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健身镜的竞争者不是 健身房
05-21 14:59 星期五
晟杰 精练GymSquare

作为中国健身消费的新物种,行业大鳄、热钱资本都在热火朝天地生产一种名叫“健身镜”的产品雏形。从外观来看,健身镜和落地镜没有两样,但因为具备健身动作识别、健身课程直播等功能,它们成为了智能健身镜。


目前,仅国内就有数十家公司入局健身镜赛道,一大批健身镜上市在即:15年历史的跑步机生产商亿健即将上市“亿健魔镜”,厚重的供应链优势积累,为产品定位中高端打足底气;乐刻刚刚发布的“LITTA MIRROR”创下了健身镜的售价新低,2499元起的价格足以渗透到人群更广泛的下沉市场;咕咚的健身镜“FITMORE”已走进居民社区,瞄准B端市场的打法,让这门生意看起来颇为性感。

 

一面是“千镜大战”的一触即发,另一面,线下健身房似乎迎来了挑战。

 

从美国的Mirror开始,健身镜这一产品概念在全球领域大热

 

从最早FITURE发布健身镜开始,就把目标用户定在健身房里的私教会员。他们有足够多的健身意愿,往往也属于高净值人群,大洋彼岸的Peloton、Mirror都是这条路径的最好参考标。

 

但中国健身市场渗透率不足2%,很难支撑对存量价值的深度挖掘。当中需要更“接地气”的做法,因为国产健身镜的受众群在一片蔚蓝大海。

 

换个角度来看“健身镜”,这其实是个具备健身功能的新交互产品。此时此刻,健身镜的竞争者绝不是健身房。作为一种新型家庭智能终端,它更有可能成为电视机的替代品。

 

5万元的小米透明电视带来颠覆了传统影音设备,而“镜子”的产品形态或许也有类似可能

 

比如,对于“亿健魔镜”来说,官方将其定义为“智能家庭娱乐健身产品”。仔细来看,当中的“娱乐”两字是置于“健身”之前的,说明产品不仅限于专业运动,同时也是“家庭娱乐中心”,涵盖3D体感游戏,甚至能通过手势刷抖音。

 

相比在狭小的存量市场进行厮杀,这是在增量领域开辟的广阔天地。亿健创始人潘岩君表示,“亿健魔镜”面向的是初级和中级运动者,大部分属于非健身房群体,他们想运动但不容易坚持,更需要在娱乐当中建立健身习惯。

 

任天堂做《健身环大冒险》之前,已经在体感游戏技术领域独树一帜

 

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用户培育链路,短期内技术依然是核心壁垒。从很多健身镜的使用评论中可以发现,软硬件带来的用户体验其实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果没有高阶的摄像追踪、智能算法支持,深度交互内容就无法实现。

 

潘岩君坚信,产品科技才是基本盘。这名中国健身器械领域最早的“产品经理”,正将“产品为王”的理念注入其最新的健身魔镜。

 

一批国产健身镜正在陆续完成出厂前的最后调试,如果将其当作新一代的家庭智能终端,或许有成为大众消费品的巨大空间,这远远突破了Peloton带来的想象空间。当然,在庞大的资本投入下,“千镜大战”也会很快到来。

          

国产健身镜更有可能替代家庭电视机

 

美国第一台健身镜Mirror的创始人Brynn Putnam,更早预见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在2020年5月Forbes的一篇创始人专访中,Mirror创始人Brynn Putnam将“健身镜”定义为家庭的第三块屏幕,甚至将其比喻为下一款iPhone。从长远来看,她认为Mirror最终可用于远程医疗等诸多交互式服务。

 

而对于加拿大瑜伽服饰品牌lululemon来说,其在收购了Mirror后基于这面镜子搭建用户社群,甚至计划在自有在线购物平台上助其推广,Putnam对Mirror的形容是符合逻辑。


 

《福布斯》新闻:芭蕾舞演员Brynn Putnam是如何把Mirror做成3亿美元健身生意的?


当然,对于健身市场还未如此发达的中国,健身镜需要一套更加本土化的玩法,以打开2%以外的增量市场。

 

换个角度看,“健身镜”未必是垂类健身品,更是个契合中国家庭居住环境的交互新科技。因此可以做些基本判断——大部分国产健身镜未必要去革健身房的命,但极有可能成为电视机的替代品。

 

类似的判断或许很快会得到应验。从阿里巴巴、百度,再到小米、华为,都已实现Alot(人工智能物联网)基本面的布局。小米旗下人工智能助手“小爱同学”,已在智能家居层面有超2亿设备的应用;阿里巴巴投入100亿元建设Alot生态,做智能家庭助手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大公司把“健身镜”作为家庭智能健康生态的一环并不是没有可能,甚至不排除现在已经存在进入封闭开发阶段的公司。


三星配有健身系统Smart Trainer的智能电视,会成为家庭智能健康生态的一环。相比革健身房的命,它更有可能替代传统电视实现更广泛的用户健身教育

 

也有健身公司在做相似的事情,但不同的是,他们是从健身行业角度做更广泛的用户培育。

 

亿健创始人潘岩君第一次体验健身镜是在去年11月,从那时起,他便认为这是健身在未来的一种新方向和趋势,做出搭建团队并制定产品研发计划的决定,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

 

