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央行澄清外媒报道 称始终坚持人民币市场化改革方向
财联社27日讯,央行发布澄清说明称,有个别外媒报道《中国央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立场松动》和《中国官方试图确认美联储是否将在6月加息》,报道捏造事实,误导市场舆论。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都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着力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5 年以来,进一步强化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5 年8 月11 日,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日收盘汇率,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2015 年12 月11 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基于这一原则,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源头1:彭博称中国官方欲确认美是否6月加息
据彭博新闻25日消息,知情人称,中国官方正试图通过官方途径确认美联储是否将在6月加息,还是会等到7月份再决定,中国计划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向美方提出这一问题。中国已经准备了应对美联储6月加息对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潜在影响的预案。与6月加息相比,中国更希望美联储能将加息决定推迟至7月。
源头2: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央行闭门会议中专家要求人民币贬值
华尔街日报24日报道,据与中国央行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1月4日,该行悄悄放弃了基于市场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该行并未宣布这一转变,但官方已基本回归到旧有做法,即基于政府意图来设定每日中间价。这种政策上的反复折射出中国决策层对经济放缓驱动资本外流的担忧不断加重,至少眼下,政府官员认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得不偿失。重新强调人民币稳定性也会让中国的贸易伙伴松一口气,他们担心人民币贬值会刺激中国出口,让其他出口国受到打击。
2016年一季度央行报告明确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据央行5月6日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到,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4612 元,最低为6.5646 元,59 个交易日中29 个交易日升值、30 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52%(333 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51%(332点)。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其他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双向波动。3 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 欧元兑7.3312 元人民币、100 日元兑5.7530 元人民币,分别较2015 年末贬值3.22%和贬值6.35%。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6 年3 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36.60%和升值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