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四大石窟美学密码之旅
05-24 15:51 星期一
漫旅TravelLeisure

千百年前,伴随着斧、刀、凿等锐器敲击悬崖峭壁的清脆响声,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中国石窟,在中华大地上开始显现。


石窟是佛教艺术在我国早期传播发展的主要建筑和空间载体。随着北朝隋唐时代佛教的盛行,成就了石窟造像艺术发展的巅峰时代,也留下了数量众多、体量宏伟的石窟造像艺术遗存。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和甘肃天水麦积山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 | 图片来源:RED ©宋飞


抚平山峰的棱角,改变岩层的样貌。中国石窟以其独特的形态记录了历史沉积和文化融合。人这一生,总要看一次石窟。


敦煌莫高窟,解锁华夏文明艺术密码


敦,大也。煌,盛也。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的尽头敦煌犹如散落茫茫戈壁的一颗明珠而莫高窟就是这颗明珠最璀璨的一抹光辉。


图片来源:RED ©大林Angela


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始创建,又称千佛洞,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凿建,距今已有1655年,是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石窟。


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侧的《普贤变》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所


敦煌景象 | 图片来源:RED ©陈帆fotochen


莫高窟身处荒凉的沙漠之中,这与敦煌独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汇,文化间的碰撞交流带动了经济的来往和贸易的繁荣,这也为宗教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莫高窟第305窟·爽飞天·隋
图片来源:敦煌美术研究所


西汉末年,佛教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并持续向东扩散传播,进入敦煌地区。城市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孕育了一个个世家大族的诞生,他们迫切地需要展现对宗教和世俗生活的热情,因此石窟艺术成为他们最好的表达窗口。开凿洞窟、制作壁画和塑像便成为这些大族彰显家族和荣耀的方式。


莫高窟第45窟西龛七身彩塑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图片来源:RED ©陈帆fotochen


光影在石窟间不断流转,转眼间千年已逝,莫高窟不仅拥有700多个石窟,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2000多尊彩塑,70000余卷文献。


莫高窟九层楼(北大像窟)| 图片来源:©VCG


敦煌莫高窟,是历史的绝佳记录者,文明的最佳保护者,辉煌盛世的最好见证者。


麦积山石窟,婆娑世界的东方雕塑馆


图片来源:RED ©大kim


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始凿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距今已有1637年。在千年的尘埃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传承着这些佛像的生命力,创造了一种凝固不朽的美。


图片来源:©luluna


若是去过麦积山石窟,就会发现这个婆娑世界的“东方雕塑馆”其实处在极其惊险的位置,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毅力所深深打动。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窟塑像,塑刻壁画,虽然万分艰难,但这却是一种修行,他们都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接近一个佛经中描绘的极乐世界。


图片来源:RED ©NEFY


每一位来到麦积山的人,定会被那悬崖上的洞窟所震撼,它如佛光普照的三千世界,一千年一轮回,从兴盛到衰落,再到如今的静默无语。


133特窟宋代雕塑代表作品——释迦会子


云冈石窟,融汇中西方文化的雕刻艺术


图片来源:文博山西官微


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61年。1500多年来,那些开凿于砂岩石壁之上的巨大洞窟,是北魏鲜卑人的杰作。几十万尊佛像,静静地凝视着中国历史的变迁。


图片来源:文博山西官微


这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大小造像59000余尊,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是融汇中外文明的文化枢纽,东方石雕艺术的宝库。


图片来源:RED ©Momo&Yaya旅行日记


梁思成曾在《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之石窟造像》一文中描写了他在云冈石窟考察的经历并说道:“中国各地后世出现了大量石窟,无一如这些早期石窟般具有如此丰富的建筑处理细节。”


图片来源:RED ©Momo&Yaya旅行日记


云冈石窟内除了北魏时期的中国元素外,还有古罗马,波斯,印度元素的点缀,原来中西文化早在5世纪就已经开始融会贯通。


图片来源:©俊宏潘


夜游龙门石窟,梦回千年


图片来源:RED ©小韩


龙门石窟中最早开凿的佛窟是古阳洞,创自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这一年,是孝文帝力排众议,实施迁都和汉化政策的关键一年。时光流转,距今已有1528年。


图片来源:RED ©花菜阿良


民间自古流传大禹疏浚龙门的传说,另外唐代诗人许浑在《晚登龙门驿楼》中赞龙门美景:“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民间传说的神话色彩,古人认为龙门是沟通彼岸世界的风水宝地,因而选择在此造像修窟。


图片来源:RED ©ROOOO


洛阳作为唐朝首都,尤其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执政的盛唐时代,龙门造像活动达到巅峰。


因天下太平,龙门造像已非权贵专享之事,普罗大众也广泛参与其中,开窟蔚然成风。故有学者感叹:盛唐气象的秘密,藏在龙门石窟里。


龙门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图片来源:RED ©ROOOO


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体验夜游龙门,在月光的陪伴下,近距离领略皇家石窟的恢弘气势,佛像有一种诡秘而神圣的感觉,石窟文化的厚重、龙门文化的深邃尽在不言中。


图片来源:RED ©小韩


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如果厌倦了纯粹追逐风景,一定不要错过石窟艺术的寻觅之旅。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漫旅TravelLeisure”(ID:manlvshenghuo)授权转载。原文及标题略有改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