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8日,已经建造了139年的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La Sagrada Família,以下简称“圣家堂”)点亮了位于圣母塔(Virgin Mary)塔顶的十二角星Star of Bethlehem,正式宣告教堂内第二高塔圣母塔的落成,这一举措意味着圣家堂离完全竣工又近了一步。
圣家堂圣母塔塔顶的十二角星被点亮
图片来源:aldianews.com
圣家堂是西班牙知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的遗作,自1882年奠基至今仍未完工。上世纪20年代时,项目一度因西班牙内战而遭到中断,在安东尼奥·高迪1926年去世时,教堂完工部分仍不足四分之一。由于资金匮乏,圣家堂的建设工作一直时断时续,直到2010年时进程才过半,即使如此,2005年圣家堂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为了唯一一个尚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
圣家堂作为世界知名的教堂,如今教堂的门票收入和收到的捐款已经成为了维持圣家堂不断修建的资金来源。而圣家堂并不是唯一因资金问题而被迫停工的项目,历史上众多项目皆因资金、战争、规划不当等问题而被迫拖延甚至中断。
1915年时的圣家堂
图片来源:wikipedia
柬埔寨茶胶寺
茶胶寺(Ta Keo Temple)是位于柬埔寨吴哥古迹的寺庙山,由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958年-1001年)于公元十世纪始建,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寺庙。寺庙采用砂岩建造,是柬埔寨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根据当时的铭文记载,这座山曾经被称为“有金顶的山”(Hemasringagiri)。寺庙底层为三层叠放的平台,整个平台长约120米,宽约100米,其上伫立有五座呈梅花状排列的塔楼。
茶胶寺
图片来源:navuturesorts.com
闍耶跋摩五世希望将这座寺庙建成为柬埔寨的国庙,但寺庙尚未建成闍耶跋摩五世便已去世,建造也陷入停滞状态,随后阇耶毗罗跋摩(Jayaviravarman,1002年时在位)和苏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1010-1050在位)都曾经试图重新开始建设茶胶寺,但两人均未完成,而停工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根据柬埔寨暹粒省旅游指南网站siemreapcambodia.org记载,“传说曾有一道闪电击中寺庙塔楼,塔楼自此便被永久废弃了”,也有说法称由于建造材料过于坚硬,因无法完成雕刻工作而停工。
整个寺庙从外部看没有窗户或装饰雕刻,这使得这一遗址更加神秘。寺庙底部有四个陡峭的楼梯可以通向平台位置,到达后可俯瞰吴哥城全貌。经历千年风沙吹蚀,茶胶寺已显残破,1991年时,吴哥古迹以濒危遗产的形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柬两国政府签署正式文件,由中国政府提供4000万元人民币援助经费用于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经过8年的修复,中国专家排除了茶胶寺结构上的险情、把上万块散落的石构件重新归安、在必要部分补配了新的石材,以“修旧如旧”原则尽量恢复千年前的茶胶寺。
上:修复前的茶胶寺
下:修复后的茶胶寺
图片来源:人民网
葡萄牙阿茹达宫
1755年葡萄牙8.5级大地震导致里斯本大部分地区均被摧毁,葡萄牙王宫亦未能幸免。国王若泽一世(José I)宣布建造可以抵御地震的木质宫殿(Paço de Madeira),但是木质宫殿也随后于1794年在大火中烧毁。经历两次破坏,王室决定以石灰岩为材料在木质宫殿遗址上建造新宫殿,即现存的阿茹达宫(Palácio Nacional da Ajuda)。
阿茹达宫外观
图片来源:aportugueseaffair.com
阿茹达宫始建于1796年,受限于财政问题、王室逃亡躲避战争及建筑师的更换等原因,建造进度几度遭遇停滞,1833年时陷入完全停滞状态,直到1861年才再度开始修建并部分竣工。1862年,葡萄牙国王路易斯一世(Luís I)在阿茹达宫成婚,据葡萄牙文化介绍博客“A Portuguese Affair”的资料显示,阿茹达宫随后成为王室生活、外交宴请及庆典场所。
阿茹达宫内部豪华的王室风格
图片来源:visitportugal.com
原定的宫殿规划图纸显示,截至1861年所建区域仅是原计划的一小部分,而随着1989年路易斯一世去世,宫殿的后续修建计划再也没有开启;1910年,随着葡萄牙推翻王权并成立共和国,宫殿完全关闭,直到1938年时作为博物馆重新开放。阿茹达宫以19世纪皇家居所的身份吸引了众多游客,虽然并未按计划完全建成,但王室豪华的装饰风格及遗留的装饰艺术收藏品仍然使其成为了藏品丰富的博物馆。
阿茹达宫设计图纸,黑色区域为阿茹达宫实际建造部分
图片来源:aportugueseaffair.com
苏格兰国家纪念碑
苏格兰国家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 of Scotland)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1816年时,苏格兰高地协会( Highland Society of Scotland)提议在爱丁堡建议国家纪念碑以纪念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1803年至1815年)中的死难者。经过竞赛,英国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勋爵提议的“帕台农神庙复制品计划”最终成为纪念碑的建造方向,爱丁堡世界遗产组织(Edinburgh World Heritage)称其建造计划是“精确复制神庙,每块石头的尺寸都与雅典原始尺寸相同”。
雅典帕特农神庙
图片来源:ewh.org.uk
