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时候能让人摆脱灵感泥沼的,往往并不是拍得多高清唯美的街拍或媒体图像,而是怀旧插画。
虽说看高分辨率的写真的确是种养眼的享受,但缺乏想象空间的直白描绘,看得多总会有些审美疲劳。尤其对象是绅装这种带有经典属性的服装,用笔触勾勒出的年代质感,反倒更易令人沉浸于其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场景。
毕竟好的插画,作用绝对不会仅限于对文字的润色“陪衬”,即使单一出现,亦能饱满地支撑起创作者所想传达的内容与思想。
在接下来的插画专题中将陆续介绍一些插画师,有的是在上世纪洞察世情的伟大名家,有的是对穿搭思考的纯粹分享,但无一例外都有为推动男装文化的发展出一份力。相信他们的作品定能带来关于绅装文化的启发与思考。
J. C. Leyendecker
J. C. Leyendecker全名为Joseph Christian Leyendecker,作为美国黄金年代最多产、最成功的插画艺术家之一,这位1874年出生的德裔美国人曾经创下了不少壮举。
J. C. Leyendecker
自19世纪末从巴黎深造学成回到美国后,已经小有名气的J. C. Leyendecker受邀为当时的人气刊物《星期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绘制封面。就这样,彼此间开启了一段长达44年的合作关系,多达322张封面作品既见证着他最风光的时刻,也为他生涯末段绽放余晖。
J. C. Leyendecker为《星期六晚邮报》绘制的部分封面作品
在早期的作品中,J. C. Leyendecker运用的色彩、构图不算丰富,但对重心以及细节的勾勒比同期的许多插画家会更加细腻分明一些。
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莫过于在他笔下创造的“The Arrow Collar Man(箭领人)”形象。这位以他恋人Charles Beach为原型的男士,拥有着高大健壮的肉体和深邃的五官,几乎满足了当时美国人对理想男性的所有幻想。
也正是凭借J. C. Leyendecker在想象润色下的写实画风,让这原本只是为衬衫制造商Cluett Peabody旗下品牌Arrow Brand所打造的广告形象,摇身一变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第一代男装ICON(标志)。
如此显著的商业成果,固然也让他的绘画才能被多方所赏识。除了与服装公司Interwoven Socks、Hartmarx、B.Kuppenheimer & Co . 等合作定义了爵士年代的美国男装时尚之外,J. C. Leyendecker还在战时受到了美国军方的青睐,绘制了不少招募新兵的经典海报。
无论是猎装玩家还是军装爱好者,相信都会被J. C. Leyendecker所还原的剪裁和元素细节给深深折服。
L.Fellows
在J. C. Leyendecker即将要迎接暗淡的职业生涯后期时,另一位美国知名插画家却正塑造着属于自己的“黄金十年”,此人正是L.Fellows(全名Laurence Fellows)。
L.Fellows的插画作品不少人都已经在公众号GentlemanFace的文章中浏览过。科班出身的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在英国、法国工作深造了一段时间之后,于1910年回到美国开始大展拳脚。
有别于J. C. Leyendecker对“形”的考究,L.Fellows明显更侧重于“意”的表达。
由于当时的他深受美国时尚杂志Vogue画风的影响,可以见到其作品都以纤细的线条为主,将服装以及人物动作的轮廓描绘得分外简练清晰;至于人物表情之类的刻画均点到即止,没有太多变化,但在多人场景下依然能够明辨。
而且与强调荷尔蒙和美好肉体的风格不同, L.Fellows所创造的形象偏向于成熟优雅,无论是老少都会展现出一种老练感,从容得体。
L.Fellows作品中的另一个亮点莫过于对主题场景的深化。对比J. C. Leyendecker作品就能感受到,J. C. Leyendecker的描绘重心通常会放在人物上,而关于场景的渲染仅仅用象征性的道具或草绘粗略交代。但L.Fellows的插画中则更讲究对人物与场景的平衡,务求给读者呈现出更加日常化、生活化的形象(所以构图方式、色彩对比也明显丰富得多)。
