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李书福呼吁丰富甲醇汽车市场化实践
09-04 14:59 星期六

在我国向实现“3060”目标迈进的背景下,9月3日,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开幕。在高峰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表题为《保证能源安全 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甲醇大有作为》的主题演讲。

“碳中和既是重大挑战,更是重要发展机遇。任何一种单独的能源都不是最有效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必须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综合利用,才能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中和目标。”李书福认为,甲醇是清洁的含氧液体燃料,储运用便捷,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绿色甲醇是全球公认的碳中和必由之路。”

“碳经济”时代“呼唤”绿色甲醇

“从国家能源安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能源转化效率、储存安全性、运输便捷性、环境友好性、资源丰富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价,电能、低碳液体燃料、氢能等各有利弊。”李书福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了绿色甲醇。

在李书福看来,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弃风、弃光、弃水、弃潮现象严重,但是利用这些能源制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既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使用问题,又能把不稳定的电转化为稳定的液态甲醇,实现电的稳定存储;也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碳脱碳。

“发展甲醇经济,不仅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还可以推进能源结构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李书福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其中交通领域石油消耗在国内石油总消耗占比超70%。因此,我国的能源安全主要是液体能源的安全。

与此同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使用国,甲醇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具备大规模生产供应能力。根据我国液体能源需求量预测,如果甲醇燃料应用规模达到3.5亿吨以上,可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这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表明,我国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制取甲醇的技术已经成熟,通过这些技术路线,作为农业大国,可以把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变成绿色可循环的清洁液态能源,完全可以实现农田既农业生产,又生产能源的目标。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把农田变成‘油田’,而且是绿色清洁可再生、可持续可循环的油田。”在李书福看来,绿色甲醇无疑具有环境友好性的最佳典范,“若对完全可再生性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将对碳中和起到更加显著的贡献。”

绿色出行更需要“绿色燃料”

早在2009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便曾提交“关于尽快出台甲醇车国家标准”的提案。在其后的2017年和2019年,李书福两度就甲醇汽车推广向全国“两会”递交了提案。

就在李书福第三次提交有关甲醇汽车提案的同一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我国甲醇汽车开始由探索、试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让李书福对绿色甲醇情有独钟的,除了其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深入思考外,也在于经过实践、业已成熟的甲醇燃料应用——全球领先的中国“贵阳模式”。

2015年贵州省获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由于省内无油田、无炼厂,而甲醇资源相对丰富,贵州省决定在交通领域,探索一条符合资源禀赋和因地制宜原则的能源消费路线,积极申报并成为国家甲醇汽车试点省份,同年6月贵阳市启动300辆甲醇汽车试点运行。

目前,贵州省已建立完善的甲醇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和甲醇燃料输配送供应保障体系,出台了包括出租车在内的一系列鼓励措施,逐步形成了保障甲醇汽车运行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并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甲醇汽车16400辆,总运行里程超过65亿公里,最大单车运行里程超过95万公里,全省投入运营甲醇燃料加注站超过50座,年消耗甲醇约25万吨,替代汽油约15万吨,贵州已成为全球甲醇汽车运营周期长、覆盖区域广、规模车辆大的地区,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力。

“甲醇汽车具有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等显著特征,‘贵阳模式’就是甲醇汽车最好的实践。”有行业人士表示,甲醇理化特性与汽油、柴油相近,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透明且易挥发的液体,具有能量密度高,易于存储和运输的特点;同时,甲醇又有汽油、柴油所不具备的燃料特性:结构简单,自身含氧,辛烷值高,燃烧更充分,排放更清洁,能效更高。“作为替代燃料,无论是基于传统内燃机技术,还是燃料电池技术,甲醇都是极佳的燃料。”

多路并举助“蓝色吉利行动”实现

不仅是国内,从更广阔的全球视角看,多个国家正在寻求将甲醇作为能源资源用于各类领域。

今年3月8日,瑞典设备商Alfa Lava宣布将扩大其在丹麦的甲醇燃料燃烧设备试验,并同MAN公司等合作研究4冲程2MW柴油发动机使用甲醇燃料;同月,德国能源公司Uniper表示将投资瑞典绿色甲醇生产企业Liquid Wind,利用风能生产甲醇,于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产能将达到每年5万吨。

作为交通领域重要参与者的吉利集团,于2015年投资的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便利用地热发电制氢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可再生甲醇,年产4000吨。

“‘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组成一个完整的‘蓝色吉利行动总计划’,这是一组非常清晰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总纲领。”李书福在今年年初表示,这一纲领充分吸收了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将为全球碳中和行动作出贡献。

其中,“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小排量节能汽车。而在各维度均有着优异表现的绿色甲醇,无疑将成为吉利“蓝色行动计划”的重要助推器。

数据显示,在吉利深耕甲醇汽车16年中,形成核心技术专利近200件,开发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在内近20款甲醇燃料车型。在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项目中,投入甲醇汽车占试点总数近90%。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车已规模化运行2.7万辆,总运行里程达到8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120万公里。

在乘用车领域,2021款全新帝豪甲醇车通过发动机的优化,甲醇燃烧进一步优化提升,满足国Ⅵ甲醇最严格排放标准;在商用车领域,吉利远程M100甲醇重卡平原高速百公里甲醇消耗为100L,折算成本较传统柴油车可降低18%。

“甲醇作为绿色能源的存储载体,既可以把废气电变成甲醇,也可以把废弃的二氧化碳变成甲醇,还可以把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变成甲醇。从分子结构上看,甲醇就是氢气,但氢气很难存储。”李书福总结道,“甲醇可以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中间体,灵活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