼,传递张力,也储存张力。同时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当然,也能用菜市场里切开牛肉中包裹着的白膜结构,作为比喻。


这种弹性的网,不仅能牵动全身力量,支撑身体,协助完成跑,跳,蹲运动,还能敏锐的感觉神经及时反映身体的问题,比如传递疼痛。


因为在缺乏活动或遭遇超负荷压力下,筋膜可能会呈现紊乱。而他们粘连在一起,通常是产生疼痛的根源。


所以,解决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缓解筋膜的粘连。


这与中医的经脉相通理论类同。临床曾出现颈部疼痛的患者,在做检查时,发现下蹲脚后跟会抬起,因为足底筋膜粘连。导致张力从下至上传导,拉紧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腱等,进而影响竖脊肌肉以及颅顶筋膜,助长了脊柱上部的疼痛。


筋膜互相牵扯会进一步形成筋膜链,在全身互通传导张力


自2007年首届筋膜大会以来,筋膜的应用在向大众健身靠拢。比如瑜伽、普拉提、 禅柔,都和筋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筋膜枪也不再是NBA球员专属放松设备,因为成为大众按摩枪,所以2020年在国内销量增长了21倍。


与其说筋膜健身是为了舒缓放松,更大的价值是被应用于康复疗法。



通过筋膜疗法,物理治疗师帮助马拉松选手治疗跑步膝,在疼痛状态下建立肌肉平衡。将筋膜内的张力溶解,从而针对性改善疼痛。


而考虑到全身上下的筋膜网络,已成为筋膜理论给运动康复届带来的新观点。相反,只关注局部症状通过“治标”的手法复位,很难实现“治本”的康复干预。


当然,建立正确的筋膜放松体系,也是健身房即将出现的新趋势。通过筋膜健身,提高身体的灵活性,运动质量和身体感觉,缓解肌肉张力并支持运动后的再生。

          

疼痛的人更多了


91%的中国人经历过身体疼痛,34%的人每周都会经历身体疼痛,其中最常见的是颈部,肩膀和腰背部。这是2017年全球疼痛指数显示的结果。这些疼痛问题,反映了现代生活习惯对肌肉骨骼的影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会导致圆肩驼背,骨盆前倾。久而久之,肌肉僵硬,疼痛就发生了。


比如下背痛。不仅是简单的局部肌肉僵硬疼痛。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筋膜粘连而产生的疼痛。这种症状,又被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MPS) 。人们由此感受到的疼痛,通常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牵扯疼痛。


牵扯疼痛是筋膜特有的性质。筋膜将许多肌肉包裹,形成筋膜链。当链条的一端出现了肌肉缩短,通过传导,张力可以沿着整个链条影响到另一端。


所有的筋膜是一个整体的纤维网络,将肌肉,骨骼和器官互连在一起。不仅有包裹在肌肉外的浅,深筋膜,还有针对身体最深处的内脏筋膜。包裹着心肝脾肺胃等一众重要的器官。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临床上心脏有问题的患者,出现了多年的肩痛,久治不愈。因为长在最深层的内脏,能够通过筋膜影响身体最表层的肌肉。


Robert Schleip


作为最近两次国际筋膜大会的发起人之一,筋膜届先驱人物Robert Schleip提出了新的筋膜定义,它不仅仅是肌肉间的填充材料,更是身体信号的传导途径,它能使我们感觉到身体,并使我们变得灵活。


换句话说,某些情况下,筋膜是肌肉的起源或附着点。而身体就像一座桥梁,不仅由桥梁拱门(骨骼,肌肉)和支柱(内脏)组成,而且还需要他们相互支撑。筋膜能够将他们固定在一起,以便桥真正地稳固。


同时,筋膜中感觉神经占了很高的比例,可以感觉疼痛、影响肌肉放松的程度。这就是一种身体的自我感知。


所以,解决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缓解筋膜的粘连。因为它不仅能够传导疼痛,还因为丰富的感觉神经而使疼痛感更强烈。


  

筋膜健身,缓解慢性劳损


与肌肉组织相反,筋膜是被动结构,它赋予肌肉形状和力量。而且,不只能传递张力,也能储存张力。


美国医学博士“生物张力之父”Stephen Levin,在2006年定义了生物张力这一术语。它描述了肢体结构对外部冲动做出反应并对其进行处理的方式。


在生物张力结构中,骨骼处于“被控制”状态,肌筋膜处于张力状态。这种张力能够通过肌肉骨骼系统的拉伸和压缩,从细胞到全身水平,达到最佳利用。


举个例子,走在路上差点摔倒,但是及时站稳了。这是因为肌筋膜及时的传递了力量,防止摔倒。而第二天,却感觉小腿酸痛,这是因为前一天余留在肌筋膜的张力起的反作用。


而紊乱的筋膜可以重塑,比如变硬,变厚或变松。因此,进行筋膜训练可以让身体更灵活的适应外界的变化。


筋膜的宏观和微观结构


一方面它能够动员体内的筋膜,消除阻塞,使筋膜更柔软,更有弹性且整体更牢固。同时增加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运动质量和身体感觉,并支持运动后的再生。


事实上,通过简单的运动健身方式(如跳动和拉伸,瑜伽),使用特殊的辅助工具(泡沫轴,筋膜枪)以及物理疗法等,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比如禅柔运动发明者Juliu Horvath认为,禅柔可以通过不断改变运动范围的角度,训练筋膜,并沿着筋膜线在尽可能多的关节上展开运动,让身体变得更柔软灵活。


禅柔


每个人都可以从筋膜训练中受益。2015年发表于国际体育物理疗法杂志的研究表明,筋膜训练十分适用于肩,颈和背部疼痛,以及怀孕初期。


因为肩关节灵活性很强,周围主要是肌肉,而不被骨结构控制,因此,肩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结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筋膜锻炼轻松解决。


而背部和颈部的疼痛应该看作一个整体,大多数人活动的太少,僵硬地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凝视着屏幕。由于肌肉活动不足,筋膜会变得僵硬且无法移动。


至于在怀孕的最初几周内,筋膜训练可为接下来的几个月做好身体准备。放松背部,抑制妊娠纹的出现。



筋膜健身,更是健康疗法


目前筋膜研究在国际上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三个流派,分别是撰写了《解剖列车》的Tomas.W Myers。出版了筋膜手法治疗系列图书的Stecco家族,以及创立了筋膜运动和筋膜健身的德国筋膜领域领先人物Robert Schleip。


虽然流派之间已经出现共识,筋膜训练的益处真实存在,但筋膜健身仍然是个新兴的训练方法。


过去,许多人都将筋膜训练局限于泡沫轴放松。其实,筋膜放松走红后,衍生出各种有趣的筋膜健身手法和工具。如筋膜刀,拔罐治疗等物理疗法都被认为能够释放张力,消除活动受限。


而更受康复领域关注的,是期望通过筋膜疗法提高关节活动度,同时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并且,不再只关注局部肌肉的疼痛,而是将放松按摩的角度放大到包裹着肌肉的整个筋膜网。


另一方面,筋膜健身也存在需要规避风险的方面。比如在不进行热身或在压力作用下对筋膜进行强力拉伸,会产生受伤风险。但另一方面,如果筋膜训练后疼痛,不一定表示受伤,也可能只是滚动太多或时间太长。


如果过快地拉伸筋膜,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效果,还有可能摩擦伤害关节。每周拉伸2至3次,最多10至15分钟,每种按摩方法重复10至15次。除此之外,太硬的泡沫轴和不均匀的呼吸也会影响拉伸效果,并对身体造成压力。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授权转载。原文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