最后当这些插画结合产品出现在商业领域中,可能就会给消费者更强的代入感,调动起心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绪。在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后他的这种画作手法更显成熟,无论是Drape cut(英式悬垂剪裁)、Paddock cut (两扣西装上衣)还是二战时期的休闲常服,即使对细节刻画变得越发讲究,也依旧遵循从整体上对人物和场景“两手抓”的逻辑。
L.Fellows笔下细致丰富的画面构成,固然吸引了一众想摆脱保守广告的品牌和各大杂志,并向他抛出橄榄枝。为各大时尚杂志Esquire(《时尚先生》)、Apparel Arts(《服装艺术》)、Vogue、Cosmopolitan(《时尚COSMOPOLITAN》)、Vanity Fair(《名利场》)服务的光鲜履历,见证着L.Fellows一步步踏上大师之路。
Leslie Saalburg
如果说前两位是美国新时尚的引领者,那Leslie Saalburg算得上英式优雅的拥护者。
Leslie Saalburg
虽然父母皆为美国人,但1897年生于伦敦的他却怀揣着英国人对经典的那份执着。其实在五岁的时候,Leslie就已经能素描出身着晚礼服的优雅绅士形象。即使长大后没有受到长时间的系统性训练(仅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Art Students League中学习了短短三个月),也依旧通过不断的接单和学习练就了精湛的绘画技巧。
不过在刚踏入商业插画领域时,他只是为服装公司设计挂在女装上的图纸,直到20岁才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的女装插画师,帮Vogue杂志画封面。
对于时尚,他很早就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在他心目中,黄金年代的英国工艺、设计、风格、着装等方方面面都是对优雅的最佳诠释,及后尽管优雅仍然是全世界时尚的关键词之一,但真正的优雅却在逐渐褪去。
比如当时英式西服更注重准确比例所呈现出的美感与效果,但美国人却追求像Sack suit(宽直筒西装)这种轻松合身的剪裁;英国富裕世家不在乎衣服老旧,只要足够经典,改衣缝补很常见,而美国新贵则更热衷于赶时髦,对新服饰情有独钟。
个中的区别,让他明白到原来真正的优雅应该是像英国绅士骨子里的讲究做派,而并不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的随波逐流。
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Leslie自从在1922年访问过欧洲之后,几乎每年都会离开自己位于纽约的家,前往依然主导着优雅定义的英国和巴黎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而Leslie的作品,自然也显现出他对插画艺术有着同样的执着。作为一名写实派,“逼真”一直是他创作的主旨,无论是对人物神态动作还是服饰场景细节都描绘得非常严谨细腻,这尤其在他宏大的群像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锱铢必较的绘画态度成功引起了更多杂志的关注,众多时尚刊物如Esquire、Apparel Arts、Town and Country、Vanity Fair等纷纷开始刊登他的精美作品。
Leslie在Esquire上的部分插画作品
Leslie严谨到对每一个细节都无比认真,他通常会在现场拿一张矩形的硬卡纸当作“取景器”,对整个画面进行排版;排好版后就开始用铅笔在随身带的大素描纸上完成草图,将每个部分的对应主体和细节逐一画上。
当比例和构图定好之后,Leslie会于草图上铺一张描图纸并用软铅笔开始描摹,然后再用硬铅笔、墨水笔重描,将插画转移到最终的图纸上,完成定稿。
Leslie Saalburg在Esquire上刊登的一张作品以及前期草图
即便客户只给他照片作为参考,他都会坚持去找实物来观察比对一番,为的就是不错过任何应该要展现的细节,将它们悉数还原。所以不难发现Leslie Saalburg所创作的男装插画内容大多都精细饱满,配合上他那凌厉的笔触线条,整体气质上显然更贴合人们所理解的现代美感。