“亿健魔镜”聚焦的方向是成为“家庭娱乐中心”,旨在通过娱乐建立用户健身习惯,不因运动的乏味而放弃运动,并逐渐掌握基本的科学运动动作,甚至达到全家一起参与运动的目标。产品目前共包含9类交互课程体系,含多种AI体姿识别课程,包含舞蹈、搏击、HIIT、儿童舞蹈等多种课程,课程以中低难度为主。除了交互课程以外,还设有完全摆脱外部设备,纯粹依靠人体动作捕捉的单人、多人体感游戏,更有凭借手势就能操作APP的系统支持。

 

亿健魔镜

 

值得注意的是,“亿健魔镜”的推广渠道也会布局到健身以外的领域,比如国家的教育产业,包含中老年太极拳武术、青少儿体育教育等。这几乎宣誓了健身镜要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决心,但这一新物种也将迎来用户接受度的极大考验。至于核心的突破口仍然在于用户体验度,而科技将是当中的基本盘。

 

              

体验好的健身魔镜,科技才是基本盘

 

距离第一款国产健身镜上市已超过半年,一些相对全面的用户测评已经能从很多电商网站、视频平台看到。

 

总结来看,当前的AI纠正功能并不完美,甚至远达不到“真人私教”的程度。公众号“人物”在近期推文《“运动”这两个字,光看到就觉得累了》中,描述了一段关于健身镜的真实用户体验:“我尝试了一组HIIT练习,却发现这个动作纠正也太鸡肋了:在我动作不标准的时候,屏幕旁边会出现几个字,‘动作纠正:右腿下击掌’。但是我很疑惑,我击得怎么不对了?又应该如何保证击掌的准确和美感呢?店员说,它还不够智能,目前只能到这一步。”

 

没有深度交互技术的Mirror,仅仅是一块放大的手机屏幕

 

健身镜的第一道护城河,看起来仍然在于科技。如果把造一台健身镜比作“盖一栋楼”,那么科技一定是地基,而内容的作用更像是添砖加瓦。比如大型体感游戏是无法脱离科技来落地的,健身镜本身的使用体验以及响应力,才是产品核心。

 

在亿健创始人潘岩君看来,产品需要让使用者与健身镜产生深度互动,而不是做显示器+课程。“以3D摄像头来举例,不只是横向移动的动作捕捉,前后方位动作的也能捕捉到,这是‘亿健魔镜’区别于其他产品摄像头的优势。”

 

“亿健魔镜”主打三个核心技术,即3D姿态捕捉技术:全程捕捉、精准识别、瞬时感应;AI精确算法:AI动作标准算法、AI智能姿态矫正;隐私保护设计、本地算力板分析、动作捕捉不上传、离线AI功能。

 

简单地从应用层面来解释,3D姿态捕捉技术和AI动作标准算法相结,能在专业健身领域起到精细化矫正的目的,同时也能在3D体感游戏中提供更好体验。而隐私保护设计,则体现了产品在研发阶段对于用户需求的精细化考虑。

 

亿健魔镜的3D姿态捕捉技术

 

产品目前定价6999元,定价策略主要来源于成本构成和产品内容持续开发的投入。事实上,基于供应链优势,亿健在定价上几乎比任何一个同配置产品都要低,官方在未来也会投入系列化产品,比如有价格更低的纯直播健身镜。

 

这家老牌健身器械厂商的深厚积累,在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潘岩君的描述,从组建团队到呈现第一个样品,仅仅用了40天。创始人潘岩君和亿健魔镜操盘人孙大军都具有15年以上的健身行业基础,团队中有AI控制领域15年经验的从业者,也有国内算法领域前三的算法工程师,以及互联网大厂的摄像识别人才加入。

 

亿健创始人潘岩君

 

健身镜的竞争日益激烈,好的产品价值将在其中进一步凸显。如果把健身镜作为一种可替代电视机的大众消费品,当硬件供应链趋于成熟,就极有可能迎来多元产品杀入市场,此时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都需要建立起核心竞争力。

 

中国家庭健身公司,正在突破Peloton的想象

 

在中国健身市场这片蓝海,国产健身镜就像一道道波浪不断涌来,当中有新创业公司,也有大公司入局,除了竞争之外,他们也在突破Pleoton的想象。

 

首先将面对的,是中国万亿市场规模下所蕴含的消费潜力。在一些案例中,已经能看到非一线市场的潜力,从部分家庭健身从业者获悉,有些市面上的低价健身镜产品,已经渗透到二线城市,并且大部分用户非健身房会员。

 

Peloton

 

然而就目前来说,线上健身用户很大比例是来自线下的,线下健身人群更愿意为线上健身付费。

 

从精练GymSquare《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的线上健身消费者数据来看,38.4%的线下健身消费者,平均每月愿意在线上花费11-50元,22%愿意在线上健身花费51-100元。而这两个消费区间的线下健身者人数,远高于非线下健身者。 

 

相反,非线下健身消费者的用户对于线上健身消费的意愿更低。27.6%的非线下健身的人群完全不愿意为线上健身付费,较线下健身消费者高出18.6%。 

 

中国线上健身用户很大程度来自线下
来源:精练GymSquare《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

 

线下健身房之外的增量市场,显然值得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去做培育。更重要的是,中国家庭健身公司已迎来出海机遇,甚至依托于产品优势有进军全球市场的可能。

 

亿健已将海外定为重点市场。目前已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合作商一起联动开发符合当地市场的健身魔镜,但发达市场也是更专业的市场,在决策层面需要更加慎重。这些都是属于中国家庭健身公司的新机会,在这个健身成熟度尚可的市场,挑战往往与机会共存。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授权转载。原文及标题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精练GymSquare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