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赛道再添新军 蛰伏蓄力一年后,飞凡汽车欲“一飞”冲天
10-29 17:24 星期五

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变革的背景下,电动智能正成为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与之相伴的,则是产业边界的重塑和产业链的重整。

历经一年的韬光养晦,在积累了深厚的品牌、技术和服务体系后的上汽集团旗下R品牌,终于化茧成蝶,更名为飞凡汽车,宣布正式独立。(下文统称“飞凡汽车”)

“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正是上汽集团意欲打破产业边界的实践,并通过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创新转型的重要举措。”在业内人士看来,更名并独立后的飞凡汽车,将拥有更多的战略部署权和决策权,能够更好地参与电动智能赛道的竞争,同时,也给予了资本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成立一年间,飞凡汽车圈粉成电动智能“大V”

飞凡汽车的独立,体现了上汽集团在审视发生深刻变化的产业时的战略眼光。

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82.1万辆,同比增长3.7%;市场份额上升9.1个百分点至46.9%,创年内新高。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高涨,成为拉动自主品牌销量与市占率双升的主要因素。据乘联会数据,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5.5万辆,环比增长14.7%,同比增长184.4%。其中,在9月批发量过万的9家车企中,除特斯拉的8家自主品牌合计销量17.81万辆,占当月自主品牌整体销量的比重由8月的18.9%,上升至21.7%。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一行动方案的提出,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路径,且给了市场新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集团旗下飞凡汽车在一年前应运而生。2020年11月广州车展,飞凡汽车展台独立出展,成为上汽集团品牌冲高思路的最好注脚。

“应该说,飞凡汽车的推出,体现了上汽集团的战略眼光。”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彼时,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已方兴未艾,但对智能化却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上汽方面无论在电动化,还是智能化领域都有提前布局,并拥有丰富的技术积淀,“瞄准智能电动化,推出更高端的品牌,不仅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也能丰富上汽集团的产品矩阵,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年间,飞凡汽车果然不负众望,围绕用户需求,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新零售渠道网络布局、用户服务、用户运营等多领域持续发力,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收获了超过1万多名种子用户与200万粉丝,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口碑。

在用户运营和渠道布局层面,飞凡汽车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服务体系与用户运营体系,R STORE体验中心、R DELIVERY CENTER交付中心、R STATION服务中心“三维一体式”布局持续向纵深推进,覆盖“购-用-养-换”全生命周期,持续满足并超越用户期待。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飞凡汽车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R DELIVERY CENTER交付中心10家,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标准的新车交付体验;在全国布局了70家R STATION服务中心,以及布局180家、开业80余家的R STORE体验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专业、高效、透明、便捷的售后服务体验。

厚积薄发,飞凡汽车直指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头部阵营

“在新的赛道上,传统汽车业在资本端、产品端和用户端,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业内人士看来,对照这“三端”坐标,成立一年的飞凡汽车均有着深厚的积淀,特别是产品技术端的布局,使之提出的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创新转型有了可能。

以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最为关键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为例,飞凡汽车依托上汽集团,在“三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均已构筑起了“护城河”。其中,飞凡汽车全球首创高阶智驾方案PP-CEMᵀᴹ,融合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高精地图、视觉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感知硬件,构建“全天候、超视距、多维度” 的“六重融合式”感知体系,是业界首个可以实现“五不怕”的量产高阶智驾方案,将智能驾驶的技术能级和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

由此,凭借强大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已足已支撑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与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头部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推出独立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将继续依托上汽集团在核心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质量保障等领域实力的飞凡汽车,除固有的已积累一年的技术和客户的“正资产”外,在管理运营层面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除此之外,智能电动新赛道资本端的变化,则体现在估值体系由“市盈率”向“市销率”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飞凡汽车核心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布,给了资本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

去年年底,上海发布的《上海市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等多条意见。

分析人士认为,行业变革大潮中,“大型领军企业+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模式,可以带来独有的竞争优势。按此思路,作为地方国资企业的上汽集团,孵化出了包括捷氢科技、零束、中海庭等一大批产业链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并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上汽集团来说,面对正在被打破的产业边界,如何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以落地创新成果,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飞凡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一创新成果的最好载体。也因此,独立后的飞凡汽车,引发了资本层面的强烈关注。

“飞凡汽车独立运营后,将更好地与头部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展开竞争,与同集团的兄弟品牌进行有效区隔,品牌形象更加清晰,产品定位更加精准,更敏捷地响应用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上汽方面在对飞凡汽车给予厚望的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了新的“悬念”。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