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北京银行将持续跑赢行业优于大市
08-09 15:12 星期一

2021年一季度,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率先突破3万亿大关,位居所有城商行之首。

从区域布局来看,北京银行是异地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商行,全面辐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在综合化布局方面,北京银行先后获得消费金融、保险、基金、金融租赁等金融牌照,实现综合金融多元布局。

“跑赢行业”“优于大市”“增持买入”,这是多家券商在研报中点评北京银行时用的推荐。主业强势回升的北京银行,事实上,还有着独特的“秘密武器”。

自主研发、科技强行,北京银行为新时代发展增动力

近两年,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飞快发展,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已经深度融合。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一项自上而下,战略性、系统性的工程。

成立25年的北京银行,一直“强化科技力量”摆在首要位置,持续加大对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近年来,更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期,自主研发、科技强行,打造开放智能的“敏捷前台”、生态共享的“聚能中台”和稳健高效的“强健后台”。

从底层夯实基础,北京银行启动企业级数据湖建设项目,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应用,重构数据服务体系,将数据划分为“基础、历史、沙箱、实时、集市、服务”六大功能区域,构建“物理集中、逻辑分离、数据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分类、细化,让数据释放更大的价值,北京银行数据价值化升维。

依托强大的后台及数据分析能力,北京银行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例如,打通全行在主题模型、数据接口、数据标签、数据指标、第三方数据、行为数据等不同领域的数据资产,以客户为维度建立全行客户的全息视图,帮助客户经理全方位了解客户的资产信息和行为偏好,有效促进客户营销和风控识别。

海量的数据,也可从中挖掘价值。为此,北京银行启动数据研发工作站建设,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在线研发模式,实现数据研发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和图形化”,形成调研、模型、研发、测试等多种场景的资产沉淀,支持一键部署能力,大幅提升数据需求的交付落地,整体交付能力提升300%以上,通过重构数据模型,让所有数据指标均可实现快速展示,在营销、风控、运营、监管报送等领域均可最晚于次日便可提供数据服务支持,有效提升行内外用户体验。

此外,北京银行打造托管云平台,以总行IT资源服务于全行业务上云发展,同时兼顾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与经济性。打造出“资源集约化管理、规范标准化建设、全行统一化管控、服务自助化申请”的托管云平台。截至目前,目前,北京银行已实现全面云化,形成了包括私有云、容器云、开发测试云、托管云等在内的“北京银行云生态”。搭建了完整的统一监控告警平台和软件自动化平台,实现了资源的自助申请、自动伸缩、一键式部署等功能;同时构建了符合行业监管要求的安全技术平台及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云平台流程管理制度和规范。

强健的后台支撑,让北京银行科技底气十足。2021年初,北京银行正式发布 “顺天”技术平台,重构技术生态,截至目前,“顺天”技术平台已经为23套行内业务系统提供了云计算、微服务、智能运维等基础技术能力,其中,统一认证中心基于手机银行、网银等渠道平台,使广大用户能够在更安全的基础上便捷的享受移动服务;工会互助金则定期为全市90万名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和公务员发放工会职工保险互助金,将个人门诊、大病保险等医疗报销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为我所用,更可以赋能整个行业。以“顺天”技术平台为纽带,北京银行将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构建起适合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平台生态体系,融合共推行业数字化转型。

“要把科技创新贯穿始终,强化统筹协作,下好数字化转型的‘一盘棋’。”在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等领导层的顶层设计下,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更少不了前端与场景紧密结合的运用。

今年1月6日,北京银行发布“京牛”流程机器人,据了解,“京牛”流程机器人源于RPA(Robot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是北京银行自主研发,建立的一个国内领先的流程机器人平台。据悉,此前,“京牛”流程机器人以“3+级”成绩,通过由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组织的“RPA系统和工具应用成熟度评估”,北京银行也成为国内第三家通过该项认证的银行机构。

该流程机器人平台的推出,使得银行众多繁琐、重复性的手工操作,逐步被自动化流程所取代,机器人能够将工作流程模块化,实时联动多个系统,自动操作整个业务流程,有效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了对原有流程的再造。另一方面,机器人在满足自动化的基础上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人为失误,将一线员工从低效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从事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聚焦痛点,提升银行关键场景服务能力。

从海量数据挖掘价值的后台,到搭建生态赋能行业共享数字化成果的中台,再到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的前台应用,北京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已然积累出强劲的科技优势,而这些优势,也将成为北京银行持续发展的稳健“推动力”。

迎难而上、责任担当,科技金融为初创企业畅通血脉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必须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高质量发展和升级换代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这是金融机构的使命,更是其责任。北京银行作为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更时刻迎难而上,成为责任担当。

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科技战疫,是重要突破口。只有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对新冠病毒有了免疫力,真正的免疫屏障才能建立。研发及全人群接种疫苗乃是建立免疫屏障,有效应对疫情的根本之道,因此,新冠疫苗的研制工作是国之重器、定海神针。

作为北京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科兴中维专业从事人用疫苗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技术服务,为重大传染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但紧急、快速、高效的研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事实上,科兴中维苗研发生产前期,确实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相关材料和仪器设备,建设生产车间、搭建生产线。而科兴中维作为科兴控股的研发平台,主要从事疫苗研发工作,基本没有收入,于是资金来源成了最大的难题。

在获知企业启动新冠疫苗项目相关资金需求后,北京银行总、分、支三级联动,第一时间就对科兴中维疫苗研发发放贷款资金的紧迫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积极与各级监管机构沟通,充分论证此笔授信的风险性。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世界面临新冠病毒侵害的情况下,全力支持疫苗研发企业,北京银行义不容辞。”

为了做好风险把控,确保授信方案快速顺利通过,北京银行客户经理克服疫情防控各项限制条件,专门到北京市生命科学研究所咨询新冠疫苗研发相关知识,了解疫苗研发的五种技术路线,完成信贷审核流程。期间由于担保人在异地,受疫情防控限制,无法进行现场面签,双方通过邮寄合同、视频见证的形式完成了签约。从接到需求开始,北京银行加班加点开展工作,仅用3周时间就完成了6000万元综合授信,并成功为企业发放首笔3000万元贷款。北京银行是第一个为科兴中维发放贷款的银行,也是唯一一个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的银行,此笔贷款利率仅为3.05%,综合融资成本仅为1.6%左右。

迎难而上,勇显担当,这是北京银行作为金融血脉的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中对科技型企业的及时支持,来源于北京银行一直以来全力支持新型科技企业的战略定力。

据了解,北京银行与科兴控股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SARS疫情暴发之前,北京银行就与科兴控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SARS疫情期间,北京银行给予科兴控股旗下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兴”)500万元贷款,用于研发SARS疫苗,支持其完成Ⅰ期临床试验。2004-2006年提供3000万贷款支持企业运营。2010年给予北京科兴2亿元授信支持厂区扩建,并在后期支持企业4800万元用于23价肺炎疫苗车间项目融资贷款以及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多年来全程支持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工作,科技金融助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8年来,北京银行见证了科兴控股从蹒跚起步至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真诚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然也为此番与科兴中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这其中,更体现出北京银行始终坚守自身‘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鲜明定位。依托科技金融品牌优势,支持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针对新兴科技企业,推出更多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发现并扶持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这是北京银行特色化主业的体现,更是其同成长、共发展的强力发展“后劲”之一。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