从外部看,该结构类似于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但内部将容纳一座教堂,并在下面有巨大的地下墓穴,苏格兰的重要人物将在那里安葬。1822年,埃尔金勋爵邀请对神庙颇有研究的英国考古学家、建筑师Charles Cockerell担任首席建筑师,整个建筑项目预算估计需要42,000英镑,但该协会仅筹集到16,000英镑,尽管面临资金不足,但项目还是在1826年正式开工。由于原料上乘,因此在建造12根石柱后即面临资金枯竭,并于1829年停工。
在希腊考古学家、博物馆专家Antonis Chaliakopoulos看来,项目建造失败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不善,“实际上,它(纪念碑)成为了战争后英国发生转变的受害者,希腊复兴风格(Greek Revival,以模仿古希腊建筑风格为特点的建筑运动)不再流行......苏格兰的古典建筑成为英国帝国势力的象征”,因此复制版帕特农神庙不再具有价值,也因此失去了后续的财政支持。
苏格兰国家纪念碑
图片来源:Flickr©jgenard
现如今,不完整的国家纪念碑已经成为了爱丁堡卡尔顿山景观的一部分,根据Antonis Chaliakopoulos的描述,“爱丁堡‘耻辱’(因未完工被认为是当地耻辱建筑)看起来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被当地人接受了”。
前苏联苏维埃宫殿
苏维埃宫殿(Palace of Soviets)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构思,计划将其建成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除此之外,《俄罗斯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国际新闻报道专刊《焦点新闻外的俄罗斯》(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简称RBTH)特约编辑Olga Mamaeva称苏维埃宫殿另一重要价值是“成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筑宣言”,以展示当时政府的建筑雄心,将建筑风格过渡到斯大林帝国风格。宫殿设计公开竞赛于1931年举行,最后苏联建筑师团队Boris Mikhailovich Iofan取得胜利,1937年设计方案确认。
苏维埃宫殿建筑模型图
图片来源:russiatrek.org
在Boris的设计中,苏维埃宫殿计划成为当时最高的建筑,顶部将设计一座60英尺(约18米)高的工人雕像,以此象征社会主义的胜利,但随后斯大林介入宫殿的设计工作,并要求将顶部雕像改为高达328英尺(约100米)的列宁雕像,设计文件中描述称,雕像手臂将近30米长,从几十公里外就可以看到。根据美国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编辑William O’Connor的描述,宫殿总高度达495米,“(宫殿)将拥有148部电梯和62部自动扶梯......同时拥有一个包括50万本书的图书馆”。宫殿最多可容纳4万人,同时面向克里姆林宫的正门还将建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
苏维埃宫殿内部设计
图片来源:russiatrek.org
宫殿建造工作从1933年开始,1941年时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而被迫无限期停工,随后宫殿已安装的钢架结构也被拆卸并用于军事防御及桥梁建造,直到战争结束宫殿再也没有恢复建造。1960年,苏联最大的游泳池(直径130米)在曾经宫殿的地基上开始建造,宫殿计划也真正成为了“纸上建筑”。
1940年莫斯科重建计划的整体规划(苏维埃宫殿计划建于标红处)
图片来源:rbth.com©Union of Soviet architects
朝鲜柳京饭店
作为朝鲜计划建成的最高建筑物,柳京饭店(Ryugyong Hotel)于1987年正式开始施工,由朝鲜建筑公司Baikdoosan担纲设计,该多功能建筑原计划于1989年竣工。但是由于朝鲜在苏联解体后国家陷入动荡,同时国家也存在经济问题,因此这一富含野心的计划被迫搁置,并于1992年暂停。暂停时酒店已经达到了原定建造的330米高,具备酒店雏形的混凝土结构裸露在外。
2003年时柳京饭店的外观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经历了十余年的停滞状态,2008年时来自埃及投资者的资金使得柳京饭店得以完成外立面建筑的建造,同时为建筑安装了窗户。柳京饭店曾经宣布将在2012年开业,按照原计划,酒店计划在内部建造5间旋转餐厅和3000间客房,但时至今日开业计划仍未落实,同时项目的目前进展以及预计竣工时间依然是未知数。
已经完成外立面建筑的柳京饭店
图片来源:archdaily.com
印度塔
为了拥有体现国际化身份的建筑标志,孟买于2008年时计划建造高达700米、共计125层的摩天大楼印度塔(India Tower),并以此打造印度第一高楼、世界第二大高楼。大楼选址孟买南部,并由英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操刀设计,建造工作于2010年底正式开始。
印度塔建成后效果图
图片来源:min.news
大楼外观设计参考迪拜哈利法塔,内部包括公寓、酒店和会议设施,在设计概念中,整个大楼采用棱角分明的塔身,塔尖高耸,极具视觉冲击力,玻璃幕墙可以在光照强况下向周围反射光芒。但由于当地市政部门与大楼开发商之间存在付款纠纷,因此该项目在2012年时被迫暂停,直到2015年该项目宣布取消。《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驻孟买通讯员Benjamin Parkin评论称,“在经济低迷时期,那些对昂贵房产的押注现在已经失败......这也给房地产行业留下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印度塔建成后效果图
图片来源:min.news
正如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资深编辑Kelsey Campbell-Dollaghan所言,“建造房子是非常有压力的,而建造高楼仿佛是手握一颗充满压力、问题与各种混乱的核弹,这种混乱与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且很容易因为战争、政治和金融衰退而爆发危机”,从古至今,一项建造计划从开始到顺利完成都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